|
制冷系統(tǒng)知識及計算 1、常用制冷量的單位 制冷量是反映制冷機制冷的能力,在我國一般用萬大卡/小時作為計量單位。冷凍機的能力是用每小時所能從物體中吸收若干熱量表示,即 kcal/hr(大卡/小時) ,但此單位非常小,實用時很不方便,因此,擴大1 萬倍,故為萬大卡/小時。 國外常采用冷噸(TR)來計量。為什么要用冷噸作為制冷量呢?這是因為在機械制冷裝置產(chǎn)生以前,是用天然冰來制冷的,以1000kg(1 噸)的冰在一晝夜(24 小時)溶化為水,每小時的平均吸熱量(潛熱)為冷凍單位,此謂冷噸。冷噸這個單位能較方便地對耗能和空調區(qū)域面積進行估算。 就經(jīng)驗而言1冷噸冷量需耗電不超過1 千瓦 (0.65Kw -- 0.95Kw);1冷噸冷量可供20平方米 -- 30平方米面積。 注: kcal(千卡)為熱量單位,即在標準大氣壓下,lkg純水每提高溫度1℃所需之熱量稱lkcal。此為公制單位。 2、冷噸與大卡/小時的換算 因為1 冷噸(TR)是 1000kg 的冰在一晝夜(24 小時)溶化為水,每小時的平均吸熱量。1kg0℃的冰變成0℃以上的水,需要吸收熱量,其溶化潛熱79.7kcal/kg。 就不難算出: 1TR = 79.7×1000÷24=3320kcal/hr 但英制單位傳統(tǒng)上以磅(ib)為單位,以 2000ib冰水由32℉(O℃)在24 小時內變成同溫度的冰每小時的平均放熱量,定義為1 美國冷噸。 實驗證明,要把1 磅冰變成1 磅水,必須加入144Btu(英熱單位)。即溶解潛熱。 所以1 美國冷噸=12000Btu/hr×0.252kcal=3024ktal/hr 3、何渭冷卻噸(散熱噸) 1 冷卻噸的冷卻能力是在循環(huán)水量 131/min - TR,入口水溫37℃,出口水溫32℃,外氣濕球溫度27wB 條件下計算。 H = M.C.△T (注:冷卻水11. lkg) = 13kg/min×60hr×lkcal/kg.℃×(37 - 32) = 3900kcal/hr 式中:H為冷卻噸TR; M為每小時流量 kg/hr;C為水的比熱 kcal/kg;△T 為進出水溫差。 4、冷凍機的EER 表示什么 ERR 為能源效率比值 舉例:如冷氣能力3800 kcal/hr,消耗電力為1854W,則 ERR為: 3800kcal/hr÷1854W=2.05kcal/W-hr 每1小時消耗1KW的電力,能產(chǎn)生2050kcal的熱量。 5、冷卻水循環(huán)量 由冷卻噸(CT)的定義公式,如溫差為5℃時 可得: M(kg/hr)=3900kcal/hr÷1 kcal/kg.℃×5℃=780l/hr=131/min 如溫差為4℃時,可得: M = 3900 ÷4=975l/hr=16.25l/m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