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事最不好講
顯然,這不是中國人說一套做一套,也不是中國人當(dāng)前一套背后一套,而是為人處世的原則或法則太多,又往往互相矛盾。老祖宗留下了不少遺訓(xùn),這些遺訓(xùn)常常都是要打架的。比方說,老祖宗諄諄教導(dǎo)我們,一個人應(yīng)該“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同時又會告誡我們“少管閑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么,我們是管還是不管?
這樣一來,研究中國人“國民性”或“民族性”的人就麻煩了,他實在想不出該用哪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來概括中國人。比方說,中國人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多疑卻又輕信,古板卻又靈活,講實惠卻又重義氣,尚禮儀卻又少公德,主中庸卻又走極端,美節(jié)儉卻又喜排場,守古法卻又趕時髦,知足常樂卻又夢想暴發(fā),燒香算命卻又無宗教感,愛抱團(tuán)兒卻又好窩里斗,愛挑刺兒卻又會打圓場,不愛管閑事卻又愛說閑話,懂得“只爭朝夕”的道理卻又主張 “慢慢來”,等等。結(jié)果,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在世界歷史上“先富起來”,卻又最終弄得“一窮二白”,因為“落后”而“挨打”??傊袊耸遣淮笕菀卓炊?。非但外國人“看不懂”,便是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說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