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雅水晶頭骨之謎圖片(照片)
神秘的瑪雅文明:水晶頭骨千古之謎
雖然人們對瑪雅文化中種種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聞,但這個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瑪雅神廟中發(fā)現(xiàn)的水晶頭顱,卻依然不能不令人震驚
這個頭顱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頭,是依照一個女人的頭顱雕成的,據(jù)至雅古代傳說,這個水晶頭顱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瑪雅神廟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至今一千多年歷史,專家們研究過頭顱的表面及其內(nèi)部結(jié)構后,肯定其歷史非常悠久,確是瑪雅時代遺留的文物。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照片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照片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照片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照片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照片
但令研究者們困惑的卻是:這顆水晶人頭雕刻得非常逼真。不僅外觀,而且內(nèi)部結(jié)構都與人的顱骨骨骼構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藝水平極高,隱藏在基底的棱鏡和眼窩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鏡片組合在一起,發(fā)現(xiàn)眩目的亮光。我們知道,近代光學產(chǎn)生于十七世紀,而人類準確地認識自己的骨骼結(jié)構更是十八世紀解剖學興起以后的事。這個水晶頭顱卻是在非常了解人體骨骼構造和光學原理的基礎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是怎樣掌握這些高深的解剖學和光學知識的呢?還有,水晶即石英晶體,它的硬度非常高,僅次于鉆石(即金鋼石)和剛玉,用銅、鐵或石制工具,都無法加工它。即使是現(xiàn)代人,要雕琢這樣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鋼石等現(xiàn)代工具。而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還不懂得煉鐵,他們又是使用什么樣的工具加工這個水晶頭顱的呢?難道他們早已掌握了我們現(xiàn)在還不曉得的某種技術嗎?
從這個奇異的水晶頭顱來看,也許瑪雅人掌握的科學技術,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高超得多。但他們又是怎樣獲得這些科學技術的呢?這就更是謎中之謎了。
揭秘水晶頭骨水晶頭骨之謎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一)
今年第一期的《Newton-科學世界》上面有個讀者調(diào)查結(jié)果,《水晶頭骨之謎》竟是最受歡迎的“科普讀物”。這本書的原版1997年在英國出版,1998年在美國發(fā)行,同年中譯本就在中國推出,速度如此之快,影響如此之大,在中國翻譯出版史上應該是罕見的。這本書在國外屬于“新時代宗教”讀物,沒有人把它當作科普著作推銷、閱讀,作者也不是要傳播科學知識或科學思想,而是在宣揚反科學的宗教迷信,自稱“精神運動”讀物。外星人、飛碟、大西洲、史前高級文明、超自然能力、超心理學等等,是這類讀物的必備內(nèi)容,用一些真真假假的傳聞拼湊而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水晶頭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墨西哥的原居民阿茲臺克人有用石頭、骨頭、木頭等材料雕刻人頭骨的習俗,稱為“死亡頭”。其中有一些是用水晶雕刻的,形狀夸張、抽象,風格較為一致,而且一般都很小。比如大英博物館藏有兩個被鑒定為屬于“古代墨西哥”的小頭骨,小的一個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個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不過1.25英寸。兩個都有穿孔,估計是當念珠或護身符用的。巴黎的一家博物館也藏有一個水晶頭骨,大約為真人頭骨的一半大小,法國專家認為是阿茲臺克人在14或15世紀時制作的。但是這并不是神秘現(xiàn)象或“新時代宗教”鼓吹者所說的水晶頭骨。他們心目中的水晶頭骨,與真人頭骨差不多大小,風格寫實,維妙維俏,據(jù)稱是瑪雅人的圣物,擁有神秘的力量。他們并且聲稱,美洲原居民有一個傳說,祖先留下了十三個水晶頭骨,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人類過去和未來的秘密。
著名的一個水晶頭骨后來屬于英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阿爾伯特·米歇爾-黑吉斯(Frederick Albert Mitchell-Hedges)所有,被稱為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米歇爾-黑吉斯則稱之為“厄運頭骨”(Skull of Doom)。米歇爾-黑吉斯只在1954年出版的自傳《危險,我的伙伴》(Danger My Ally)一書中,唯一一次提到這個頭骨,此前此后都對它保持沉默。這本書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是虛構小說,里面記載的許多事件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有的明顯是捏造的。
