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晶匯總 重結晶 物質的類別 溶解度大的溶劑 鹵代烴 醚, 胺,酯,酯硝基化合物 若不能選擇出一種單一的溶劑對欲純化的化學試劑進行結晶和重結晶,則可應用混合溶劑?;旌先軇┮话闶怯蓛煞N可以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劑組成,其中一種溶劑較易溶解欲純化的化學試劑,另一種溶劑較難溶解欲純化的化學試劑。一般常用的混合溶劑有:乙醇和水、乙醇和乙醚、乙醇和丙酮、乙醇和氯仿、二氧六環(huán)和水、乙醚和石油醚、氯仿和石油醚等等,最佳復合溶劑的選擇必須通過預試驗來確定。 試驗三重結晶提純法一、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讓學生能熟練把握用水、有機溶劑及混合溶劑重結晶純化固體有機物質的各項具體的操作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幾點:(1)樣品的溶解,突出用易燃的有機溶劑時溶解樣品應采用儀器裝置及安會注重事項。(2)過濾及熱過濾;菊花濾紙的折法。(3)結晶及用活性炭脫色。(4)抽濾:布氏漏斗、抽濾瓶、安全瓶、循環(huán)水泵等的安裝及使用。(5)產品的干燥,包括風干(自然晾干)和烘干(使用烘箱、紅外干燥)時儀器的使用及注重事項。二、基本原理固體有機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與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是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利用溶劑對被提純物質及雜質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純物質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而讓雜質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反,從而達到分離、提純之目的。三、操作要點及說明重結晶提純法的一般過程為: 四、思考題 論壇問答:1我最近作的一種混合溶劑重結晶,加熱后溶液體系顏色比較深,我加不良溶劑的時候很難判定混濁與否,這個怎么辦呢?(不過我這兩次也結晶出來了,比較幸運,就是覺得大概可以了就冷卻結晶。但是有一次沒結出來)。不過另外一種不良溶劑加的假如過量會有什么后果?會重新溶解產物而不能結晶嗎?加熱后溶液體系顏色比較深,可否先過量,脫色,洗滌,濃縮.再加不良溶劑,一般為4:1.冷卻結晶.溶劑過量濃縮.我處理結果一般純度從80提高到98.一次搞定. 這個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的確一般是4:1,不過有的時候不良溶劑也要少些,可以取少量實驗一下,另外有時候也有一種情況,就是熱熔解后加入少量另種溶劑也會出現結晶現象,不同產物肯定問題不同,所以建議摟主取少量試驗一下先! 贊成3樓的說法,我在做結晶時,用多種溶劑,就是乙醚都用,什么正己烷,氯仿等都用.一次做幾個樣品放置安靜地方,采用揮發(fā)法結晶.效果不錯 2小弟做一種雙酚A和 氯代苯的雙威廉姆斯反應,結果得到了目標產物同時有單醚化產物生成,于是就想用重結晶法純化。但是,這兩種組分在大部分的常用溶劑中溶解性及其類似,而且,一開始加熱,產物不僅僅是溶解在溶劑中,而且生成發(fā)粘的油狀物,之后就無法處理了。