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綁腿,也就是幫在腿上的布條。 其實,綁腿在軍隊使用的時間,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長的多。 早在冷兵器時代,古人通過日常生活了解到綁腿的重要性。在缺乏交通工具的古代,古人出行出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乘船,二是乘車馬,三是步行。其中古代的江河運輸業(yè)很不發(fā)達,加上沒有現(xiàn)代化的船只,航線少且短,花費也頗高。至于乘車馬,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并非窮人可以做到。大部分的農民和小商人出門,多以步行為主(大部分時候還要負重,挑擔步行)。 在長距離的行走中,由于道路崎嶇,走路距離過長等原因,一般一天下來,由于血液下積到腿部,雙腿就會酸痛不已。自然直接影響第二天的行走。如果是在山地或者丘陵行走的話,由于需要登高和攀爬,酸痛就會更加厲害。古人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如果在腿部綁上布條,可以有效減輕腿部的酸痛,利于長距離的步行。很多田間耕作的農民和山民,都打著綁腿。早期炎帝時期神農氏的形象,就是小腿綁著綁腿,足踏著皮制鞋。 所以,早在冷兵器作戰(zhàn)中,出身農民的士兵很多也打著綁腿。綁腿對于北方人來說,還不算是必備的東西。但是對于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裝備。他們住在山里,經常要走山路。綁腿除了可以有效減輕酸痛以外,還可以有效保住小腿不受傷害。 山里面的低矮灌木雜草很多,堅硬的山石也不少,加上頗多蟲蛇之內,他們的腿部很容易遭到傷害。雖然這些傷害可能并不嚴重,但是對于天天都要長距離步行的人來說,輕微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影響。綁腿可以有效幫助他們防止這些小的傷害,所以我國南方大部分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都有綁綁腿的習慣。很多少數(shù)民族不穿鞋襪(云南貴州尤其多),但是對綁腿相當重視,不但選擇合適的布料,綁腿的打發(fā)也都很有講究。 軍隊來源于人民嗎,綁腿自然也在軍隊很快盛行。 西方使用綁腿的歷史很長,是和馬刀,步槍一樣的制式裝備。許多歷史著名上著名的軍隊都大量使用綁腿。比如拿破侖的法國軍團,他的步兵士兵軍官一律打著綁腿,而且綁腿一直打到膝蓋的上方,是歐洲各國軍隊中間最長的?! ∧闷苼稣f:綁腿可以防止泥土和小石頭進到我們“愛國”的法國裁縫制作的那些劣質鞋子里面,有可以減輕士兵雙腿的酸痛,是非常必要的裝備。法國士兵的綁腿一般都是灰色的,也有一些是黑色的,只有在閱兵儀式上或者法國近衛(wèi)軍戰(zhàn)士才打白色的綁腿。 雖然拿破侖對綁腿很看重,但是性格都比較隨意的法國士兵似乎并不在乎綁腿。由于法國初期戰(zhàn)爭戰(zhàn)場都在法國,中期的主要對手普魯士和奧地利也離法國不遠,法國士兵需要長距離行軍的機會并不多。法國的老兵們多比較喜歡綁腿,但是新兵們多不重視。當時一個軍官向拿破侖報告:我們新招募的19歲以下的新兵對綁腿不屑一顧,他們覺得打上綁腿很愚蠢。他們開始只是把綁腿放到背包里面,后來就找機會把他們丟棄了,背包里面空出來的位置改裝食品和戰(zhàn)利品。不過,丟棄綁腿并不是我軍的特例。奧地利軍隊也報告缺少了5萬雙綁腿。 時代進入20世紀以來,很快爆發(fā)了世界規(guī)模的全面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雖然當時歐洲的軍隊大部分依靠鐵路來機動運輸。但是鐵路畢竟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qū),各國陸軍的戰(zhàn)斗行軍都是靠步行完成。當時世界主要軍事國家士兵幾乎都打著綁腿。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雖然戰(zhàn)爭后期出現(xiàn)了相當數(shù)量的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鐵路線也幾乎遍布了歐洲大部分地區(qū)。