他自稱曾與美國鋼鐵大王摩根打撲克,在美國南方漂流,創(chuàng)了多項岸上海釣記錄,甚至一度和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是室友。他還聲稱曾經(jīng)被迫加入20世紀初活躍在美、墨邊界的土匪(也有的認為是革命家)潘丘·維拉(Pancho Villa)的隊伍,參加了一場發(fā)生在拉里多(Laredo)的戰(zhàn)役,并拯救了400名村民。但是調(diào)查表明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發(fā)生過這場戰(zhàn)役。
在1928年,倫敦的《每日快訊》揭發(fā)說,米歇爾-黑吉斯為了增加知名度而偽造了一起搶劫案。米歇爾-黑吉斯控告《每日快訊》誹謗,被法庭裁定敗訴??傊?,此人算不上誠實。在這本書中,米歇爾-黑吉斯附了一張水晶頭骨的照片,對它的介紹卻很簡略,但水晶頭骨的神話卻由此開始。然而,米歇爾-黑吉斯對這塊水晶頭骨的作用的描述,卻與現(xiàn)在傳說的絕然不同。在他看來,它是邪惡的化身,而不是智慧的化身: “厄運頭骨是用純水晶制造的,科學家們認為制造過程用了150多年的時間,一代又一代的制造者花費了一生的所有日子,耐心地用沙琢磨一塊巨大的水晶,直到完美的頭骨最終出現(xiàn)。
“它至少有3600歲,根據(jù)傳說,瑪雅人的大祭司在舉行秘密儀式時使用它。據(jù)說當他借助這個頭骨發(fā)布死令時,死亡將無可避免地降臨。它被形容為所有邪惡的化身。”
至于他是從哪里、在什么時候得到這個厄運頭骨的,他卻語焉不詳,只含糊地說“我有理由不透露我是如何擁有它的。”奇怪的是,在這本書的以后版本中,有關這塊頭骨的部分卻被出版商全部刪去。是不是因為有知情者威脅要揭露事實真相呢?后來,米歇爾-黑吉斯的養(yǎng)女安娜自稱厄運頭骨是她在1927年隨養(yǎng)父到中美洲英屬洪都拉斯(現(xiàn)在的伯利茲)盧巴安敦(Lubaantun)挖掘瑪雅遺址時,在一個金字塔里面發(fā)現(xiàn)的。《水晶頭骨之謎》對此有繪聲繪色的描述:
“安娜從窟窿里出來以后,日光還很充足。她撣去寶貝上面的灰塵,驚奇地端詳著它。‘我從來沒有見到這么漂亮的東西。’這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的頭骨,唯一與真人頭骨不同的是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原來是一塊真的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的水晶石上鏤刻下來的。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jīng)它反射的燈光變得撲朔迷離,異常明亮,只有純度極高的水晶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奇怪的是,經(jīng)過這么多年它還能完好無損!
“看著水晶頭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幾個探測隊員頓時像被施了催眠術一般盯著頭骨目瞪口呆。安娜的父親從她手中接過頭骨,把它舉了起來給眾人看,霎時間每個人都狂喜不已。‘來幫忙的瑪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安娜回憶說。那時候每個人都好像著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在場的每個人身上復活了一樣。安娜說那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了。
揭秘水晶頭骨水晶頭骨之謎 瑪雅水晶頭骨圖片(二)
事實如何呢?在20世紀80年代,兩名美國學者兼私人偵探喬·尼克爾(Joe Nickell)和約翰·費歇爾(John F. Fischer)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調(diào)查此事,無可質(zhì)疑地證明這一切完全是捏造出來的。他們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后來收入1988年出版的《超自然的秘密:調(diào)查世界神秘事件》(Secrets of the Supernatural: Investigating the World‘s Occult Mysteries)一書。
最早提到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文獻,發(fā)表于1936年的《人》雜志(大不列顛與愛爾蘭王家人類學研究所出版)。這期雜志發(fā)表了一張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照片,幾位專家將這個頭骨與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具水晶頭骨做了比較。這兩具頭骨有一些顯著的不同。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是一整塊水晶,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下頷則是獨立的,可以拆下。大英博物館的頭骨的眼窩是兩個不自然的圓孔,牙齒也不分明,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眼窩、牙齒以及其他細節(jié)都相當逼真。但是,這兩個頭骨總體上還是很相近,做鑒定的一名專家認為,很難說它們是獨立制作的,而是以同一具女性頭骨為模型,也可能是其中一個復制了另一個。
但是,這期《人》雜志卻對米歇爾-黑吉斯只字不提。事實上,它把這具頭骨稱為悉尼·博尼(Sydney Burney)先生擁有的頭骨,感謝博尼“允許對它進行操作和測量”,發(fā)表頭骨的照片也注明“經(jīng)W·悉尼·博尼的允許”。顯然,在當時,這是博尼頭骨,而不是米歇爾-黑吉斯頭骨。那么這具頭骨怎么落到了米歇爾-黑吉斯手里呢?原來,在1943年后期,博尼將它拿到倫敦的蘇士比拍賣行拍賣,由于出價達不到他的要求,他自己又把它買進,在1944年賣給了米歇爾-黑吉斯。大英博物館參與了這次拍賣?!端ь^骨之謎》提及此事時聲稱:
“大英博物館曾經(jīng)要購買這個頭骨,但沒有買成。原因是博尼先生本人又買了回去,繼而又轉(zhuǎn)售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并且非他不賣,價錢只要400英磅!”