由于分子上面帶有氨基,不能用升華或者蒸餾。過柱也不好分離,因為用量較大。請問各位高人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成發(fā)粘的油狀物可能是加熱時溫度超過其熔點,熔化了,加熱溫度控制在其熔點以下??梢钥紤]將其溶解在有機相中后再用堿液洗去未反應的酚和單醚化產物 3我最近在做一個反應,溶劑中含有一定量的吡啶,后處理方法,蒸干溶劑后加入低極性的溶劑重結晶,但吡啶很難被蒸除,這樣就影響了析出。有哪位能提出好的方法假如溶劑與水不混溶,那你可以考慮先水洗除去大部分吡啶,然后再蒸除溶劑假如你的溶劑與水混溶,但是產品不溶于水,那你可以考慮蒸溶劑至一定量后,沖入水中,析出產品得到固體,除去大部分吡啶!4我有個析出的固體產物,做重結晶時,無論加什么溶劑加熱都不溶,從環(huán)己烷、石油醚、乙醚、THF、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試了個遍,混合溶劑也不行,總不能用DMSO吧?這個化合物的極性應該不大,與它類似的一個化合物用丙酮重結晶就很好,而且石油醚/乙酸乙酯=10:1的展開劑就能展得很開。這是為什么呀?我沒招了!沒給出結構,很難給予明確的意見,一次實驗特例,所得出的某種意見,僅供參考:在分離一個化合物時,碰到了樓主所說的一樣的情況,無法凈化,最后用強堿性的水溶液溶解了,再調PH值一次,把含量提高上去,后經小試,很多的化合物都有與較濃堿液相溶解的現象,這個操作有有一定的普適性.DMSO和DMF又不是說不可以使用,問題是你怎么使用而已!二樓的情況我也碰到過! 5在處理一個苯環(huán)上既有氨基又有羧基的一個芳香化合物時重結晶不好選溶劑!乙醇,甲醇,水,冰乙酸等溶解度都極差,回流條件下也如此,請教各位高手有啥妙招! 用鹽酸和氨水處理,鹽酸成鹽酸鹽,萃取出不成鹽酸鹽的雜質,再用氨水成羧酸銨鹽,萃取出不成銨鹽的雜質,然后調成等電點時在水中析出,應該能較好去雜質。5樓的建議不錯。不過氨水成羧酸鹽不是很輕易。我通常用酸堿倒的方法:加鹽酸成鹽入水,用有機溶劑(如EA)萃取除去非胺類雜質;再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水相到析出固體,此時pH值通常在1~2之間,并用EA溶解該固體(這個就是游離的氨基苯甲酸),水相中殘留水溶性和堿溶性雜質。我最近做過的一個氨基苯甲酸衍生物,用上述酸堿倒的方法進行初步的純化后,點TLC顯示基本是一個點了。然后用乙酸乙酯熱溶,強烈攪拌下滴加石油醚并放冷。析出的白色固體抽濾、洗滌。最終產物的HPLC純度99%。6 2,6位分別為甲基和大的芳環(huán)取代基的苯胺,我用的混合溶劑(正己烷/乙酸乙酯)重結晶,剛開始放冰箱中,忽然就會析出體積很大的蓬松晶體,在室溫下自然降溫,得到的晶體還是很松散,絮絲狀,拿去做核磁H,做兩次,兩次差很大,不知為什么,真暈了,想先結出比較靚的晶體,請高手指點呀? 很有可能是過冷析出,降溫過程中不斷加些晶種,可能效果會好一些(絮狀結晶可做晶種) 混合溶劑重結晶純度相對而言要低一些,最好用單一溶劑(與處理一下),另,晶形好的話要降溫速度慢一些(保溫),結晶速度緩慢或者溶劑多一些在常溫敞口慢慢揮發(fā)。做核磁前最好爬一個板。HNMR純度%26gt;90%信號已經很清楚了。 7 我的產品是黃色粘稠的,減壓蒸餾后沾在燒瓶里,每次重結晶也不知道溶沒溶,所以晶體也析不出來!請問大家有沒有什么好辦法(產品是一種季銨鹽)? 不知結構如何?