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jié)園直徑(PCD): 安裝參數,必須一致。德國車基本為5孔, 如BENZ多為5孔X112MM, BMW多為5X120MM。 越野車為6孔X139.7MM 但是桑塔納國產后為4X100. 大排量五孔較為合理。
偏距(OFFSET/ET): 升級輪圈后根據輪圈寬度不同輪距會變。 偏距大小也決定輪圈是否干涉。 如桑塔納原款14X6為ET38, 偏距越小,輪距就越大。 如BMW3,輪圈15X7為ET40,16X7.5為ET35,17X8/18X8為ET35
X距(X-FACTOR): 是否會碰剎車碟,一般要求〉27MM
輪軸孔(HUB HOLE/CB): 各車都不一樣,BENZ一般66.6MM, BMW一般72.6MM. 如輪圈的輪軸孔大,一定要用中孔套環(huán),否則高速 時車輪會抖動。

OEM的輪圈中心孔專門針對車型生產,不用中心孔套環(huán)。
AFTERMARKET的輪圈中心孔尺寸各廠家不同,73.1mm最多。 中孔環(huán)的規(guī)格相應有數百種。
材料有彩色鋁合金,高強度塑料,銅皮(厚度小于1mm)。 廠家一般以顏色來區(qū)分尺寸。
 如果輪圈的偏距不合適,可用偏距墊片來做修正。 一般用鋁合金制造。厚度不宜超過10MM.
 變位器
如果實在喜歡某款輪轂,而PCD又不對(如車是4孔X100,而輪轂是5孔X114.3),就可使用變位器(ADAPTER). 有時使用變位器也為加寬輪距的特殊需要。
變位器由鋁合金鍛造,厚度一般不小于19MM
 螺栓 螺帽
固定輪轂用螺栓和螺帽。 德國車多用螺栓,日本車多用螺帽。
轎車用的輪轂螺栓一般為 M12和M14兩種, 德國系列多用M14,日本用M12
螺紋有12x1.5,12x1.25,14x1.5,14x1.25.
HEX有17MM,19MM,21MM,英制13/16,7/8,3/4。 有些輪轂PCD孔較小,還要用內六角螺栓。
輪轂螺栓分球形和錐形(60度)兩種, (極少車是平的,須有墊片) 如很多BENZ是球形,BMW是錐形。 AFTERMARKET輪轂錐形螺栓孔很多,螺栓一定不能錯。 否則很危險。
輪轂螺栓孔的厚度不同,德國車較厚,日本車較薄, 螺栓的牙一定要咬合12MM以上,所以有時換輪轂要用到加長螺栓。
螺栓 螺帽
轎車用的輪轂螺帽一般為 M12和M14兩種,
螺紋有12x1.5,12x1.25,14x1.5,14x1.25.
HEX有17MM,19MM,21MM,英制13/16,7/8,3/4。 有些輪轂PCD孔較小,還要用內六角螺帽。
螺帽只有錐形(60度),沒有球形。 有些越野車用平的螺帽,須加墊片。
螺帽也一定要咬合12MM以上, 有些螺帽為防治頂部頂死上不緊,頭部是焊接的,力大就會頂掉。

 因輕量化需要,日本流行輕合金輪轂螺帽。 一般為鋁合金,也有鈦合金等其他。
顏色多較鮮艷,COOL!
可能是強度問題,還沒有輕合金輪轂螺栓。
不論是什么材料,輪轂用螺帽和螺栓都有使用壽命,特別是螺帽, 換輪轂一般需要同時更換螺帽/螺栓。
 輪鎖
輪轂鎖(WHEEL LOCK),也相應分為螺帽和螺栓。
可防止他人輕易拆卸輪轂。
一般四個輪子用四個即可,但是在美國多為全部更換。
 PCD墊片
PCD孔墊片(PCD WASHER), 因為鋁合金材質較軟,一些需要較大扭力的輪轂(如越野車或皮卡)會用WASHER,用擠壓固定在輪轂的螺栓孔內。起到防護和保護作用。
有些輪轂裝配時需用大力風槍,也會要求有PCD墊片。
WASHER多為鋅合金制造。
 氣門嘴
氣門嘴(VALVE)是必不可少的
TR413,TR413C最為常用,為了好看也有加鋁合金的彩色套子。
更換輪胎最好氣門嘴一起更換
 氣門嘴 兩片式
上圖的特殊的氣門嘴做成兩件式,可防止他人放氣!
