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旗下火狐(Firefox)產品在全球瀏覽器市場中所獲份額的不斷提升,躊躇滿志的Mozilla基金會日前宣布正式踏足中國,在這塊還顯薄弱的市場上繼續(xù)發(fā)力。
11月9日下午,Mozilla基金會在中國投資的謀智網(wǎng)絡公司董事長兼CEO宮力博士首次正式表示,將致力于改變火狐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不足1%的狀況,并透露了“市場推廣、合作伙伴、產品優(yōu)化”三大策略。他還表示自己熟知微軟的運行模式,并知道對方的軟肋,自己的對策將讓他們無計可施。
對于宮力的表態(tài),中國業(yè)界并不感到驚訝。在加盟謀智網(wǎng)絡之前,宮力曾在微軟Windows Live中國出任總經(jīng)理一職。更早期,他作為Sun中國研究院院長,在主導Sun公司免費操作系統(tǒng)Solaries的研發(fā)期間對微軟有密切關注。所以,有了宮力上述信心十足的言論,行業(yè)觀察家認為標志著這個占據(jù)全球近20%份額的瀏覽器在中國的推廣正式啟動。
那么,雖然火狐被視為全球最有感召力的瀏覽器巨頭,但作為遲到者,它在中國能否成功落地呢?
精神的力量
威妮弗蕾德·米切爾·貝克女士是火狐瀏覽器的領軍人物,也是Mozilla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應該說,她和比爾·蓋茨的關系微妙。貝克此前的身份是網(wǎng)景(Netscape)公司的代理律師。作為第一代成熟的商用瀏覽器,網(wǎng)景硬生生地被微軟免費捆綁的IE瀏覽器擠出市場。基于這層意義,華爾街人士認為火狐的崛起是網(wǎng)景跟微軟瀏覽器斗爭的一個延續(xù)。
2003年,收購了網(wǎng)景的AOL(美國在線)向Mozilla貢獻出了網(wǎng)景瀏覽器代碼,開發(fā)者們很快接過了同IE競爭的重任,一年之后,火狐第一個版本發(fā)布。當時,它的宣傳點是用戶界面友好,能夠在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上運行,而且更安全。
火狐是一款以開源著稱的軟件。Mozilla方面反復強調,他們的瀏覽器“屬于除微軟外的任何人”。“很多人擔心如果火狐不能保住市場份額,互聯(lián)網(wǎng)標準將成為微軟自家的東西。”加州大學管理學院的Siobhan O"Mahony教授這樣形容火狐在用戶心中的地位。
Mozilla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基金會,沒有股東,沒有分紅,也沒有上市計劃,純粹以理念推動。掙錢只是手段,這與商業(yè)公司為了掙錢的理念迥然不同。基金會的性質也吸引了很多火狐的愛好者,50名專職工程師和上萬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志愿程序員為它工作。此外,該瀏覽器憑借其增強的分頁瀏覽功能、智能的廣告過濾和自帶RSS閱讀器等個性化便利特色,也滿足了用戶的苛刻要求,獲得了用戶的認可。而眾多狂熱的開源擁躉們和瀏覽器的愛好者們對火狐進行產品的口碑傳播,宣揚這是一款比IE更高級的應用程序。
到目前為止,開源志愿者大軍已經(jīng)開發(fā)的火狐瀏覽器程序插件數(shù)量約為3000個,而最強大的競爭對手IE僅有700個插件可供用戶下載使用。他們在相關的各大網(wǎng)站上放置了8萬枚標有“現(xiàn)在就下載火狐”字樣的點擊按鈕。正是這些鐵桿的支持者和巨大的感召力,才使這個飽含感情色彩的瀏覽器在用戶習慣等各方面都面臨嚴重弱勢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擁有了50多種不同語言的用戶,多達4億次的下載次數(shù),并獲得了這塊最難攻克的市場近五分之一的份額。
10月25日,Mozilla宣布其2006年的營收達到6,684萬美元,這對于一個非營利機構已經(jīng)相當可觀,也為火狐的下一步開發(fā)提供了契機。近日,F(xiàn)irefox 3.0的beta 1版本問世。
風險無可回避
目前,Mozilla營收的6684萬美元中大約85%來自Google與火狐的合作。業(yè)界擔心它對Google存在過度依賴,并質疑其是Google與微軟等競爭的代理人。
宮力表示,Google并不能決定Mozilla的命運,火狐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沒有任何公司能夠去控制。賺錢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Mozilla的目的。
