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人物畫 金川集團公司第一高級中學分部 體藝組 王卉737100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應采用“以點帶面”的教學形式,著重從《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形式及思想內涵,并將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歷史沿革貫穿其中。通過對典型畫家的代表作品的講授,使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有一個既較為深刻,又較為全面的認識。本節(jié)課課堂節(jié)奏應由“松”漸“緊”,再由“緊”入“松”,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講授的過程中,應注意從學生興趣入手,大膽設疑,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賞析一些優(yōu)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感受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 2、提高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 3、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突出人物內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 2、以點帶面,著重欣賞分析《韓熙載夜宴圖》講授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并將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 四、教學方法 (一)創(chuàng)設問題 提問:同學們對于中國畫了解多少呢? 講授: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中國畫在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由于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畫,而山水畫,花鳥畫是后來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今天的獨立畫科。 1)按表現(xiàn)內容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 媒體映示作品,山水畫《溪山行旅圖》、人物畫《潑墨仙人圖》、花鳥畫《桃竹錦雞圖》等,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山水畫,什么是人物畫,什么是花鳥畫。 2)按表現(xiàn)形式又可分為 :工筆、寫意 媒體映示作品,工筆畫《張卿子像》,寫意畫《李白行吟圖》,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工筆畫,什么是寫意畫。 提問:哪位同學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fā)展? 講授:一)、古代人物畫發(fā)展階段: 1、人物畫的早期發(fā)展階段——戰(zhàn)國 《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這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了。體現(xiàn)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帛畫是畫在絲織物上的畫。據考證,此帛畫是當時的一種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導死者的“靈魂”升天。畫中寬袖長裙,雙手合十,體態(tài)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婦女上方的龍和風,據說是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一種神奇力量。這當然是當時迷信思想的反映。 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婦女苗條的體態(tài)反映了當時“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審美時尚。 2、人物畫的進一步提高階段——魏晉南北朝 如果說戰(zhàn)國時期的線描還只是表現(xiàn)了物象的輪廓,那么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隨著文人畫家的出現(xiàn),其線描在體現(xiàn)造型功能的同時,還具備了更大的表現(xiàn)性,并滲透出畫家自身的審美追求。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卷》。 (與學生共同回憶顧愷之其人)簡介顧愷之,晉代杰出畫家,他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了“以形寫神”這一繪畫理論。(出示幻燈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細勁、圓潤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絲描,以及他對于人物畫所提出的“以形寫神”的藝術主張。 3、人物畫的成熟階段——唐朝 提問:同學們知道的中國唐朝人物畫有哪些? 講授:唐朝的人物畫又有了新的發(fā)展,更注重對象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刻畫,其線描能根據不同物體的質感,變化力度與速度,風格趨于穩(wěn)練堅實,用線工細勁健,設色富麗勻凈,多用石青、朱砂等礦物質顏料,濃麗而不俗艷,工整而不繁瑣。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圖》《歷代帝王圖》 4、人物畫的承前啟后階段——五代(重點欣賞) 在這一時期人物畫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現(xiàn)出一批著名的畫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韓熙載夜宴圖》。 二)重點作品賞析 提問:同學們誰了解《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包括年代、作者) 講授:《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 顧閎中 A. 介紹作者:五代時期南唐的杰出畫家,他擅長人物畫、故事畫。 B. 簡述此畫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韓熙載為相,但又對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畫家顧閎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窺看他與門生、賓客夜宴的情景。 C. 欣賞分析 提問:《韓熙載夜宴圖》可以分為哪幾個場面? 此畫分成五個獨立畫面:聽樂、觀舞、歇息、清聽、散宴。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span>”。) a. 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么?(師生互動) 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后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tǒng)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b. 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來講述他們所討論的結果) 畫面局部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jié)拍。 c. 第三段,歇息(映示畫面)(老師講述此片斷) c. 第四段:清吹(映示畫面)(老師引導學生對此畫面進行欣賞) (教師引導學生說) 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么? 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最后一段送別。 講授:老師對《韓熙載夜宴圖》進行綜合講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總結欣賞中國人物畫的方法。 七、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賞析作品 1) 閻立本 《步攆圖 》《歷代帝王圖》 2)、張萱 《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 課件展示 人物畫的發(fā)展過程進行了簡單的概述,接著對五代人物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進行了重點分析,把長卷分為五段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別進行詳細介紹,把重要人物都用圖像軟件進行局部處理,拉近,放大,比原畫更清晰,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把學生的思維不由自主地帶進充滿遐想的繪畫藝術境界中。最后點出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span lang=EN-US> 通過這節(jié)課的欣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欣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jié)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xiàn)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總結回顧欣賞過程, 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征,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欣賞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