 氣門嘴
日本也流行輕合金氣門嘴,一般用鋁合金制造。
配合同顏色的輕合金螺帽一同使用。
 平衡塊
依輪轂的形狀不同,使用卡式或粘式的平衡塊
每個車輪的平衡塊大小不一,但肯定有一個平衡塊。有些車輪的平衡塊在車輪外側,但大多數車輪的平衡塊是在車輪內側,這樣從外側就很難發(fā)現平衡塊。
如果發(fā)現平衡塊不見了,應盡快到有換輪胎服務的維修中心去,讓他們幫你重新平衡車輪。
 見上 汽車的所有性能幾乎都通過輪轂輪胎來實現(用汽車來聽音樂,當房子住除外),輪胎可說是非常神奇的汽車零配件,就*著四條輪胎與地面相接、約四張明信片大小的面積,就可以影響車輛行駛的舒適性以及操控表現,若說輪胎是汽車上最重要的消耗性材料,那可絕對沒錯!
也正因為如此,輪胎的升級往往成為車輛整體性能向前邁進一大步的關鍵,也是對車主來說最容易進行但不論視覺效果還是功能效果都最直接的改裝項目。
新車已經配備的輪胎,為什么還要花錢去將輪胎升級呢?這種觀念其實也并沒有錯,因為整體來說,新車上所配的輪胎,都是車廠在經過反復的道路測試之后才選定的。
但絕大部分原廠配套輪胎為了控制成本又考慮發(fā)揮車輛的性能,而難以做到既舒適又耐磨,所以出于對總體平衡的考慮,原廠配套輪胎在性能、噪音、耐磨度和舒適性等某一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留有余量,
國內每年只有約100多萬條進口輪胎的配額(含載重車輪胎),而國內基本不生產大尺寸的輪胎(17寸幾乎沒有),從成本考慮和國內車廠一貫偷工減料的習慣,不少車國產化后輪胎小了一號,有些甚至輪轂也降了一個尺寸級。
因此對輪胎進行升級,便也等于是改善車輛性能的第一步。
了解了輪胎對于車輛整體性能表現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之后,接下來我們先看看應該要如何將輪胎升級。
輪胎,輪轂的升級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品質的升級: 保持原廠配套輪胎的規(guī)格,但是換用等級更高的輪胎,以改善輪胎的品質,比如更美觀的胎面花紋、更好的排水性、更小的滾動噪音、或更強的抓地力等等。
規(guī)格的升級: 在許可的范圍之內,將原車輪胎輪轂規(guī)格向上升級,也就是將輪胎規(guī)格加大。這個做法的目的除了要提高抓地力之外,當然也能讓換胎后的車輛整體看起來更美觀、更威武。通常,在進行規(guī)格升級的同時,品質也就一并升級了!
因為高性能輪胎都是低扁平率,所以升級的優(yōu)點:
*安全度高: 胎面加寬,接觸面積大,抓地力增強,所以安全度高 *操控性更好:減少偏滑和飄移,操控更靈活。 *剎車更平穩(wěn):胎面加寬,摩擦面積大,縮短制動距離 *行駛更平穩(wěn):低的扁平比,轉彎時降低車身傾斜度 *個性張揚:標新立異的輪圈,吸引MM的目光
為何不乾脆只要進行規(guī)格升級就好了?等于是能夠將兩種升級的好處都囊括在一起嘛!但是大家也別忘了,輪胎規(guī)格越大、理論上就會越重,等于是額外增加了車身的重量,同時因接地面變寬,在抓地力提升的同時,摩擦阻力也會加大,車輛行駛起來必定會比較費力,這樣除了會增加油耗之外,方向盤的轉動也會變得較重;
另外,最重要的是,輪胎規(guī)格加大,您口袋中的銀子會相應減少。
所以,在為愛車的輪胎升級之前,您就必須仔細考慮以下幾項: ·目前的輪胎規(guī)格,自己真的不滿意嗎? ·是否只要改善其一、兩項品質即可?是噪音、抓地力、排水性、還是外觀 ·輪胎升級的預算中,有沒有包括一并將輪輞升級? ·如果要進行規(guī)格升級,車輛動力輸出是否足以負擔?