給人的印象好像是博尼和米歇爾-黑吉斯有什么幕后交易,并聲稱根據(jù)的是大英博物館前任館員手寫的筆記。但是這個由當時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布朗霍茲(H.J. Braunholtz)記錄的筆記并沒有這種說法。原文為:
“在蘇士比銷售中競叫,第54批號,15x43,達到340英鎊。被博尼買進。后來被博尼先生以400英鎊賣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
顯然,大英博物館沒買到這具頭骨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出價(340英鎊)低于米歇爾-黑吉斯(400英鎊),而不是《水晶頭骨之謎》所說的博尼“寧愿不以高價賣給其他買主”。當這筆交易被揭露出來的時候,米歇爾-黑吉斯早已去世,其養(yǎng)女安娜如何解釋呢?她聲稱米歇爾-黑吉斯在瑪雅遺址挖掘出這具頭骨之后,為了能得到另一次探險的資助,將它抵押給博尼。她在80年代給尼克爾的信中說:
“當時擁有它的人(指博尼)只是替我父親保管,根本沒有權利將它拿去拍賣。此人被視為我父親的知交,在我們旅行時,我們必須留下許多東西讓人保管。當我父親聽說它被拿去拍賣時,他非常非常地生氣,立即趕往倫敦,將它撤下。”
這個解釋讓人疑惑。根據(jù)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他從1936年直到1947年一直呆在英國,只有這段時期的早期曾有幾個月外出釣魚。在1936年,其父去世,給他留下了一大筆的財產(chǎn),完全有能力花400英鎊將頭骨“贖回”,為什么不早一點這么做,而要等到1944年拍賣以后呢?尼克爾問安娜是否有任何書面的資料,比如書信、剪報,能夠用于證明在那次拍賣之前,頭骨確實屬于米歇爾-黑吉斯所有。安娜回答說沒有任何文件能夠證明,因為其父的所有文件都在一次旋風中丟失了。這樣,有關米歇爾-黑吉斯父女發(fā)現(xiàn)并擁有水晶頭骨的唯一證據(jù)就是安娜本人的說辭。此人的信用如何呢?跟她父親一樣不可靠。 "她在1968年2月17日給水晶頭骨研究者富蘭克·多蘭德(Frank Dorland)的信(后收入理查德·加文(Richard Garvin)在1973年寫的一本書《水晶頭骨》(The Crystal Skull))中說:
“這塊水晶頭骨在1926年我們到盧巴安敦的那次探險中首次出現(xiàn)。我們在1926年間抵達那里,在1927年雨季之前離開。”“我發(fā)現(xiàn)頭骨埋在祭壇之下,而其下頷則是三個月后在25英尺外的地方發(fā)現(xiàn)的。”
按照這個說法,水晶頭骨是安娜在1926-27年間被發(fā)現(xiàn)的。在1962年3月《命運》雜志(Fate)發(fā)表的一篇采訪中,安娜卻又說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親發(fā)現(xiàn)的。在1983年3月1日給尼克爾的回信中,安娜又換了一種說法:“我的父親于1924年,在我們對伯利茲的盧巴安敦進行挖掘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頭骨。”當尼克爾向她指出她的這個說法和以前給多蘭德的信在時間和人物上都不一致時,安娜回信解釋說:
“我確實首先看到了這個頭骨--或者說我看到了某物在閃光而叫來了我的父親--這是他的探險,我們?nèi)紟兔ψ屑毜匾苿邮^。因為是我首先看到它,所以人們讓我撿起它。加文書中所說的日期1926-27年是不正確的。在1924年我的父親將它交給了瑪雅人,而當這次探險在1927年結(jié)束,我的父親將特許挖掘的物品都交給了大英博物館之后,瑪雅人又將它交給了父親。”
但是在《水晶頭骨之謎》一書中,安娜卻又回憶說,頭骨是她在17歲生日那一天發(fā)現(xiàn)的,而她17歲這一年是1927年。如此反反復復,出爾反爾,使人無法相信她的證詞。而且,根據(jù)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在1926年末,他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對盧巴安敦的最后一次訪問,回到了倫敦”,在1927年時,他并不在伯利茲。
《水晶頭骨之謎》附有一張“弗烈德里克和安娜·米歇爾-黑吉斯于192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叢林里”的照片,以做為安娜參加挖掘的證據(jù),但是“20歲”的注釋表明這張照片即使是真實的,也照于“1927年發(fā)現(xiàn)頭骨”的三年之后。事實上,安娜極可能根本就沒有參加20年代對瑪雅遺址的挖掘。這次挖掘的主要成員托馬斯·甘(Thomas Gann)博士在回憶這次挖掘時,沒有提到安娜,也沒有提到發(fā)現(xiàn)水晶頭骨。
