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文科和理科,我自己多年來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文理互補。今年我在“北大論壇”有一次發(fā)言,題目就是《天人合一,文理互補》。我覺得應該是文理互相滲透,互補還不夠。什么原因呢?
在二十一世紀和以后的世紀里,文理界限將會逐漸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科學發(fā)展的方向。 重工輕理、重理輕文這個現(xiàn)象不利于我們國家的建設。 ——季羨林 抓這項(文化素質教育)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而是希望通過這項工作探索一下我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的改革。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是一個教育的理念。在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個很值得深入研究、大力推進的教育理念。 大力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也是一個標志,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在多年加強文化素質、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逐漸走向成熟。
我認為在自然科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怎么評價都不過分,其原因是:第一,一個好的科學家、一個好的工程師,必須首先是一個好人,必須首先是一個道德品質優(yōu)秀,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的高尚的人;第二,每一項科學和技術,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內涵;第三,科學技術將因為人文科學的融合而生動美麗。
中國教育發(fā)展到今天,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辦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我想素質教育也許是各位人生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對于一個大學生,將來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朝哪個課目去競爭,素質教育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大學教育中如何實現(xiàn)科學與人文、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多年來,對于這一課題的思考與實踐已經(jīng)成為各國教育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實現(xiàn)科學與藝術、科技與人文的融合,已經(jīng)成為教育家和科學家共同的理想與追求。 無論從我個人的經(jīng)歷,還是從世界文明史的發(fā)展來看,科學與藝術、科技與人文都是不可分離的。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帶動了當時科技的發(fā)展,促進了近代科學的大成??箲?zhàn)時期,我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雖然物質條件很差,我們物理系的功課又是極其繁重的。但是,同學們還是抽出一部分時間學習文學、歷史或哲學課程,而且學習得很認真。大家都認為,兩方面的學習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茖W、藝術、人文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追求科學與藝術、科技與人文之間的關聯(lián)和均衡,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本能。如何將青年學生的這種潛在的本能發(fā)掘出來,是現(xiàn)代大學的重要任務。將科學與藝術、科技與人文人為地割裂開來,而想在科技、人文科學或藝術領域中培養(yǎng)出卓越人才,是困難的??梢哉f,在教育上,實現(xiàn)科學與藝術、科學與人文的完美結合,是現(xiàn)代大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yǎng)能適應新世紀發(fā)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
|
|
|
來自: 愚心齋 > 《閱讀/人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