我做過一些雜環(huán)季銨鹽的化合物,我想你可以用乙腈溶解,后加入乙酸乙酯、丙酮等極性小一點溶劑析出產物,我做的效果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的情況可以以合適的溶劑加熱回流,應該可以看到燒瓶里的溶解情況的 建議學習%26lt;%26lt;工業(yè)結晶%26gt;%26gt;,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8最近做了一個中間體,得到的是油狀物,P/E=3/1時產品Rf=0.3左右,前面有兩三個小雜點,過柱子得到的純品是白色固體,現在需要放大實驗,所以必需靠結晶純化,希望各位大俠支招!多謝啦!!我試過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石油醚,乙醇/水,丙酮/水,二氯甲烷/石油醚,丙酮/正己烷.都沒有得到固體,很郁悶........若果雜質量較少是可以通過重結晶來提純的,過柱子也得到了固體產物。說明在你的產物中有焦油狀物,你可以用顆粒狀的活性炭加熱煮沸幾分鐘,熱過濾,估計應該搞定他。PS:1.最好用單一溶劑,這樣產品的純度高 2.不要用粉末活性炭,否則不好過濾,即使用G3漏斗也會有活性炭率到產物里,得用G4漏斗減壓過濾。 3.假如技術不熟練,可以溶劑量大一些避免熱過濾產物析出,濾液濃縮一下析出產物。 多謝大俠指教,我的產品就是含有些焦油狀的雜質,今天我用硅膠漏斗減壓快速濾了下,然后濃縮至小體積,加入部分正己烷攪拌,可以得到白色的半固體狀物質.下周我在溶解了按照大俠指點的方法試試.多謝指點......9我第一個反應的產物是粘稠固體,將反應液倒掉后用丙酮重結晶,能得到很好的晶體。于是我又做了另外一個取代基不一樣的結構類似的反應,產物是油狀物,同樣將反應液倒掉后用丙酮重結晶,析不出固體;用乙醇重結晶,只能析出油狀物;于是試了一下丙酮/乙醇混合液,結果要么析出固體很粘,要么沒固體析出。不知道各位針對油狀物的重結晶有什么高招?我要的化合物極性很小,一般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就能跑開。 把油狀物用適當適量溶劑溶解 ,用液氮乙醇降溫(50到60低溫就可)當變混濁時,看有細小顆粒沒,沒有在慢慢冷卻不要心急,不然一下就都成油了,看有細小顆粒,室溫靜止,細小顆粒能聚到一起逐漸結晶。有晶種那更好,看有細小顆粒,加入晶種,室溫靜止很快就有結晶了! 用石油醚熱提的方法應該就可以 這個石油醚熱提-冷卻法我也試過了,還是不行,析出來的依然是很油很油的東西。似乎我的操作沒什么問題呀 用醚溶解,濃縮得差不多了就放著自然揮發(fā)干,就得到好的晶體.有好多都可以行得通,可以試試 這樣比較輕易結晶,但是問題是晶型不好而且輕易包有雜質。 你的化合物的極性比較小,覺得乙醇、甲醇、丙酮都是很好的結晶溶劑。假如產物本身是固體(文獻提供),而你用板層或者液相測得產物還比較純的話,乙醇結晶應該可以的。在重結晶冷卻、結晶液變渾濁時,加入晶種(過柱可得),或可快速析出晶體;或者讓油狀物和乙醇在冰浴下攪拌過夜,說不定第二天有驚喜的發(fā)現。對于油狀物的結晶,1、查文獻和物性辭典,文獻有報道會省力得多。一般CCD逆流分溶法(CCD).上都給出了結晶溶劑,可以參考。2、個人認為,純度不夠是造成結晶難的一個主要問題,可以檢查一下你合成化合物的純度。對于實驗室合成,過柱純化后再結晶試試。工業(yè)生產上還是優(yōu)化一下反應后處理的方法來提高純度。3、有些純度很高的油狀物得不到固體是由于微量的殘留溶媒造成的,可以采用高真空干燥得到固體。4、至于溶劑的選擇,主要還是靠經驗和運氣。一般用少量的良溶劑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第二溶劑,冷卻結晶。