車輛的動力輸出是一項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足夠充沛的引擎動力,卻一味地將輪胎規(guī)格加大是毫無意義的。
舉例來說,目前占國內汽車市場銷售最大比例的1.3升至1.6升轎車動力輸出約在90馬力到120馬力之間(不少車型國產化后往往和原裝車型相比,發(fā)動機換掉,功率也減少),搭配1-1.2噸的車重,采用185/60-14或是185/65-14規(guī)格的輪胎可能恰到好處,如果胎寬低至175mm,那的確是有加以升級的必要,但是至多升級到195/50-15、或是195/55-15也或許已算是極限了,倒不是說不能再繼續(xù)加大,而是再加大除了造成重拖、無力、耗油之外,(當然這些在日常使用中,也不是很明顯),其實不見得有很多的好處,只是滿足虛榮心而已(有時滿足ggmm的虛榮也很重要)! 除非相應也進行動力改裝。
但是,如果您擁有的車輛馬力在150馬力或200馬力以上,將輪胎規(guī)格升級就非常具有正面意義,一方面可以提升這類大馬力車輛最需要的抓地力,另一方面則是能有效加強車輛的操控性能。
當您準備要為自己的輪胎升級時,首先應該先向朋友或是輪胎店打聽一下,在自己的預算范圍之內,哪些品牌的口碑比較好?再看看花紋設計自己喜不喜歡。一般而言,偏重性能取向的輪胎,花紋設計都比較漂亮簡潔,而且花紋塊都不會被分割得過于細碎,這樣才能增加接地面積、提高抓地力。
對想要做輪胎升級的車主來說,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確認自己輪胎可以升級到多大的規(guī)格;
輪圈輪胎升級必須遵從有關車輛的安全技術標準。
有一個最簡單的原則,那就是升級之后的輪胎規(guī)格,整個直徑與原先輪胎的“直徑數據”之差必須控制在「3%」之內,以下我們就來以實例試算看看:
若是以185/60-14的規(guī)格為例,原先的側邊直徑尺寸如下: 輪輞:14英寸x 6 ,14英寸×2.54厘米=35.56厘米 胎側:胎面的60%, 18.5厘米×0.6=11.1厘米 ×2=22.2厘米 直徑:35.56厘米+22.2厘米=57.76厘米
如果想要升級成為195/50-15規(guī)格 輪輞:15英寸x6.5,15英寸×2.54厘米 =38.1厘米 胎側:19.5厘米×0.5=9.75厘米, 然后×2=19.5厘米 直徑:38.1厘米+19.5厘米 =57.6厘米
與185/60-14規(guī)格輪胎的57.76厘米相比,差值僅在0.3%,可說是輪胎升級的最正確數字,
205/45R16如何? 輪輞:16inch x 6.5 16x2.54=40.64 胎側:205x0.45=9.225mm x2=18.45mm 直徑:40.64+18.45=59.09mm
而如果只想要加寬胎面,但是不想變更輪胎的扁平比,也就是選用195/60-14規(guī)格的輪胎,會有什么后果呢? 輪輞:14英寸,14英寸×2.54厘米=35.56厘米 胎側:胎面的60%,18.5厘米×0.6=11.7厘米 再×2=23.4厘米 直徑:35.56厘米+23.4厘米=58.96厘米
與185/60-14規(guī)格輪胎的57.76厘米相比,差值都已經達到2%,基本上還是在誤差容許范圍之內,但是因為直徑變大了,整個輪胎的圓周也就變長了,因此速度碼表會變得不準,里程表也會跟著失準;
變寬之后的輪胎胎面在方向盤打到極左或極右的死點時,是否會頂到輪拱的內緣,如果情況非常嚴重,甚至會導致定位偏離及輪胎異常磨耗的現象,想要將輪胎升級的車迷們可千萬要留意這一點!
輪胎變寬,輪轂相應也一定要變寬。
 輪胎升級-常見改裝規(guī)格對照表
不同品牌的輪胎會有點差別,但基本是一樣的
表格只表示輪轂和輪胎的直徑不會干涉, 加寬以后寬度方面是否干涉要看不同的車型情況。
隨后討論輪轂安裝以及和輪胎配合問題
輪胎的保養(yǎng) 無論您使用何種品牌輪胎, 保養(yǎng)都是必不可少的
氣壓 正確的輪胎氣壓,各汽車制造廠都有特別的規(guī)定,請遵循車輛油箱蓋內側或車門上的標示。輪胎胎側上標明了最高充氣壓力,千萬不可超出最高值。
如下為關于氣壓的注意事項: 輪胎平均每月會少掉0.7公斤/平方厘米的氣壓,而且輪胎氣壓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溫度每升/降10℃,氣壓也隨之升/降0.07-0.14公斤/平方厘米; 因此氣壓必須在輪胎冷卻時測量,而且測量后務必將氣門嘴帽蓋好請養(yǎng)成經常使用氣壓表測量氣壓的習慣,不可用肉眼判斷,因為有時氣壓即使跑掉許多,輪胎看上去并不是太癟。每月應至少檢查一次氣壓(包括備胎),一般備胎的氣壓要充得相對高一些,以免日久跑掉;