但是,各國整體機械化程度還遠遠沒法達到不讓大部分步兵長距離行軍的地步。就連以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著稱的納粹德國來說,他的主要運輸工具,居然還是馬匹。在蘇聯(lián)遼闊的國土上,無數(shù)德國士兵還是靠自己的雙腳,一步步的走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至于工業(yè)化程度更差的蘇聯(lián),法國,日本等國就更不用說了。對于數(shù)百萬的普通步兵來說,他們能夠依賴的除了少量的馬匹以外,主要還是自己的一雙腳。在二戰(zhàn)時期,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繼續(xù)使用綁腿,包括蘇聯(lián),英國,德國,美國,意大利,日本,中華民國。 在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的工業(yè)總值雖然達到世界第二,但是部隊總體還是比較落后的。其直到戰(zhàn)斗結束也沒有實用的裝甲運兵車,至于卡車的數(shù)量也不足。后期美國曾經大量援助蘇聯(lián)對抗德國,蘇聯(lián)人首先向美國開出的清單就是大量的汽車。在蘇德戰(zhàn)爭期間,美國共無償援助蘇聯(lián)載重卡車3萬5000多輛,還有4萬多輛吉普車。幾百萬蘇聯(lián)士兵從后方運送到前線可以依靠鐵路,但是一到前線后在幾百公里范圍內的激烈作戰(zhàn)中,也是只能靠步行。所以蘇聯(lián)士兵在二戰(zhàn)期間也使用綁腿。 由于蘇聯(lián)的輕工業(yè)并不發(fā)達,軍服軍靴之類供應并不充足,綁腿質量也很差。在二戰(zhàn)期間,美國甚至還援助了蘇聯(lián)800萬雙軍靴。蘇軍的綁腿雖然料子不錯,多是呢子和布料,但主要是制作軍服的下腳料所做。由于蘇聯(lián)軍服的特點,蘇聯(lián)人的綁腿比其他國家要寬松一點。 日軍 如果說蘇聯(lián)人機械化程度不高,那么日本人的機械化程度就算是低的了。日軍機械化師團數(shù)量很少,絕大部分作戰(zhàn)師團都是步兵師團。雖然這些師團一般也配屬相當數(shù)量的汽車,但是主要還是運送補給彈藥的,師團里面的士兵行軍多是步行為主。日本士兵是二戰(zhàn)中最為重視綁腿的國家之一。他們的士兵一律打綁腿,綁腿的顏色和軍服的顏色相一致。打綁腿的方法在日本有好幾種,不過最常使用的是和中國軍隊差不多的人字型,也就是在小腿下部打人字型的折卷,這些綁腿從腳踝一直達到膝蓋以下。 日軍軍方高層在山西和中國南方的山地,森林作戰(zhàn)中逐步意識到綁腿的重要性。在空襲珍珠港之前,日本除了命令南方軍各師團苦練叢林山地作戰(zhàn)技巧以外,還大量配發(fā)綁腿到部隊。很多士兵都有兩三副綁腿。 在稍后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zhàn)中,日軍以驚人的機動能力,穿插包圍。日軍士兵在這些地域行軍速度極快,遠超過盟國高層的預計。很多局部防御計劃剛剛制定下來,還沒有來得及下發(fā)部隊,日軍就已經突破了防線。盟軍高層被迫不斷修改這些防御計劃,狼狽不堪。結果是,很多英軍和美軍打不過日軍,又跑不過日軍,全線崩潰。 在緬甸叢林山地追擊英軍的戰(zhàn)斗中,日軍部隊往往能夠依靠步兵急行軍,搶先繞到英軍的退路上將其截斷后包圍。以少量部隊俘虜數(shù)量眾多的英軍主力。 在孫立人將軍著名的仁安羌戰(zhàn)役中,日軍叢林戰(zhàn)斗勁旅第三十三師團的兩個聯(lián)隊7000人搶先占領英軍退路上的重要據(jù)點仁安羌,然后居然能將裝備坦克和重炮的英軍第一步兵師和第七裝甲旅1萬多人,1萬匹戰(zhàn)馬和1000輛汽車的龐大部隊全部包圍。 如果不是靠了孫立人將軍率領一個團突襲十倍兵力的日軍,將措手不及的日軍一個大隊殲滅,打開突破口,那么這支英軍估計也只能全體投降了。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2月的三個多月時間內,日軍橫掃了東南亞和南亞的盟國各殖民地,到5月份這些地域遼闊的區(qū)域全部被日軍占領。盟軍僅僅在新加坡就有各國軍隊10萬人投降,輜重損失無數(shù)。