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紅賓 造就了大批優(yōu)秀軍事人才,也培養(yǎng)出無數(shù)商界精英的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歷久不變的傳統(tǒng)”———新生入學后,如果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只能選擇以下4個“標準答案”:A、報告長官,是;B、報告長官,不是;C、報告長官,不知道;D、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這4個答案是學校專門替他們準備的,他們有權選擇其中任何一個,但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這也就意味著,無論面對任何情況與做任何事情,無論最后的結果怎樣,他們都沒有任何機會去為自己辯解或?qū)ふ医杩?,且必須獨自為“最后的結果”承擔全部責任。 西點軍校這一傳統(tǒng)似乎過于嚴厲和缺少“人情味”,但其適用范圍其實很廣,譬如商界,譬如現(xiàn)實生活或者人生。不妨來看一則與“做買賣”有關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法、德三國各自壟斷了制造光學玻璃的技術,而這光學玻璃是國防工業(yè)上的重要材料,缺了它,潛水艇、飛機等就都成了瞎子。1916年春,俄羅斯一只小船悄悄地駛進了英國港口。幾個俄國科學家下船后拜訪了英國負責軍火生產(chǎn)的大臣,要求對方傳授光學玻璃制造技術。英國大臣沒答應,讓他們?nèi)シ▏鴮W習。俄國科學家只得匆匆趕去法國并拜訪了法國總統(tǒng),總統(tǒng)陪他們?nèi)姽鈱W玻璃制造商曼杜阿,可曼杜阿說什么也不肯傳授此項技術,即使俄方出價100萬法郎。俄國科學家不得不重返英國,好說歹說,一直到他們答應給予英國光學玻璃制造商謙斯25年特權,才終于得到了制造光學玻璃的技術:熬熔玻璃時須不停地攪拌。 沒想到用25年特權換來的“尖端技術”竟然如此簡單!幾位科學家面面相覷,哭笑不得。 這樣的交換條件對幾個俄國科學家當然很不公平。但是,從乘船赴英國尋求他們眼中的尖端技術那一刻起,他們就不是科學家,是俄國商人,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拍板成交,做成了一樁虧本的買賣。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沒有人逼迫他們,他們無權指責對方,也無權辯解和尋找借口,他們必須為此埋單。 比爾·蓋茨曾經(jīng)寄語即將走出學校、踏入社會的青年一代:“你所在的學校也許已經(jīng)不再分優(yōu)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卻并不如此。在某些學校已經(jīng)沒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學校會不斷地給你機會讓你進步,然而現(xiàn)實生活完全不是這樣。”現(xiàn)實中,你必須為自己的任何“不及格”埋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