高速公路行駛之前,一定確保氣壓正確,通常在高速公路行駛時,輪胎氣壓應提高10%,以減少因屈撓而產生的熱量,從而提高行車的安全保障;
同一車軸上的兩條輪胎應是花紋規(guī)格完全相同的,而且應該充同樣的氣壓,否則會影響車輛行駛和操控;
車輛行駛時,如果輪胎氣壓不足,會導致輪胎過熱,并因輪胎的接地面積不均勻,而產生不均勻磨耗或胎肩和胎側快速磨耗,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同時會增加滾動阻力、加大耗油,而且影響車輛的操控,嚴重時甚至引發(fā)交通事故;
氣壓過高則使車身重量集中在胎面中心上,導致胎面中心快速磨耗不但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而且降低車輛的舒適性;
氣壓不足將導致:輪胎過熱,從而使胎面或簾布層脫層胎面溝槽及胎肩龜裂,簾線斷裂胎肩部位快速磨耗及不規(guī)則磨耗輪胎滾動阻力增加,耗油增大胎唇與輪輞之間的異常摩擦,引起胎唇損傷,或者輪胎與輪輞脫離,甚至爆胎
氣壓過高將導致:胎面中心快速磨耗受外力沖擊時,容易產生外傷甚至爆破胎面張力過大,造成胎面脫層及胎面溝底龜裂輪胎抓地力減小,剎車性能降低車輛懸掛系統(tǒng)容易損壞車輛跳動,舒適性降低,駕駛疲勞
如發(fā)現輪胎氣壓低于標準20%,臨時補氣只能是緊急情況下不得已的緩沖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盡快到就近的輪胎店將輪胎拆下來,有專業(yè)人員進行檢查,否自會導致嚴重傷亡事故;
平衡 保證輪胎平衡非常重要,它不僅有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和車輛性能的正常發(fā)揮,更有助于駕駛員的生命安全。
不平衡會導致輪胎不規(guī)則磨耗和車輛懸掛系統(tǒng)的不必要磨損,而且不平衡的輪胎行駛在路面上也會引起車輛顛簸,從而產生駕駛疲勞。
輪胎在第一次安裝到輪輞上時就要做好平衡,日后如有修補要重新做平衡。鑒于中國的路況,建議至少每季度到專業(yè)輪胎店做一次輪胎平衡。
定位 車輛如果撞到馬路崖石或在崎嶇路面行駛,定位都會受到破壞,而定位不良會導致輪胎不均勻磨耗及快速磨耗。除按規(guī)定定期檢查外,當你發(fā)現車輛出現跑偏或顛簸時,請一定做定位檢查。
當車輛的懸掛系統(tǒng)和駕駛系統(tǒng)均處于標準狀態(tài),而且輪胎與輪輞跑直線,我們稱該車正確定位,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輪胎的使用壽命、性能發(fā)揮,并可以提高舒適性。
換位 因為車身的重量并非平均分攤在四個輪胎上,經常換位有助于保證輪胎的均勻磨耗,從而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通常前輪驅動的車輛每行駛8,000公里時應做換位,而四輪驅動車輛則需要在每6,000公里時換位。做法很簡單,只要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單邊互相對調即可,若是車上的備胎是全規(guī)格輪胎、也不妨加入對換的行列,那么除了將左前/左后輪互相對調之外,請將備胎移至右前輪、右前輪移至右后輪、右后輪則成為備胎休息。
外觀 大家都知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輪胎上的刺孔對于駕駛員的生命安全恰恰同于此理,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輪胎刺孔,如不及時處理最終會導致人員傷亡。因此請時常查看整個胎體是否存在硬武刺穿,如釘子、鐵屑、玻璃碎片、石頭等,或其它撞傷,這些潛在的隱患都可能導致輪胎漏氣,如缺氣狀態(tài)下繼續(xù)行駛至完全癟氣,則會造成輪胎被輪輞碾裂甚至切碎,從而引發(fā)交通事故。
磨耗 輪胎磨耗到胎面花紋溝深僅剩1.6毫米時就必須被換掉,這時縱貫胎面的磨耗標示膠條便會裸露出來,提醒您該輪胎不能再使用了,否則行駛時回打滑或漂。
補胎 補胎務必由專業(yè)人士進行。直徑小于6毫米的胎面刺孔可以采取內外結合的方法進行修補,而直徑大于6毫米的胎面刺孔或任何胎側刺孔絕對不可以修補,否則將成為安全隱患。
