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曾為了要改掉拖延的壞習慣,而陷入苦惱、自責、悔恨,但又無力自拔的深淵嗎? 無論做什么事,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夠的,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有句話說:“任何事情一旦開始,就成功了一半。”據調查顯示,臺灣大約有34.6%的人都有拖拉的習慣。幾乎每個人都清楚,拖拉不是好習慣,但你是否真正思考過,多年以來的拖拉習慣,為你造成多大的損失嗎? 我們現(xiàn)在來估算一下: 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拖拉現(xiàn)象的呢?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你因為拖拉付出了什么代價? 如果用金錢來衡量你付出的代價,會是多少呢? 如果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下去,你會失去多少機會? 這些機會用金錢來衡量的話,會是多少呢? 也許,當你真正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之后,你就會被龐大的數字震驚得目瞪口呆。的確,這就是我們因拖延而必須承受的苦果。如果你有了這些金錢,也許你可以做好多你想做的事情,甚至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會產生巨大的飛躍,然而,你卻被這個溫柔的殺手給毀掉了。 美國有位專家曾說,做事拖拉是一種心理疾病,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無論如何,只要我們不甘平庸,希望自己的前途更加光明和美好,就必須克服這種拖拉習慣,徹底甩掉這個阻礙我們成功的包袱。 既然如此,克服拖拉的習慣,我們又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把任務分為幾小塊 對那些繁重的工作,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若干小節(jié),然后一點點完成。例如,你打算自己寫三百多頁的書稿,那就堅持每天讓自己寫兩頁,這樣,差不多半年就可以完成了。如果你想一下子就全部寫完,很可能會被目標嚇倒。 還可以將那些大的、復雜的事情簡化為小的、簡單的步驟,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幅降低難度,而你也會樂意去做,進而減少了拖拉的幾率。 2.磨礪自己的意志 經常找些不合心意的事情來做,以此來磨礪意志,克服恐懼和厭煩心理,這樣,可以在增強自信心的同時,克服拖拉習慣。 3.心動馬上行動 無論是什么事情,都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之后才著手去做,這個世界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所以,要逼迫自己。該溫習功課了嗎?立即拿起書本閱讀。該清潔衛(wèi)生了嗎?立即去找打掃工具。無論什么事情,一旦要做,那就立即動手去解決它,不要給自己留有任何余地。
從該辦的事情中先挑有興趣的做,讓精神狀態(tài)為你服務。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地方,就興致勃勃地去做,然后逐步完成所有工作。例如,你不想編輯某部稿件,卻可以先去看看相關的資料;你不想到超市購買某種東西,但可以在網絡上查看其他新信息,或直接從網上購買等。 5.權衡利弊與得失 對所做的事情加以分析,然后權衡完成后的各種好處,而如果不完成或拖拉之后,又會出現(xiàn)哪些壞處,這樣一比較,你自然就會立即動手。這種方法對你會有督促作用。每天起床前要決心過好今天,還要準備讓明天過得更好。把時間看作財富,你就不會再拖拉了。 6.做出承諾 你還可以先向他人做出承諾,保證自己一定在哪天完成,以此來限定完成的時間,進而讓自己產生緊迫感。這種方法對克服拖拉的習慣也是非常有效的。 7.確定優(yōu)先權 按照任務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類型,并找出那些自己負責的部分,并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排列下來,然后依次完成。 8.要有實施的勇氣 勇氣是克服怯懦、付諸行動的能力。潛力之所以沒能發(fā)揮出來,往往是因為自己限制了自己。突破膽怯的限制,就能充分發(fā)揮潛力。 9.自我追問 每天早晨起床,先問問自己: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哪些事情是該做的?今天一定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然后再花一點時間想想:為什么自己老是找那么多借口拖延?如何才能讓自己快速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