在菲律賓投降的美軍和菲軍也有10多萬人。當時各國軍事高層都不得不驚嘆這些打著綁腿的日軍士兵的行軍速度?!? 中華民國 亞洲第一工業(yè)強國的日本士兵離不開綁腿,落后的中國士兵自然更離不開。 由于工業(yè)落后,中國在1935年前每年僅僅能夠修建200公里左右的鐵路。到了1936年,全國僅有各種卡車1萬4000輛(大部分是民用,破爛不堪,有上百種型號),客車2000輛。 其實就算有充足的交通工具也沒有用,中國很多地方沒有鐵路也沒有公路,全國的交通情況非常差勁。 中國士兵除了步行行軍以外,基本沒有其他的任何辦法。在華北抗戰(zhàn)中,很多士兵趕著耕牛運送補給作戰(zhàn)。國軍士兵由于補給不足,一般一天只能吃一碗摻著石子的小米飯,無菜。在南方作戰(zhàn)中,士兵除了攜帶步槍,彈藥以外,還要一人挑一個扁擔,里面放著幾十斤大約20天的糧食。因為沒有運輸工具,糧食也必須士兵自己攜帶。 實戰(zhàn)中,中國士兵往往要自己步行數(shù)百到上千公里,然后拼死作戰(zhàn)。就拿大家都知道的紅軍長征來說,不但紅軍士兵萬里長征,穿越云貴川康的無數(shù)大山和深谷都是完全的步行。就連追擊他們的所謂精銳中央軍,也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也是靠步行。當時紅軍山地急行軍也好,中央軍追擊也好,大軍往往在山地一天就要走50公里以上,超過正常人的承受極限。這種情況下,綁腿除了防止血液停留在腳步造成腿部酸痛以外,還有避免爬山時候被樹木牽扯住腿部的作用,有效包括了士兵的腿部和軍褲,也有效減少了士兵跌倒的次數(shù)(山地的跌倒往往會丟掉性命)。 綁腿有效幫助中國士兵長距離行軍,是士兵的好朋友。 國軍這方面,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軍)在北伐時期的軍服是黃埔軍校學生軍服式樣,他們以灰色中山裝,大蓋帽,軍褲,皮袋,草鞋(軍官皮鞋)和布綁腿為主。中國士兵在軍褲下褲管處打綁腿,打綁腿的方式和西方軍隊有相當大的區(qū)別,和同屬亞洲人的日本軍隊比較接近。 西方士兵綁腿多達到小腿中下部,離膝蓋還有一段距離,而中日士兵基本都打到膝蓋附近。 中國士兵打綁腿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比日軍還要復雜和實用。國軍綁腿五花八門,尺寸也不一樣,沒有什么固定的標準,多為一條長1.5到2米的布條。中央軍等裝備較好的部隊綁腿是比較結實帆布,地方軍閥部隊使用都是普通的布。綁腿一般一頭是平的,另一頭分叉成兩條。 中國士兵無論是國軍還是紅軍,老兵都有一套綁腿的絕活。他們打出的綁腿不會太緊,也不會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突然松下來。還有些老兵發(fā)明了新式的打發(fā),使用兩副綁腿,一副打在小腿較細的部隊,另一副將小腿剩下部隊包住。這種打發(fā)不但使用而且美觀,讓小腿幾乎一樣的粗細。 普通國軍士兵打綁腿多從鞋跟開始,一圈圈的繞到膝蓋下面的腿彎處。打綁腿時候不能坐著,要站起來打,保證松緊合適。如果太緊會起到反效果,如果太松又不能起到保護小腿的作用。國軍士兵打好的綁腿,可以護住鞋口,防止泥土之內進入。 而日軍士兵由于綁腿打發(fā)比較簡單,很多新兵容易將綁腿打的過緊,導致小腿血液不流暢,產生更嚴重的酸痛。 其實中國人對綁腿的作用不止是單純的綁腿。由于國軍醫(yī)療水平很差,醫(yī)生和衛(wèi)生員數(shù)量都很不足,且技術差勁。士兵不但缺乏基本治療藥物,很多還要靠自救活命。在沒有足夠繃帶的情況下,士兵們受傷以后就只能用綁腿當作繃帶使用。粟裕將軍在早年作戰(zhàn)期間,還是營長的粟有一次被國軍機槍擊中手臂動脈,手重傷。當時,血立即噴出幾米遠,粟本人立刻昏死過去。如果不是有救護經驗的警衛(wèi)員,立即扯下綁腿奮力將其動脈傷處拼命扎死,而是停下來尋找急救包的話,粟裕將軍估計很難幸存下來。 另外,抗戰(zhàn)期間由于中國士兵裝備差,傷亡也比較重,傷員眾多。傷員需要火速送到后方去,但是擔架的數(shù)量一般都是不夠的。一旦遇到這種時候,有些不能拖延的重傷員,連長營長就會命令士兵扯下綁腿,找兩根木棍或者小樹枝做成一個簡易擔架,送下火線。 當時老兵回憶,在武漢會戰(zhàn)的廬山附近的山地戰(zhàn)中,很多士兵都是用綁腿制成的擔架抬下去。這些士兵的鮮血滲透出來,從擔架上留下來撒了一地。