從外部用塞拴修補與噴霧型充氣修補均屬臨時性的,應該以永久性修補取代,即將損壞的內襯膠封住并填補破洞。
駕駛習慣 良好的駕駛習慣有助于保證輪胎及車輛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tài): 遵循規(guī)定的時速限制時速過高會加大輪胎屈撓,造成熱量過高,氣壓加大,超出輪胎設計的承受能力時,輪胎就會爆破,引發(fā)交通事故。
遵循規(guī)定的最高載重量,不要超載。 輪胎的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負荷的大小,經常性超載20%會使輪胎的使用壽命縮短至正常壽命的50%。超載還使輪胎溫度升高、氣壓加大,增加橡膠和簾布的疲勞,容易造成脫層。
避免快速起步、緊急剎車或急速轉彎 避開路面上的坑洞或障礙物 避免撞到馬路崖石,停車時不要騎上馬路崖石
務必使用和輪胎尺寸相配合的輪轂(主要指寬度),否則是極其危險的。
 輪胎輪轂配合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圖A和圖C都不是合理的輪轂輪胎配合,甚至是危險的。
最正確的配合應為圖B所示,輪胎的內側壁在輪轂的輪唇的兩條延長線以內。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是輪轂輪胎的最佳配合,也只有這種情況下才能發(fā)揮輪轂輪胎的最佳性能。
輪胎的最佳配合輪轂一般可在輪胎的側壁標示上查到: 如: Standard Rim: 6J, 如果是14寸的輪胎,則表示最佳配合輪轂應是:14x6 的。
需要注意同樣的輪胎寬度,因輪胎的設計用途,結構等原因,標配輪輞并不一定一樣。 比如:Hankook的 K402系列: 205/70R14 95H 標配輪輞是 6.0J 205/75R14 95H 標配輪輞卻是 5.5J 205/70R15 95H 標配輪輞是 6.0J
當然輪胎一般對輪輞有一個適用范圍,就是說每個規(guī)格的輪胎都可適用于寬度差別不大的輪轂,這在輪胎的花紋手冊中都會特別專門注明。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輪胎,即使牌號一樣,標配得輪輞寬度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比如 Goodyear Eagle F1: 205/40zr17 標配 7.5 (7.0--8.0可用) 215/40zr17 標配 7.0 (7.0-8.5可用) 215/45zr17 標配 7.0 (7.0-8.5可用)
如果 Bridgestone RE950: 205/40R17 標配 7.5 (7.0-8.0可用) 215/45R17 標配 7.5 (7.0-8.0可用)
如果 NITTO NT-450: 215/45ZR17 標配 7.0 (7.0-8.0可用) 205/40ZR17 標配 7.5 (7.0-8.0可用)
17inch的鋁合金輪轂,尺寸有17x7,17x7.5,17x8,17x8.5,17x9, 甚至更大。 17X7的輪轂就要選標配是7.0的輪胎,這樣才是輪胎的最佳使用狀態(tài)。
歐洲車型的輪轂一般寬些,日系車要窄些。 比如17x7就不會在原款德國車上見到。日系車也較難用到17x8的輪轂
輪轂輪胎的配合超出許可的范圍,對車輛是極其危險的。
如果您的輪胎有以下異常磨損,就要檢查一下是否是由于輪轂的尺寸,安裝,定位等原因造成的
異常磨損特征 原因分析
胎冠內側磨損,呈內錐體 前輪外傾角過小、前輪內傾、車軸彎曲變形 胎冠外側磨損,呈外錐體 前輪外傾角過大、前束值過大、前橋變形、破壞了前輪定位關系 胎面中部嚴重磨損,胎紋磨光 輪胎氣壓長期偏高、輪胎胎面過寬、輪輞過窄,輪胎的磨損主要由胎面中部承擔 胎面兩側嚴重磨損,胎緣磨光 輪胎氣壓長期偏低、輪胎胎面過窄、輪輞過寬,輪胎的磨損主要由胎面兩側承擔 胎面圓周方向局部凹痕狀磨損 輪胎氣壓不足、車輪不平衡、鋼圈變形或制動鼓失圓、前束過大、轉向桿件連接松曠、車輪定位參數不正確 胎面圓周方向呈波浪狀磨損 輪輞變形、車輪不平衡、輪轂軸承磨損松曠、前輪定位參數不正確、主銷后傾角過小 胎面兩側花紋呈鋸齒狀磨損 輪胎氣壓偏低、負荷過大、輪轂軸承磨損松曠、前輪定位參數不正確
