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一體,教師的成功之路 教師都有一個選擇問題。不僅是社會選自己,而且也是自己主動選工作。古人說過,擇業(yè)不可不慎,這是不可忽略的終身大事之一。從擇業(yè)開始,再到精業(yè)、敬業(yè),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是能否安心教書育人,這起碼是個職業(yè)興趣的問題;接著是能否德才兼?zhèn)?,這是個專業(yè)水平問題;最后是能否走向出類拔萃,這就涉及事業(yè)追求的問題。這三個方面,既是三個內(nèi)容,又是三個臺階;既是三個尺度,又是三個目標。如果三方面形成了三位一體,教師成功指日可待。 安心于教,有志于教,這是教師價值取向中基礎的東西。既來之,則安之;這不過是最普通的立足本職;而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是古人的一種愿望。但在教育普及之后,僅僅追求對英才的教育,已經(jīng)是一種帶局限的觀念了。老祖宗孔夫子說的有教無類,雖然當年也有人說,需要“束脩”,這說明教是有門檻的;但現(xiàn)在取消農(nóng)村義務教育學費后,有教無類在全社會應該是有了實踐的充分前提。從職業(yè)的角度,雖然有人叫苦于“為人師表”的要求,感到道德壓力特別大,但我們看到教育是一方凈土時,我們還是為教師起到的作用自豪。教,本身就應該是教書與育人兩個方面,應該是人類的理想與文明兩個方面。如果教師忽略其中任何一點,教師都會妨礙學生的成才,也會妨礙教師取得自身的成就。 不僅安心于教,而且教之有方、教之有道,這就是教師應有的專業(yè)水平,也是取得成就的專業(yè)前提。要取得成就,那種肚里無貨肯定是辦不到的,而雖肚里有貨但口頭無彩也是不行的,甚至有了肚里的口頭的而沒有踏實的行動照樣是不行的。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學生也是從這兩個方面接受老師的教育。所以,德才兼?zhèn)?、言行一致是教師專業(yè)能力實施的基礎,是專業(yè)能力施展的前提。因此,教師的專業(yè)學習,確實是學無止境的海洋。名家之所以教出更好的學生,所謂師高弟子強,實際就是信其師、敬其道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教育中的良性循環(huán)。老師的起步階段,雖然開頭困難多一些,但只要堅持,學生的成就與自身的成就一定會相輔相成。而有些人到中年甚至老年的老師,如果以前沒全身心投入,現(xiàn)在也如同起步階段;始終離不開專業(yè)能力的問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無疑是事業(yè)追求的一種表現(xiàn)。但狀元畢竟不是能遍地開花的普及物,多數(shù)人都不可能奢望當上狀元。這里,一流之志應該是永恒的追求。換句話說,事業(yè)追求好比是前幾年說得最多的“情商”。智商不過是基礎,情商才成為成功的關鍵。沒有事業(yè)追求,所有的善良愿望都是空中樓閣、所有的良好技能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事業(yè)心決定了一個人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決定了不動搖、不后退的決心,也決定了把自己全部才華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的行動。只要耐得住默默無聞的耕耘,就遲早會創(chuàng)出一流的成績。而且,事業(yè)的追求本身就是源于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愛心是急不得的。這恰是情商的重要內(nèi)容。 教師就應該這樣。升華自己、開拓未來。就這三個方面來說,職業(yè)涉及社會分工、一種社會責任,而專業(yè)則更落實為一種技能、一種實力,事業(yè)更是教師的靈魂、教師的生命。教師的天職就是為人師表、就是言傳身教。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方面,我們才可能做名副其實的教育工作者。三位一體,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有這三者的統(tǒng)一,才會有得心應手的教育,才會有我們期待的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