里奇蒙德·布朗女士(Lady Richmond Brown)長期跟隨米歇爾-黑吉斯旅行,拍照了大量的米歇爾-黑吉斯及其發(fā)現(xiàn)的照片,卻沒有一張是水晶頭骨;在她拍照的盧巴安敦探險的照片中,也找不到安娜。米歇爾-黑吉斯本人在30年代就這次探險給報紙寫了許多文章,并在1931年出了一本有關著作《神奇與恐怖之地》(Land of Wonder and Fear),都沒有提到安娜參與了這次探險,也沒有提及水晶頭骨。參加這次探險的其他人員在文章、書中也都沒有提到安娜和水晶頭骨。其中,埃里克·湯姆遜(Eric Thompson)更是一直指責有關這個頭骨的故事都是虛構的
能發(fā)布死亡令,瑪雅水晶頭骨揭秘
水晶頭骨,至少有3600年老,根據(jù)傳說,瑪雅人的大祭司在舉行秘密儀式時使用它。據(jù)說當他借助這個頭骨發(fā)布死令時,死亡將無可避免地降臨。它被形容為所有邪惡的化身
墨西哥的原居民阿茲臺克人有用石頭、骨頭、木頭等材料雕刻人頭骨的習俗,稱為“死亡頭”。其中有一些是用水晶雕刻的,形狀夸張、抽象,風格較為一致,而且一般都很小。比如大英博物館藏有兩個被鑒定為屬于“古代墨西哥”的小頭骨,小的一個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個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不過1.25英寸。兩個都有穿孔,估計是當念珠或護身符用的。
巴黎的一家博物館也藏有一個水晶頭骨,大約為真人頭骨的一半大小,法國專家認為是阿茲臺克人在14或15世紀時制作的。但是這并不是神秘現(xiàn)象或“新時代宗教”鼓吹者所說的水晶頭骨。他們心目中的水晶頭骨,與真人頭骨差不多大小,風格寫實,維妙維俏,據(jù)稱是瑪雅人的圣物,擁有神秘的力量。他們并聲稱,美洲原居民有一個傳說,祖先留下了十三個水晶頭骨,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
最著名的一個水晶頭骨后來屬于英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阿爾伯特·米歇爾-黑吉斯(Frederick Albert Mitchell-Hedges)所有,被稱為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米歇爾-黑吉斯則稱之為“厄運頭骨”(Skull of Doom)。米歇爾-黑吉斯只在1954年出版的自傳《危險,我的伙伴》(Danger My Ally)一書中,唯一一次提到這個頭骨,此前此后都對它保持沉默。這本書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是虛構小說,里面記載的許多事件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有的明顯是捏造的。
他自稱曾與美國鋼鐵大王摩根打撲克,在美國南方漂流,創(chuàng)了多項岸上海釣記錄,甚至一度和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是室友。他還聲稱曾經(jīng)被迫加入20世紀初活躍在美、墨邊界的土匪(也有的認為是革命家)潘丘·維拉(Pancho Villa)的隊伍,參加了一場發(fā)生在拉里多(Laredo)的戰(zhàn)役,并拯救了400名村民。
但是調(diào)查表明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發(fā)生過這場戰(zhàn)役。在1928年,倫敦的《每日快訊》揭發(fā)說,米歇爾-黑吉斯為了增加知名度而偽造了一起搶劫案。米歇爾-黑吉斯控告《每日快訊》誹謗,被法庭裁定敗訴??傊巳怂悴簧险\實。在這本書中,米歇爾-黑吉斯附了一張水晶頭骨的照片,對它的介紹卻很簡略,但水晶頭骨的神話卻由此開始。
然而,米歇爾-黑吉斯對這塊水晶頭骨的作用的描述,卻與現(xiàn)在傳說的絕然不同。在他看來,它是邪惡的化身,而不是智慧的化身:“厄運頭骨是用純水晶制造的,科學家們認為制造過程用了150多年的時間,一代又一代的制造者花費了一生的所有日子,耐心地用沙琢磨一塊巨大的水晶,直到完美的頭骨最終出現(xiàn)
“它至少有3600年老,根據(jù)傳說,瑪雅人的大祭司在舉行秘密儀式時使用它。據(jù)說當他借助這個頭骨發(fā)布死令時,死亡將無可避免地降臨。它被形容為所有邪惡的化身。”