多試試吧。油狀物結晶情況較復雜,沒有一個通用的方法.1、通常,產生油狀物是反應控制不好生成的,所以首先是查反應條件是否適合.2、油狀物通常需要經過粗步的去雜再結晶,如活性碳脫色、用不溶的有機溶劑提取了大部分高沸點物質、完全脫去水份等。3、選擇合適的吸咐樹脂吸咐提純,再洗脫、結晶是最靈驗的油狀物結晶法。4、溶劑選擇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極性很低的產品用正已烷與中等極性的溶劑結晶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0. 我的產品是一個羧酸, 在甲醇,乙醇,丙酮,等常見溶劑中溶解性都不太好,在DMF中很好,水中溶解一小部分,而且在水中會變質(可能聚合了),雜質是極性很大的東西(CHCl3/CH3OH=2:1 爬板,雜質仍在原點),不用過柱的方法怎樣將其出去那??多謝了羧酸成鹽,有機溶劑除去雜質,再調到酸.( 經典的“酸堿倒”方法)11. 我做的是基于聯萘酚骨架的配體.其中有一些油狀配體在甲醇或乙醚中會析出固體.但是這樣的配體常夾雜幾分子的溶劑,哪怕真空加熱也抽不走.可是我讀文獻,看到別人得到的配體都很純凈.我想問一下,他們是怎么除去夾雜的溶劑的呢?用紅外燈干燥效果會比油泵抽好嗎?哪位高人給點意見.謝謝!!!真空用來抽游離狀態(tài)的溶劑很有效,但對于結合狀態(tài)的很難起效。加熱可以將結合狀態(tài)的溶劑解離,因此某些時候加熱比抽真空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結晶水的去除。12. 我剛從學校畢業(yè),在公司做的第一個項目.在重結晶前粗品的量比較大,可用1:1的酒精水溶液重結晶后,得到產品幾乎是粗品的1/3.怎樣使的產品在重結晶過程中減少損失呢?請各位大俠幫幫忙! 減少溶劑總量;減少易溶溶劑量;增大溫度差;預處理除去大部分性質差異大的雜質等。。。。13. 我正在按照文獻做一個西弗堿鋯配合物,(水楊醛+苯胺+丁基鋰+氯化鋯),反應生成了配合物,減壓抽干溶劑后,加入二氯甲烷萃取(配合物溶解而鋰鹽不溶),過濾后,將濾液抽干,得到固體。根據文獻進行重結晶都失敗了,文獻用二氯甲烷:乙醚=1:4的混合溶液進行重結晶,但是我用這一混合溶劑溶解固體,有大量不溶物,進行回流也如此。請問各位高人能否指教:我覺得重結晶應該是配合物溶解而少量的雜質不溶,是否是我的溶劑選擇不當,或不應該配成混合溶劑,而應先后加入?還有就是我剛剛從是金屬有機化學,有很多問題搞不懂,非凡是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分離、提純、重結晶等后處理,希望能有人幫我提提建議,或介紹相關的文獻書籍,太感謝了! 文獻中提供的混合溶劑的比例未必合適。你該先找個合適的溶劑把你的產物在加熱狀態(tài)下溶解了,緩慢滴加沉淀劑,直到溶液剛開始呈混濁的懸浮液,然后再返滴幾滴溶劑,至溶液剛好變清亮透明。再把這樣的溶液緩慢冷卻重結晶。 14. 我的產品熔點比較的低,三唑并苯環(huán)的溴,極性比較的低,幾乎只不溶在水,試了很多種重結晶的方法,比如單溶劑,多溶劑等,出來的都是油,高手能否相助,謝謝!石油醚最少量室溫溶解后,冰箱中冷凍或者干冰中冷凍。乙醇最少量室溫溶解,加少許水調節(jié)至不析出油狀物(若析出,再加少許乙醇復溶),冰箱中冷凍或者干冰中冷凍。我以前的一個樣品,25度熔點,石油醚中易溶,就是這么析出晶體的。 15. 高手們,有做過鉀鹽重結晶的嗎?比如用什么溶劑比較好?