對改裝升級來說,給升級后的輪轂選一條合適的輪胎非常重要!同樣輪轂的正確安裝使用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輪轂的安裝對正常使用非常重要,如圖是4孔和5孔輪轂的螺栓上緊順序。 安裝時要用力均勻,逐步輪換上緊,不要一下把一個螺栓一次上緊。
每次換輪轂后,車輛行駛30Km左右時一定要再檢查一下輪轂,把松掉的螺栓重新上緊。
輪轂安裝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照規(guī)定的扭矩,
如太松,長時間行駛會導致輪轂松動甚至脫落, 如過緊,會導致輪轂螺栓裂紋甚至斷裂, 實際使用中都是極其危險的。
輪轂螺栓螺帽的扭矩
一般的輪轂螺栓/螺帽 依螺紋和材料不同,強度和上緊扭矩使用范圍也會有不同,
原裝輪轂螺帽螺拴強度一定是經過計算的,適合原配的輪轂。 但螺帽/螺拴也有其使用年限,頻繁拆裝和經過長年使用,就要檢查是否牙紋已損壞,要及時更換。
換用大尺寸輪轂后,因為輪轂的安裝厚度可能不同,強度要求也可能不一樣。 建議連輪轂螺栓/螺帽一同更換。
如下為日本某品牌輕合金輪帽的扭矩適用范圍: 1/2” 95 to 105 ft/lbs 9/16” 115 to 145ft/lbs 12mm 90 to 100 ft/lbs 14mm 105 to 130 ft/lbs
同樣規(guī)格螺栓的扭力適用范圍會大許多。
輪轂的固定扭矩
其實各車型依照不同的車重,車軸形式,輪轂形式,發(fā)動機功率,最高車速等因素對輪轂扭矩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這些都是經過試驗驗證而必須遵守的。
如下為幾種不同年份生產車型的輪轂螺栓(螺帽)形式,和要求的最小/目標/最大 扭矩,百分比為目標扭矩的誤差允許范圍:
AUDI A4(1996/1999) 1/2 x 20 75ft/lbs 81ft/lbs 90ft/lbs 8% A6(1998/1999) 1/2 x 20 80ft/lbs 89ft/lbs 100ft/lbs 10%
BMW 3 series(1984/1999) 12mmx1.5 65ft/lbs 70ft/lbs 79ft/lbs 7% 5 series(1982/1999) 12mmx1.5 65ft/lbs 70ft/lbs 79ft/lbs 7%
MERCEDES BENZ C-calss(1994/1999) 12mmx1.5 75ft/lbs 81ft/lbs 90ft/lbs 8% M-class)1998/1999) 12mmx1.5 100ft/lbs 110ft/lbs 120ft/lbs 10%
SUZUKI Esteem(1995/1999) 12mmx1.25 56ft/lbs 62ft/lbs 70ft/lbs 8% SWIFT(1995/1999) 12mmx1.25 37ft/lbs 47ft/lbs 58ft/lbs 11%
CHEV/GMC Astro/Safan Van(1985/1999) 1/2 x 20 90ft/lbs 100ft/lbs 110ft/lbs 10% S10 Pick up (1982/1991) 12mmx1.5 70ft/lbs 80ft/lbs 90ft/lbs 10%
如表所示,不同的車型要求的輪轂安裝扭矩差別是很大的,換輪轂修輪胎時,查一下您的車輛說明書,再告知操作工人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讓您得輪轂長年累月在非舒適的狀態(tài)下工作。
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現在的BENZ, BMW等歐洲車型已經換成14mmx1.5的螺栓。 歐洲有些國家的高速公路沒有限速(比如德國),對輪轂螺栓的強度尤其重視。
隨著車輛速度和發(fā)動機排量的逐年增大,輪轂的螺栓(螺帽)扭力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國外修理廠/輪胎商 普遍使用扭力扳手也是有道理的,車上隨配工具無法知道具體上緊扭距,只能憑感覺估算,所以應該只是應急使用一下。
輪轂輪圈法規(guī)
就汽車的設計理念而言,各國都有其本國文化的影子。
德國車的設計推崇主動安全性,講究駕駛舒適,方便。盡量把出事故的概率降低。 美國車注重被動安全性,講究車身寬大,厚實。把出事故時的傷亡概率降低。 日本車的設計少有自己的理念,但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節(jié)省夠用,各項指標都和法規(guī)定下的要求剛剛好,很少留有余量。