至于他是從哪里、在什么時候得到這個厄運頭骨的,他卻語焉不詳,只含糊地說“我有理由不透露我是如何擁有它的。”奇怪的是,在這本書的以后版本中,有關這塊頭骨的部分卻被出版商全部刪去。是不是因為有知情者威脅要揭露事實真相呢?后來,米歇爾-黑吉斯的養(yǎng)女安娜自稱厄運頭骨是她在1927年隨養(yǎng)父到中美洲英屬洪都拉斯(現(xiàn)在的伯利茲)盧巴安敦(Lubaantun)挖掘瑪雅遺址時,在一個金字塔里面發(fā)現(xiàn)的?!端ь^骨之謎》對此有繪聲繪色的描述:“安娜從窟窿里出來以后,日光還很充足。她撣去寶貝上面的灰塵,驚奇地端詳著它。‘我從來沒有見到這么漂亮的東西。’這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的頭骨,唯一與真人頭骨不同的是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
原來是一塊真的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的水晶石上鏤刻下來的。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jīng)它反射的燈光變得撲朔迷離,異常明亮,只有純度極高的水晶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奇怪的是,經(jīng)過這么多年它還能完好無損!
“看著水晶頭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幾個探測隊員頓時像被施了催眠術一般盯著頭骨目瞪口呆。安娜的父親從她手中接過頭骨,把它舉了起來給眾人看,霎時間每個人都狂喜不已。‘來幫忙的瑪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安娜回憶說。那時候每個人都好像著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在場的每個人身上復活了一樣。安娜說那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了。”
事實如何呢?在80年代,兩名美國學者兼私人偵探喬·尼克爾(Joe Nickell)和約翰·費歇爾(John F. Fischer)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調(diào)查此事,無可質(zhì)疑地證明這一切完全是捏造出來的。他們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后來收入1988年出版的《超自然的秘密:調(diào)查世界神秘事件》(Secrets of the Supernatural: Investigating the World‘s Occult Mysteries)一書。
最早提到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文獻,發(fā)表于1936年的《人》雜志(大不列顛與愛爾蘭王家人類學研究所出版)。這期雜志發(fā)表了一張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照片,幾位專家將這個頭骨與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具水晶頭骨做了比較。這兩具頭骨有一些顯著的不同。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是一整塊水晶,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下頷則是獨立的,可以拆下。大英博物館的頭骨的眼窩是兩個不自然的圓孔,牙齒也不分明,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眼窩、牙齒以及其他細節(jié)都相當逼真。但是,這兩個頭骨總體上還是很相近,做鑒定的一名專家認為,很難說它們是獨立制作的,而是以同一具女性頭骨為模型,也可能是其中一個復制了另一個。
但是,這期《人》雜志卻對米歇爾-黑吉斯只字不提。事實上,它把這具頭骨稱為悉尼·博尼(Sydney Burney)先生擁有的頭骨,感謝博尼“允許對它進行操作和測量”,發(fā)表頭骨的照片也注明“經(jīng)W·悉尼·博尼的允許”。顯然,在當時,這是博尼頭骨,而不是米歇爾-黑吉斯頭骨。那么這具頭骨怎么落到了米歇爾-黑吉斯手里呢?原來,在1943年后期,博尼將它拿到倫敦的蘇士比拍賣行拍賣,由于出價達不到他的要求,他自己又把它買進,在1944年賣給了米歇爾-黑吉斯。大英博物館參與了這次拍賣?!端ь^骨之謎》提及此事時聲稱:
“大英博物館曾經(jīng)要購買這個頭骨,但沒有買成。原因是博尼先生本人又買了回去,繼而又轉(zhuǎn)售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并且非他不賣,價錢只要400英鎊!”