本人想做LOSANTAN鉀鹽的重結晶,試過不少溶劑,可是沒有成功,有機鉀鹽的水溶性往往很好,而與大部分的有機溶劑溶解性都很差,用單一的溶劑結晶困難很大,有少量鉀鹽產品可用甲醇重結晶,鉀鹽用混合溶劑是不錯的選擇、常見的搭配是水作為一個相態(tài),另一相態(tài)以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比較合理,乙腈偶然可用,但很易分層,只能針對大倍量結晶用。 16做有機試驗經常要純化產物或試劑。但是過柱子太麻煩,我經常偷懶用重結晶,碰到幾個問題拉出來大家討論: 當單一溶劑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用混合溶劑。出現油比較麻煩,一般可以加晶種,或冷凍,可能會有效。 與“相似相溶“背道而馳就行了,大極性的東西,用中等極性的溶劑結晶;小極性的東西,用大極性的溶劑。這樣,有一半以上的情況是適合的。2.先試:石油醚(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再試:丙酮、甲醇、乙腈、苯、氯仿、乙酸、吡啶等。假如還不行,就只好混合了。乙醚可以利用其(1)揮發(fā)性;(2)延玻璃向上爬而使固體析出的特性。丙酮如不與水配伍,應加以干燥。3.混合溶劑法:用過量熱的良溶劑溶解,過濾,加熱,緩慢加入不良溶劑至有渾濁,加熱至澄清。靜置等待。。。4.用分級結晶法。積累的母液過柱。5.可以,我做過的最小量為10mg。6.不好辦。首先建議用其他純化方法。假如一定要用結晶法,以下經驗可能有幫助:(1)過柱預純化,粗分離后再結晶;(2)石油醚熱提-冷析法;(3)選低沸點的溶劑如乙醚;(4)晶種的取得,用玻璃棒沾一滴溶液,揮干。(5)不要輕易冷凍,用讓溶劑自然揮發(fā)的方法。 關于用乙醚結晶?;亓饕颐褧r,要加一冷凝管。不斷從上口加乙醚,直至混濁消失,有時是因為溶解的較慢,而不是不能溶,所以要有耐心。假如加入很多乙醚還有少量沉淀不溶,則將其濾去,濾液濃縮至有固體析出,再加熱,加入少量乙醚使澄清。自然放冷,可得晶型較好的結晶。過濾。用少量乙醚洗晶體。洗滌液合并入母液,在盛母液的瓶口蒙一層濾紙,或塞一團衛(wèi)生紙,讓乙醚自然揮發(fā),而不能落入灰塵。天天早晨看一眼,直到有滿足數量的晶體出來,別太貪了,揮發(fā)干了就又要重來了:) 我曾經用此法成功拆分了左旋和右旋的生物堿。當然了,這是我運氣比較好。 lanthanum兄總結的確實出色,雖然我一直也是這么做的,但是從沒有總結過。“石油醚熱提-冷卻法”也是我用來對付油狀物的方法,加入石油醚,沸騰,傾出上清液,底部油繼續(xù)加入石油醚熱提取,直至石油醚層無色,則基本提取完全。冷卻后一般會析出晶體。另外成油的一個原因是降溫太快。 chemfei兄:您講的方法,和我使用的方法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實際上每個人的化合物都不同,我想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比如說我曾經的化合物,加入石油醚第一次后,傾出,在加第二次后,通常就不會是液體了,和熔點溫度也有關系吧。 對熱不穩(wěn)定的話,首選層析法。也可以用重結晶,不加熱,讓溶劑自然揮發(fā)濃縮。另外,“對熱不穩(wěn)定“這件事挺復雜的。應該認真分析并驗證你的結論。我以前有個化合物,被認為對光和熱極其敏感,旋蒸時20度以下,避光,隔膜泵減壓旋干!但后來發(fā)現,那個化合物根本沒那么嬌氣,是實驗者自己恐嚇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