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百年前的李清照也參加過高考,這一說法出現(xiàn)在重慶一考生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今年重慶市高考作文“酸甜苦辣說高考”,讓不少習慣“話題作文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的考生慌了手腳,只得硬將自己背誦的古文材料套上去,于是在卷子上出現(xiàn)了司馬遷、莊子等諸多古代名人高考的酸甜苦辣。(《重慶商報》6月20日)
“高考”成為作文話題,看似突然,其實自然。作文回歸生活,這本身就是矯正中學生作文中“假大空”等不良傾向的一種嘗試和努力。然而,有考生鬧出了“古人高考”類的笑話,帶給我們的反思是,如何教導寫出貼近生活,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是擺在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由于受到英語全球化的影響,長期以來,國內(nèi)形成了重英語輕漢語的傾向,英語在升學、就業(yè)等諸多方面都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而顯著的地位。相比之下,漢語母語以及母語教學遭受冷遇。語文教學急功近利,重考試而不重視能力培養(yǎng),國人的漢語言文字水平和民族文化水平呈普遍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的語文教育,重形式輕內(nèi)容,重模式輕能力,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文化精髓的吸收而不顧,把獲得高分通過考試作為第一要素,甚至有人認為現(xiàn)在國內(nèi)學生外語水平高于漢語母語水平。問題的關鍵是,母語教育的尷尬如何修復,未來的我們?nèi)绾螒獙@樣的尷尬。 滿目的招生廣告充滿誘惑,“英語,許你一個未來”、“英語改變命運”。“英語熱”風行全國,目前來看,英語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教育對象范圍最廣、教育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部分。在當今世界,英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英語不再是作為一門交流的語言學科,而是成了競技的考試學問,英語學習的功能被無限夸大,遠遠超出了語言工具的范疇,完全背離了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顯然是失之偏頗的。學好英語并沒有錯,問題是如何學,學多少,多少人應該學。在現(xiàn)代社會,應該沒有人會否認外語教學的重要性,也不反對專門針對某類特殊人群或某些專業(yè)實行雙語教學,但在國民教育中是否需要開展全民性的外語或雙語教學,恐怕就很值得商榷。急功近利的考試技巧培訓所帶給國人的不是能力提高,而是“對英語的興趣反而降低了”。尤為可怕的是,當越來越多的人“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時,已沒有人用時間和精力問津漢語能力的高低。要知道,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和民族文化的載體,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面對日漸萎縮并消亡的母語,我們能夠坦然處之嗎?漢語母語對所有中國人來說,其重要性永遠是要超過外語的。 在英語全球擴散的背景下,如何規(guī)劃和處理漢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等種種問題和危機,是關涉民族語言生存發(fā)展的大問題。大力加強漢語教育,全面提升漢語話語權,是當下中國必須解決的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香港、新加坡對母語教育的重視和語文教育的回歸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海外一些華人地區(qū)過去也是英語至上,由于忽視了華文母語教學,出現(xiàn)了下一代英語說不好,漢語也不會說的尷尬情形,轉而開始重視孩子的漢語母語教育?,F(xiàn)在海外的漢語熱,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海外華人對母語教育回歸的影響。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不在重視母語教學。正如都德的最后一課中阿麥爾先生所說: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jiān)牢的鑰匙。還記得作家王蒙曾做過《為了漢字文化的偉大復興》的報告,指出在全球化的語境下,由于英語、拉丁文在國內(nèi)的普遍使用,中華母語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面對漢語母語出現(xiàn)的空前危機,他呼吁全球華人共同保衛(wèi)漢語,展開一場漢語保衛(wèi)戰(zhàn)。 面對漢語母語的空前危機,我們必須高度警覺,采取行動,保護好我們的漢語母語。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我們的母語教育,否則,我們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民族文化瑰寶,甚至整個中華民族都將面臨變異和淪喪的危險。其實,現(xiàn)在最可怕的不是漢語話語權受到英語的擠壓,最可怕的是面對英語的霸權,我們采取唯唯諾諾的態(tài)度,語言自我殖民的行為,更有甚者還極力助推英語的瘋狂,一步一步地在主動放棄漢語的話語權。 |
|
|
來自: linda1168 > 《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