給人的印象好像是博尼和米歇爾-黑吉斯有什么幕后交易,并聲稱根據(jù)的是大英博物館前任館員手寫的筆記。但是這個由當時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布朗霍茲(H.J. Braunholtz)記錄的筆記并沒有這種說法。
原文為:“在蘇士比銷售中競叫,第54批號,15x43,達到340英鎊。被博尼買進。后來被博尼先生以400英鎊賣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
顯然,大英博物館沒買到這具頭骨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出價(340英鎊)低于米歇爾-黑吉斯(400英鎊),而不是《水晶頭骨之謎》所說的博尼“寧愿不以高價賣給其他買主”。當這筆交易被揭露出來的時候,米歇爾-黑吉斯早已去世,其養(yǎng)女安娜如何解釋呢?她聲稱米歇爾-黑吉斯在瑪雅遺址挖掘出這具頭骨之后,為了能得到另一次探險的資助,將它抵押給博尼。她在80年代給尼克爾的信中說:“當時擁有它的人(指博尼)只是替我父親保管,根本沒有權利將它拿去拍賣。此人被視為我父親的知交,在我們旅行時,我們必須留下許多東西讓人保管。當我父親聽說它被拿去拍賣時,他非常非常地生氣,立即趕往倫敦,將它撤下。”
這個解釋讓人疑惑。根據(jù)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他從1936年直到1947年一直呆在英國,只有這段時期的早期曾有幾個月外出釣魚。在1936年,其父去世,給他留下了一大筆的財產(chǎn),完全有能力花400英鎊將頭骨“贖回”,為什么不早一點這么做,而要等到1944年拍賣以后呢?尼克爾問安娜是否有任何書面的資料,比如書信、剪報,能夠用于證明在那次拍賣之前,頭骨確實屬于米歇爾-黑吉斯所有。安娜回答說沒有任何文件能夠證明,因為其父的所有文件都在一次旋風中丟失了。這樣,有關米歇爾-黑吉斯父女發(fā)現(xiàn)并擁有水晶頭骨的唯一證據(jù)就是安娜本人的說辭。此人的信用如何呢?跟她父親一樣不可靠。
她在1968年2月17日給水晶頭骨研究者富蘭克·多蘭德(Frank Dorland)的信(后收入理查德·加文(Richard Garvin)在1973年寫的一本書《水晶頭骨》(The Crystal Skull))中說:“這塊水晶頭骨在1926年我們到盧巴安敦的那次探險中首次出現(xiàn)。我們在1926年間抵達那里,在1927年雨季之前離開。”“我發(fā)現(xiàn)頭骨埋在祭壇之下,而其下頷則是三個月后在25英尺外的地方發(fā)現(xiàn)的。”
按照這個說法,水晶頭骨是安娜在1926-27年間被發(fā)現(xiàn)的。在1962年3月《命運》雜志(Fate)發(fā)表的一篇采訪中,安娜卻又說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親發(fā)現(xiàn)的。在1983年3月1日給尼克爾的回信中,安娜又換了一種說法:“我的父親于1924年,在我們對伯利茲的盧巴安敦進行挖掘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頭骨。”
當尼克爾向她指出她的這個說法和以前給多蘭德的信在時間和人物上都不一致時,安娜回信解釋說:“我確實首先看到了這個頭骨--或者說我看到了某物在閃光而叫來了我的父親--這是他的探險,我們?nèi)紟兔ψ屑毜匾苿邮^。因為是我首先看到它,所以人們讓我撿起它。加文書中所說的日期1926-27年是不正確的。在1924年我的父親將它交給了瑪雅人,而當這次探險在1927年結(jié)束,我的父親將特許挖掘的物品都交給了大英博物館之后,瑪雅人又將它交給了父親。”
但是在《水晶頭骨之謎》一書中,安娜卻又回憶說,頭骨是她在17歲生日那一天發(fā)現(xiàn)的,而她17歲這一年是1927年。如此反反復復,出爾反爾,使人無法相信她的證詞。而且,根據(jù)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在1926年末,他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對盧巴安敦的最后一次訪問,回到了倫敦”,在1927年時,他并不在伯利茲。