在國外輪圈輪胎的安全認證機構早已誕生,相應法規(guī)較為健全。 如美國STL、DOT.,SFI,德國TüV、英國MARl、日本JAWA,VIA等。
不同的設計理念也體現在輪轂的相關法規(guī)要求上。
輪轂的形式試驗要求有三項: 沖擊試驗 (Impact Test) 彎曲疲勞試驗 (Cornering Fatigue Test) 滾動疲勞試驗 (Radial Fatigue Test)
鋁合金輪轂生產過程中,還有光譜材質分析,X光探傷(X-ray), 氣密試驗,動平衡測試,徑向跳動/端向跳動測試,鹽霧試驗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沖擊試驗 (Impact Test) 輪轂裝好輪胎,以13度或30度的角度迎受上方重錘的沖擊,要求輪胎不得泄漏。 此試驗模擬行車中車輛撞上馬路邊沿或路上障礙的情景。
彎曲疲勞試驗 (Cornering Fatigue Test) 不用輪胎,將輪轂周邊固定,在安裝盤上循環(huán)加扭力。要求不得有裂紋。 此試驗模擬行車中不斷有的轉向時給輪轂加扭力時的情景。
滾動疲勞試驗 (Cornering Fatigue Test) 就是裝好輪胎,在轉鼓上滾動,測試輪轂的使用壽命。 此試驗模擬正常行車時輪轂的滾動狀況。
試驗
對AFTERMARKET市場,各國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差別:
美國只強制要求沖擊試驗合格就可銷售,其他輔助要求。
德國TüV和日本VIA都要求必須有三項試驗,但要求也不一樣。 以德國最重視的彎曲疲勞試驗來說,德國TüV要求100萬次為合格,而日本VIA/JWL只要求25萬次為合格。 徑跳公差要求,德國為0.3的公差,美國/日本0.6公差即可。 德國輪轂較重,也是為達標而已。
這和各國的相應汽車政策法規(guī)限制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德國高速沒有限速,對疲勞要求就高。 而歐美國家對車輛設計失誤導致事故的賠償又非常厲害,車輛設計強
標準
鋁合金輪轂生產已完全全球化,您買到同一品牌輪圈輪胎,可能是德國美國生產(越來越少),也可能是中國,土耳其,巴西生產。只要符合采購銷售地的相應法規(guī)。
國內有關輪轂輪胎的標準,因國內產品主要出口或和車廠配套(請注意國內的車廠技術方面幾乎全是外方的天下), 基本全部參照國外標準制定。
對輪轂輪胎升級來說,歐美/日本的法規(guī)都十分健全,國內要相對滯后很多。
如歐洲輪胎輪轂協(xié)會(ETITO), 對輪胎輪轂升級的規(guī)定是,升級后直徑變化:總直徑加高不得超過1.5%,降低不得超過2%。
而國內根本沒有相應的改裝法規(guī)。
國內有關轎車子午線輪胎的標準,GB9743-88, 還只有扁平比80,70系列的數據,對現在市場較多使用的低扁平比輪胎沒有相關數據可查。
以后大家看到輪轂上的VIA/JWL, DOT/SFI, TüV/KBA等標示,就能理解其中含義。
鋁圈和鋼圈
由對照圖可以比較一下鋼圈和鋁圈的不同和優(yōu)劣。
不再贅述各自的優(yōu)缺點,只探討一下強度問題:
如果指成品的硬度,鋼圈可能會高,如果指強度,則一定是鋁圈好些。 因鋼圈是焊接成型的,焊接的強度是有局限性的。
同樣的沖擊力對同樣尺寸的鋁輪和鋼輪,鋼輪的變形也會大些。 鋁輪是整體造型,抗沖擊能力更強的。
但無論是什么材質的輪圈,形式試驗標準基本一樣的。(沖擊/彎曲疲勞/滾動疲勞) 一定要達標才是合格的產品,使用中鋼圈和鋁圈都不會有強度問題。
如不考慮用的輪胎不同,同樣也是鋁輪更耐用,鋼輪的缺陷同樣是在焊接點。
大車(載重/大客)不用鋁圈,這完全是成本問題。 現在能在大巴/載重車使用的鋁輪基本是鍛造的,和同樣尺寸的鋼圈比, 一個的重量差就有20kg以上,如果是8輪或10輪的車是非??捎^的。
強度上,5cm變形的壓力試驗,美鋁ALOCA的鍛造大巴輪據稱能承受71200kg, 而鋼輪只能承受13600kg,就已有5cm的變形。
但用于載重車的鍛造鋁圈和鋼圈的價格相差極大,廠家考慮成本也極少使用。 但國外一流品牌的大巴車已有原裝用鋁合金輪的。
 輪圈認證標示
美國DOT-T的標示。 SFI認證是標貼粘在氣門嘴的下方。
美國市場的輪圈還要求有最大允許載荷和產地 。
 VIA
圖示日本VIA,JWL的認證標示。
表示輪圈達到日本VIA的質量標準。