不過,面對最近流傳的Google要甩開火狐開發(fā)自己的開源瀏覽器的消息,Mozilla方面還是相當緊張?;鸷馁Y深貢獻者Wladimir Palant說,他很高興基金會存了這么多錢。他認為頭等大事是存一些錢以備將來之需,“這可以讓Mozilla不過分依賴Google,如果Google提出不合理的要求,Mozilla也有足夠的時間尋找其它資金來源。”
貝克也正在盡力消除人們的擔憂,她說:“我們正在做一些重要的基礎性的東西,一旦明確,將有其他人進來。每個人都在想Google,但我們有可能吸納來自中國公司的資金。”
不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Tim Wu則堅持認為,“我們生活在開源與封閉系統(tǒng)的冷戰(zhàn)當中,Google很樂意對其盟友提供幫助。”
除了資金來源面臨風險以外,技術上爆出的漏洞也正讓人們對火狐的安全性憂心忡忡。著名安全廠商賽門鐵克的《互聯(lián)網(wǎng)安全威脅報告》數(shù)據(jù)表明,2007年上半年共監(jiān)測到微軟IE瀏覽器39個漏洞,火狐的也高達34個漏洞,而兩個產品在去年的這一數(shù)字分別為92個和87個,這兩家主要競爭對手在安全方面相差不大,火狐并不像以前愛好者們鼓吹的那樣安全和接近完美。
近日,Mozilla開發(fā)人員指出新推出的Firefox 3.0還存在700個Bug尚待解決。而美國《時代》雜志更夸張地認為“該版本正式發(fā)布時有80% Bug無法修正”。不過,賽門鐵克的報告同時表明,Mozilla的開發(fā)者修補漏洞的速度要比微軟平均快5倍。針對瀏覽器安全性的問題,宮力表示,由于堅決不會支持ActiveX,這樣將進一步保證安全性。
一個人的抗爭
自2007年6月謀智網(wǎng)絡正式成立,火狐在中國的運營已經(jīng)逐步走向正軌。對于中國市場份額過低的原因,宮力表示宣傳和用戶習慣是最大的問題。“由于在國內的宣傳不夠,很多用戶不了解當然也不會使用。由于用戶群太少,網(wǎng)站也不會考慮與火狐的兼容性問題。如果使用量超過5%~10%,那很多人就要考慮火狐的存在,所以對謀智網(wǎng)絡而言首先要考慮如何增加用戶量。”宮力認為自己將在市場推廣、本地合作和產品本土化三個方面痛下苦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聯(lián)網(wǎng)分析師告訴《IT時代周刊》,盡管宮力擁有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工作經(jīng)驗,并曾領導微軟在線業(yè)務,對競爭對手的情況了如指掌,但想使火狐獲得突破卻不容易。因為火狐在中國進行的是一場狐貍與狼群的戰(zhàn)斗,更何況火狐只是一只攻擊力并不強的幼狐。
在中國,火狐面臨的并不單單是瀏覽器市場份額之爭,更重要的是內核之爭。目前,中國市場上采用IE內核的除了微軟之外,還有傲游(Maxthon)、GreenBrowser、The World、騰訊TT(必須在操作系統(tǒng)中嵌入有IE內核時才能運行)等。這些被稱為外殼的瀏覽器在中國市場上與IE一道幾乎壟斷了火狐的1%之外的所有市場。而使用Mozilla瀏覽引擎的產品,除了火狐外,還有NetScape 6.0/7.0、Dr.Orca、K-Meleon、Kapiko等等,不過它們在中國市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那些基于IE內核的產品正在形成一個互為補充,共同促進的關系鏈,而火狐各個優(yōu)于微軟IE的功能在外殼瀏覽器上都得到了實現(xiàn),并且更加本土化,這種強烈的替代作用對火狐的普及造成致命的影響。傲游CEO陳明杰就承認,雖然他們和微軟在產品上面有一定競爭,但也幫后者穩(wěn)固了內核的市場或者做了前瞻性的工作。而微軟本身也明白,IE本身瀏覽器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成為Windows的一項基本功能而存在,所以它更希望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各種各樣的功能,而傲游們正好滿足了它的愿望。目前,傲游的下載量已經(jīng)超過1.2億次,其用戶五分之三集中在中國,僅此一家對總下載量才4億的火狐在中國市場的沖擊作用就顯而易見。
不過,業(yè)界人士認為,如果火狐主動向這些外殼瀏覽器公司示好,也會迎來不錯的收獲。因為這些公司產品受歡迎的原因是在功能上更注重了用戶體驗,而并不是采用了IE內核。陳明杰就希望火狐做得更容易二次開發(fā),他們也可能很容易地在上面構建一些東西。
這場在中國的戰(zhàn)爭才剛剛開始,宮力滿懷信心,“我們代表的是大眾的利益,代表多數(shù)人利益的一定會成功。” |
|
|
來自: linda1168 > 《管理新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