水晶頭骨之謎》附有一張“弗烈德里克和安娜·米歇爾-黑吉斯(右,20歲)于192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叢林里”的照片,以做為安娜參加挖掘的證據(jù),但是“20歲”的注釋表明這張照片即使是真實的,也照于“1927年發(fā)現(xiàn)頭骨”的三年之后。事實上,安娜極可能根本就沒有參加20年代對瑪雅遺址的挖掘。這次挖掘的主要成員托馬斯·甘(Thomas Gann)博士在回憶這次挖掘時,沒有提到安娜,也沒有提到發(fā)現(xiàn)水晶頭骨。里奇蒙德·布朗女士(Lady Richmond Brown)長期跟隨米歇爾-黑吉斯旅行,拍照了大量的米歇爾-黑吉斯及其發(fā)現(xiàn)的照片,卻沒有一張是水晶頭骨;
在她拍照的盧巴安敦探險的照片中,也找不到安娜。米歇爾-黑吉斯本人在30年代就這次探險給報紙寫了許多文章,并在1931年出了一本有關著作《神奇與恐怖之地》(Land of Wonder and Fear),都沒有提到安娜參與了這次探險,也沒有提及水晶頭骨。參加這次探險的其他人員在文章、書中也都沒有提到安娜和水晶頭骨。其中,埃里克·湯姆遜(Eric Thompson)更是一直指責有關這個頭骨的故事都是虛構的。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撕漳凡┦浚℅ordon F. Ekholm)發(fā)現(xiàn)了博尼于1933年3月21日寫給該館的一封信,徹底推翻了安娜的說法。
信中說:“在我買到這個水晶頭骨之前,它已在一位收藏者手中數(shù)年,而在這位收藏者得到它之前,也已在一名英國人手中數(shù)年,在那之前的情況我無法追溯。” 很顯然,水晶頭骨是博尼從一位收藏家(從上下文看,這位收藏家可能不是英國人)手中買來的,而這個頭骨面世的年代,看來早于1927年。博尼進一步說:“我將它帶到大英博物館給喬伊斯(Joyce)先生看,他很友好地讓我將它與博物館收藏的水晶頭骨做比較。寶石鑒定家格魯寧船長(Captain Gruening)也在場,對它做了非常詳細的鑒定,并發(fā)現(xiàn)它的制造方法及其外表與博物館收藏的水晶頭骨一模一樣。它也被從人類學的角度做了鑒定,發(fā)現(xiàn)它很可能是來自美洲。它的高度為5.5英寸,長度為8.5英寸。我想不起還有其他任何信息能夠提供給你,但是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需要我回答的,敬請讓我知道,我將盡力回答。”
在信中,博尼要價1000英鎊。顯然,博尼對這個水晶頭骨是怎么出土的一無所知,否則不會不在信中提及,而只提到專家的鑒定。要而言之,所謂安娜在20年代在瑪雅遺址發(fā)現(xiàn)這個水晶頭骨的說法,不過是一個謊言。
如果米歇爾-黑吉斯頭骨不是在瑪雅遺址發(fā)現(xiàn)的,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它是瑪雅人的文物。一開始我就提到,阿茲臺克人有雕刻頭骨的習俗,也出土了許多這類工藝品,而瑪雅人并無這樣的習俗,而且瑪雅人生活的地區(qū)也沒有水晶礦藏。據(jù)此一些專家認為它是阿茲臺克人制造的,而且時間不會早于殖民地時期,因為據(jù)鑒定過這具頭骨的多蘭德說,它的牙齒有機械琢磨的跡象。
這個頭骨有兩個穿孔(安娜聲稱她“發(fā)現(xiàn)”該頭骨時,穿孔就已存在),估計是在擺設時用于固定頭骨,而該穿孔明顯是用近代機械工具鉆出來的。安娜曾經(jīng)在六、七十年代將它交給多蘭德和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的晶體實驗室鑒定,得出了它是由一整塊水晶雕刻而成的結(jié)論。多蘭德告訴尼克爾,他沒有發(fā)現(xiàn)水晶頭骨的物理性質(zhì)與自然形成的石英水晶有任何不同,其水晶“是如此接近在加州卡拉維拉斯(Calaveras)郡巨大的水晶礦發(fā)現(xiàn)的水晶
我猜測其原來的水晶塊就是從那里來的……”研究瑪雅文化的專家漢蒙德(Norman Hammond)則認為,這個水晶頭骨在解剖學上非常逼真,更象是西方進入科學時代以后的產(chǎn)物:“它最可能是16-18世紀的死者紀念物。如果其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想法并非不可能,那么根據(jù)它所用的水晶塊體積是如此巨大,我們無法排除這種可能,即它是在清代的中國,為一位歐洲客戶制造的。”尼克爾向安娜要求對水晶頭骨做進一步的年代鑒定,卻被安娜以已經(jīng)鑒定過了為由拒絕。