下面的圓圈標示生產年份和日期。
 VIA-JWL
不少輪圈VIA-JWL標示在正面。
德國TüV認證的KBA號碼
德國的汽車工業(yè)很發(fā)達,汽車技術也是領先水平。 對汽車零部件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所有零部件必須經過德國的TüV認證才能銷售,否則既是違法。 TüV會對相應產品做嚴格的測試,合格后才能取得一個KBA編號。 此編號和產品一一對應,一般在產品上注明??赏ㄟ^TüV查到。
對輪圈來說,通過TüV認證即可是最高質量標準的表明。 小尺寸的輪圈KBA號碼都會刻在輪圈的較明顯處。 17inch以上的可不刻在輪圈上。
 TüV
TüV認證的KBA 編號。
TOOL
下面介紹一些輪轂升級改裝常用小工具。 對車主也許用處不大,對開改裝店的XD會有幫助的
 偏距尺
偏距尺: 顧名思義,用于輪轂偏距的測量。 可一目了然讀出數值。
準確知道原裝和換裝輪轂的偏距對升級很重要。
 PCD量規(guī):
PCD孔是4x108還是4x110等等是很難區(qū)分的, 準確測量在升級時會省去很多麻煩。
 PCD測量盤
是PCD測量的一種簡易工具
 中孔量具,由硬質工程塑料制成的圓柱階梯形工具。
中心孔的準確測量對改裝后的性能至關重要, 沒有合適的中心孔套環(huán)會導致車輛在高速時輪轂抖動
 螺紋量規(guī): 一頭為凸螺紋,另一頭為凹螺紋。分別測螺栓和螺帽。 各種尺寸,公制和英制。
 輪轂安裝定位銷:
安裝輪轂(特別是加墊片時),是很難對位的。
后面圖示的小工具對車主也許還是很有用的。
后面圖示使用過程。
 見上 Fender Clearance,補充一個新參數
介紹一個新的輪圈改裝參數給大家:
Fender Clearance 擋泥板距離輪圈的間隙值也很重要,看到有位改富康的XD改裝后,路上顛簸時擋泥板把輪圈刮花,就是改裝后輪圈的FENDER CLEARANCE參數不能很好配合。
如圖,FENDER CLEARANCE的數值,可看出改裝后輪圈和擋泥板是否會干涉。 其中擴號()內的數值很重要,如果大于零則遇彈簧變形較大的情況會碰到輪胎甚至輪圈。
TAKE FIT FOR EXAMPLE
如圖,以日本的FIT為例:
原裝款 14x5.5j 輪圈 ET+45 偏距 4X100 pcd節(jié)園 175/65R14 輪胎
前輪的數值是-22(0),后輪是-36(-17),
M12X1.5X24.5 輪帽螺紋形式及長度 ROUND&19 螺帽為球形安裝面,HEX19
FRONT 56.0X17 / REAR 56.0/15 中心孔的大小和深度
圖片為FIT改裝輪圈的參數。
而在輪圈改裝時,因輪圈的寬度增加/偏距變化等原因,FUNDER CLEARANCE數值也會不同,準確的數值對改裝后的性能會有影響。
如圖FIT分別改裝14X6,15X7,16X7,17X7等的相應FUNDER CLEARANCE數值,即圖中的CR值,配合適當的輪胎,FUNDER CLEARANCE為負值保證了改裝后的輪圈不會和擋泥板干涉。
 Wheel Studs
WHEEL STUDS
WHEEL STUDS 雙頭螺桿
可以把原來是用螺栓的固定方式改為用螺帽,這樣換輪胎時就容易很多。
有些輪圈螺栓的螺紋非常少見,比如英制1/2-20的,很難找到替換的螺栓。 這時用雙頭螺栓就可以變?yōu)檩^為普遍的公制1.5螺紋。
簡單但實用的一個輪圈改裝小零件!
Eccentric-Bolt
偏心螺栓有不同的規(guī)格,比如12x1.5, 14x1.25等。
輪圈改裝經常會遇到各種不同的PCD孔,比如車上是5x110的,可只能找到5x112的輪圈,這時就要用到這種偏心螺栓。
同樣5x112的輪圈也可裝到5x114.3的車上。
但是要求輪圈的PCD孔孔徑足夠大,比如歐洲的標準PCD孔徑15.1mm就沒問題。
改裝店非常有用的一個輪圈改裝小零件。 輪圈的品牌不計其數,但國內流行的大多是的歐洲和日本的品牌。
圖中為德國銷售的主流品牌。 BUICK的原裝輪圈PCD孔是5x115, 用12x1.5的60"螺栓。 這種規(guī)格的大輪圈(比如17寸)在國內AFTERMARKET市場是比較少的。 所以市面上能見到BUICK車輪圈升級的也較少。
但是5x114.3的輪圈就很多, 雖然114.3/115尺寸差別用工具都不容易區(qū)分, 還是要注意小心被騙,不能直接換裝的。
或者要用到上圖介紹的偏心螺栓,才能換裝5x114.3的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