但是他們一路上還揮舞拳頭鼓勵往前線趕的戰(zhàn)友們:弟兄們不要怕,和他們拼了,就是小鬼子也沒有兩條命。要小瞧這些綁腿,也救了很多中國傷員的性命呢?! 〗壨仍诤芏鄷r候,也作為繩子和繩索使用。在張國燾四方面軍南下突襲大雪山楊森川軍時候,川軍全線潰敗,試圖翻越大雪山逃走。由于紅軍追的急,川軍來不及爬山逃走。很多士兵就把綁腿連接起來,幫在樹木上,然后順著綁腿滑下山去。 在紅軍攻打臘子口天險時,由于正面強攻根本無法得手,被迫從兩面的近90度的峭壁攀爬側擊。當時紅軍沒有足夠長的繩索,士兵們就用綁腿相連爬山,最終擊潰了臘子口的魯大昌守軍二個營,打開了紅軍北上陜北蘇區(qū)的道路。 不過綁腿畢竟只是布制的,川軍下滑和紅軍上爬的時候,很多綁腿也都斷了,摔傷了很多人。 除了輔助用作以外,綁腿還有一些實戰(zhàn)作用。在一些國軍伏擊日本的作戰(zhàn)中,國軍有時候會在復雜地形設置集束手榴彈,然后用綁腿作為繩索遠遠的牽引。這些多用于地形不適合投擲手榴彈,一旦日軍小股部隊走入伏擊圈,國軍士兵就在遠距離拉響這些集束手榴彈,造成日軍相當?shù)膫觥? 在淞滬會戰(zhàn)中,中國士兵在街道上利用綁腿牽引集束手榴彈設伏,把孤軍深入的日本騎兵部隊炸的人仰馬翻。 由于綁腿是這樣有效,國軍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裝備綁腿。不但中式裝備的軍隊都打著綁腿,也包括一些新式外國裝備的部隊。 至于后期中國駐扎印度的遠征軍,根據(jù)中國和英美的協(xié)議,全部由英美提供裝備。中國遠征軍士兵在全身英軍和美軍的裝備以外,仍然打著綁腿。士兵一到印度,就立即得到布帽,鋼盔各一頂,英式和美式軍服兩套,羊毛衫一件,綿內衣褲兩套,襪子兩副,膠鞋皮鞋各一雙,還有毛毯,雨衣,水壺,收電,毛巾,飯盒之類全套英美軍裝備。 但是,中國士兵們同時還得到了每人一副綁腿。士兵們反應,在緬甸叢林山地作戰(zhàn)中,日軍的威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國遠征軍士兵還要和緬甸極為惡虐的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可怕的滇北原始密林,崎嶇山地,深谷,激流,無數(shù)峭壁都是比日軍還可怕的東西(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出國傷亡6萬多人,其中只有1萬多是戰(zhàn)斗傷亡,其他都是傷亡在惡虐的自然環(huán)境)。 在這些地區(qū),遠征軍戰(zhàn)士反應綁腿相當實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比步槍還要重要。 紅軍,解放軍 紅軍在南昌起義以后,由于都是國軍士兵參與起義,仍然穿著國軍的制服,帶著紅領巾和紅臂章作為區(qū)分。之后的幾年三大起義都遭遇失敗,稍后又連續(xù)轉戰(zhàn)奮力求生,實在沒有精力管軍服式樣的問題。 紅軍僅僅在1929年攻陷福建長汀以后,由毛澤東,朱德和陳毅制定了軍服的大體式樣。紅軍士兵上身是灰色中山裝式樣軍服(灰色比較適合在山地作戰(zhàn)中隱藏自己),褲子為和國軍類似的普通軍褲,蘇式八角型軍帽,草鞋,另外每個士兵發(fā)給綁腿一副。紅軍第一套制式軍服就和綁腿分不開了。 到了1931年中央蘇區(qū)建立,紅軍開始統(tǒng)一軍服的式樣,又改變了一些軍服的樣式,使得更適合作戰(zhàn)。比如將大八角帽改為小八角帽(蘇聯(lián)人臉形比中國人寬的多),軍服該城更適合南方炎熱氣候的開襟敞口式樣。但是綁腿仍然沒有變,只是將綁腿的顏色該城和軍服一致的灰色,更適合隱蔽。 稍后,紅軍在五次圍剿中失利,被迫進行長征。在長征急行軍中,十萬中央軍一直尾隨追擊。用朱德的話來說:我們如果走得比蔣軍慢,就會全軍覆沒。紅軍必須永遠走在蔣軍前面。 當時紅軍戰(zhàn)士每天必做的兩件事情,就是一打草鞋(紅軍幾乎沒有皮鞋和膠鞋。布鞋在山地用不了幾天就會壞掉,如果沒有鞋子就沒法行走)二就是打綁腿。紅軍士兵一般都帶著兩三雙草鞋和兩副綁腿,連總司令朱德自己也打著綁腿。 在之后的抗戰(zhàn)和內戰(zhàn)中,紅軍變成了八路軍新四軍,又變成了解放軍,軍服式樣也幾次改變,但是綁腿仍然都保留了下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