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 2007年12月12日 22時39分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22006312-1197470375 陳柱/文 近日,有新聞報道,韓國學(xué)者稱漢字是韓國人發(fā)明的,并且欲把漢字申請為世韓國文化遺產(chǎn)。(《新快報》12月12日報道) 看來,韓國人味口越來越大了,歷數(shù)韓國種種“搶劫”,各位看官請看之?!盎钭钟∷⑿g(shù)”被韓國人申遺,“端午節(jié)”也成了韓國人的文化,連孔子、西施、李時針這樣的中國特有歷史人物,他們也要拉過去。人過去了,人參、針灸也成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贈品”。光有這些還不夠,如今的韓國又摩拳擦掌,準備漢服、漢字的申遺。 申遺,按照國人的意思,不等到快要滅亡絕跡之時,絕不會想著這碼事,看看近年叫得厲害的長城就知道。但是,韓國人卻不這么認為,只要是能夠拉扯得到的,統(tǒng)統(tǒng)要往聯(lián)合國送,如今,連在中國土生土長、正在蓬勃傳播的漢字,他也要插上一桿子,欲占為己有。 漢字是不是韓國的,這樣的問題我不想討論,只要是個人,他就知道這“方塊字”是從哪里蹦出來的。我今天想討論的是,韓國人為漢字申遺,我們在做什么? 我告訴你,我們在做什么。 我們在看著外國的先進東西,“一心一意”,“刻苦鉆研”,非得在中國弄出個第二來,看看湖南“世界之窗”里的各國旅游建筑就會明白。我們還在忙著事事看看外國,人家做啥我們就做啥,某些東西的頒布,首先得看看外面有沒有先例,如果有,一定得學(xué)學(xué)。甚至連過馬路是看車還是看燈的小問題,都得學(xué)習(xí)外國一番。我們還在忙著為某某遺址、某某山、某某故居申遺,而這些東西卻是外國人永遠搬不走的。更搞笑的是,不知是指標有限,還是申遺成風(fēng),各省都忙著把本省的東西往國家送。由于申請遺產(chǎn)太多,最后不得不借鑒超女“選秀”模式,為誰先誰后,而忙著“PK”。 我們錯了。在忙著看別人東西的同時,卻不知道,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改姓了;我們在忙著有形的遺產(chǎn)申報,卻疏忽了那些無形的精華在流失??!。 其實,我們并不富有,看看新聞,不是呼吁社會保護這座遺址,就是報道又有一個特色手藝失傳。像韓國人搶先申請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事,也不是第一遭了,為什么我們還坐著無動于衷! 在忙著數(shù)“孔方兄”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孔夫子。祖先辛苦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到了社會高度文明的21世紀,卻成了外國的東西。面對這樣的合法搶劫,我們卻安之若素??!可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