既然安娜不再允許對米歇爾-黑吉斯頭骨做科學鑒定,我們只有回頭來看看大英博物館的水晶頭骨的情況。這個頭骨據(jù)說來自墨西哥,被一位西班牙軍官帶到歐洲,賣給一位英國收藏家。這位收藏家死后又被法國古董商博班(Eugene Boban)獲得,轉(zhuǎn)賣給紐約的一家公司,再賣給大英博物館。從造型上看,這個頭骨比米歇爾-黑吉斯頭骨更象是阿茲臺克人的作品,因此大英博物館在以前對它的說明是“可能源自阿茲臺克--不早于殖民地時期”。近來,大英博物館科學研究部對它做了進一步的鑒定,認為其水晶很可能來自巴西,而且有用制造珠寶用的轉(zhuǎn)盤加工的痕跡,而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人并無這種技藝。這些痕跡以及其高度光滑的表面表明,它是用傳統(tǒng)的歐洲技術雕刻的。在19世紀初期,有大量的巴西水晶被運到德國,與傳說的相反,博班可能是在德國得到了這個水晶頭骨。
因此,大英博物館現(xiàn)在將這個水晶頭骨的說明改為:“可能是歐洲作品,19世紀。” 如果米歇爾-黑吉斯頭骨象一些專家認為的那樣,與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有同一來源,那么它也很可能是在19世紀在德國制造的。既然這些水晶頭骨可以肯定絕非是瑪雅人的作品,很可能是19世紀歐洲人的創(chuàng)作,那么籠罩在水晶頭骨上的那層神秘光環(huán)也就消失了。那么又如何解釋許多人在看到水晶頭骨時所感到的那種魔力?甚至連多蘭德本人,在他獲準研究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六年間,也覺得有神秘體驗。他說他在與水晶頭骨共處時,能聽到一種“非常安靜又非常引人注意,象是從高音銀鐘發(fā)出”的聲音。他還從水晶頭骨上看到“其他的頭骨,高山,手指和面容”等影像。但是他也承認,這些現(xiàn)象并非米歇爾-黑吉斯頭骨所特有,因為他從博物館借來一個水晶球后,這些現(xiàn)象也都一一感覺到了,雖然較不顯著。
顯然,多蘭德受到了水晶的催眠。水晶是一種很引入注目的奇妙石頭,而頭骨做為死亡的象征,也一樣引入注目,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成為絕佳的催眠工具,使得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產(chǎn)生了幻覺、幻聽。因此這種體驗也就因人而異,另一位研究人員加文在與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相處時,就沒有聽到或看到那些現(xiàn)象。心理暗示也能治愈某些疾病,這就是為什么有人覺得在看到或觸摸了水晶頭骨之后,身體變好了,覺得水晶頭骨有治病的魔力。
“新時代宗教”也就建立在催眠之上。在《水晶頭骨之謎》出現(xiàn)過的尼克·那切瑞諾(Nick Nocerino)在“新時代宗教”中是一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被稱為“老師的老師”。他自稱用科學方法和形而上學的方法(實際上就是迷信的方法)研究水晶頭骨多年,創(chuàng)建了國際水晶頭骨協(xié)會并任會長,被“新時代宗教”追隨者視為鑒定水晶頭骨的權威。他當然是相信水晶頭骨有超自然的魔力的,然而,國際水晶頭骨協(xié)會在其網(wǎng)站中對水晶頭骨的介紹卻還顯得相當實在,很有參考價值,這個資料提到,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個水晶頭骨被制造出來,包括數(shù)百個與真人頭骨一模一樣的,后者價格在1萬到5萬美金之間。還有一些更便宜也更逼真的(下頷可以移動)的水晶頭骨是中國制造的。它們模仿那些“古代”的水晶頭骨到了難以分辨的地步。顯然,神秘現(xiàn)象鼓吹者所謂用現(xiàn)代技術也無法制造水晶頭骨的說法不過是謊言。那切瑞諾還指出,所謂十三個水晶頭骨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的說法并非美洲原居民的傳說,而是他本人在兒童時代的一個幻想(他稱之為“洞察”),1980年開始他在有關水晶頭骨的演講中與聽眾分享這個幻想,就這么傳播開去,被越傳越神。國際水晶頭骨協(xié)會并介紹說,那切瑞諾已鑒定出49個古代水晶頭骨(他們說的古代指一千年以前,并且認為是用古代工具制造的),在一次秘密聚會上,13個水晶頭骨的確被放在了一起。然而世界并沒有因此發(fā)生巨變,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還依舊有待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