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第三節(jié) 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6-16
   本章教學(xué)目的、要求:了解古漢語詞匯的特點(diǎn)、古今詞義的異同,詞義引申的方式,本義和引申義之間的意義關(guān)系及詞的假借義,掌握分析詞的本義的方法、同義詞的辯析和同源詞的概念。具體要求如下:
   一、古漢語詞匯的構(gòu)成特點(diǎn),需用3教時。
   重點(diǎn)講授:
     1.劃分古漢語詞的結(jié)構(gòu)的標(biāo)準(zhǔn);
     2.古漢語的單音詞;
     3.古漢語的雙音詞。
   二、古今詞義的異同,需用2教時。
   重點(diǎn)講授:
     1.古今詞義完全相同;
     2.古今詞義完全不同;
     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
     4.古今詞義的發(fā)展變化情況:詞義范圍的擴(kuò)大、縮小、轉(zhuǎn)移、詞義輕重及感情色彩的變化。
   三、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需用5教時。
   重點(diǎn)講授:
     1.詞的本義;
     2.詞的引申義及引申規(guī)律;
     3.詞的假借義
   四、同義詞及其辨析,需用1教時。
    重點(diǎn)講授:
     1、從來源、內(nèi)容、語法特點(diǎn)、詞義的范圍、輕重、感情色彩等方面來比較同義詞之間的細(xì)微差別;
     2、如何分清詞義的時代性和層次性;關(guān)于“對文則異,散文則通”的用法特點(diǎn)。
   五、同源詞及確定同源詞的方法,需用1教時。
    主要講授:
     1、什么是同源詞;
     2、漢語同源詞研究的歷史;
     3、如何確定漢語中的同源詞。

 

第三節(jié) 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查看:[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閱讀39次  http://bbs./thread-94060-1-1.html
 中國教育招生在線 ? 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 第三節(jié) 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由于詞義是不斷發(fā)展的,漢語中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止一個意義,因此,詞的多義現(xiàn)象是古漢語中十分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本節(jié)中,我們就來談?wù)劰艥h語書面語言中詞的多義現(xiàn)象的幾個重要方面——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一、詞的本義
    1   什么是詞的本義
    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也就是從記錄詞的漢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上所反映出來的、并且在古代的書面語言材料中得到證明的意義。
    詞的本義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或最早的意義。這是因?yàn)樵跐h字誕生之前,語言(口頭語言)早已產(chǎn)生,某個詞在口語中剛出現(xiàn)時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們無法考證。據(jù)考古發(fā)掘,中華大地上早在170萬年之前,就有元謀猿人的活動,就有人類社會,就有語言。而漢字的產(chǎn)生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同170萬年相比,五、六千年實(shí)在是短暫得很。我們現(xiàn)在了解古代語言,主要是靠用漢字記錄的書面材料;王力先生說:“所謂古代漢語,實(shí)際上就是古書里的語言?!币虼?,研究和學(xué)習(xí)古代漢語,離不開漢字。在漢字誕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萬年中,漢語的形態(tài)和詞的含義,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因此,我們界定的詞的本義,是從有記錄詞的漢字之時算起的,而不是從語言中詞的產(chǎn)生之時算起的。詞的本義和詞的原始意義之間不能畫等號。
    對于一個多義詞來說,本義在它的所有含義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義多數(shù)是從本義派生發(fā)展出來的,抓住了本義,其他含義也就容易理解。清儒江沅在《說文解字注·后敘》中指出:“本義明而后余義明,引申之義亦明,假借之義亦明?!边@是對本義與引申義、假借義關(guān)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辭?!分校邦}”字共有七個義項(xiàng),即:① 頭額;② 標(biāo)識篇首的文字,如“標(biāo)題”、“篇題”;③ 題目、問題;④ 書寫、署,如“題字”、“題詩”;⑤ 品評;⑥ 章奏;⑦ 通“提”。在這七個義項(xiàng)中,“頭額”是本義,《說文》:“題,額也,從頁,是聲。”《說文》告訴我們,“題”是形聲字,它的本義與“頁”有關(guān),讀音為“是”。“頁”(xié)是個象形字,含義為“頭”;“頭額”是“頭”的一部分,所以從“頁”?!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薄拔念}”即“花額”,這是“題”的本義之用。義項(xiàng)②至⑥,都是由本義發(fā)展推衍出來的:“頭額”是人體最上最前的部位,由此引申表示一篇文章最前面的文字,即“標(biāo)題”、“篇題”;“標(biāo)題”表示文章要闡述、說明的具體對象,由此引申表示“題目”、“問題”;出了“題目”、提出了“問題”人們才能做文章,由此引申出“題字”、“題詩”之義;寫的字、題的詩,是供人們鑒賞的,由此引申出“品評”之義;就某一問題向皇帝稟報,并發(fā)表自己的評論意見,便引申出“章奏”之義。義項(xiàng)⑦“提”在意義上與“題”無關(guān),是音同借用??梢姡灰プ 邦^額”這個本義,“題”的其余六個意義就不難把握。
    正因?yàn)楸玖x在理解多義詞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古漢語研究者歷來重視本義的探討。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必須牢牢掌握一些常用詞的本義。
    2   怎樣掌握詞的本義
    前面談到,本義是指從記錄詞的漢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上所反映出來的、并且在古代的書面語言材料中得到證明的意義;因此,掌握詞的本義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分析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尋找古書用例,并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
    我們在第一章第二節(jié)介紹漢字的造字理論“六書”時,曾全面討論過漢字的結(jié)構(gòu)方式和表義特點(diǎn)。歷來的文字學(xué)家都是從分析字形入手來探求本義的。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就是一部通過字形分析來闡釋本義的專書。清儒江沅在《說文解字注·后敘》中指出:“許書之要,在明文字之本義而已。”清代著名文字學(xué)家王筠在《說文釋例》一書中則指出:“許君之立說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義,繼有字聲,乃造字形。故其說義也,必與形相比附。”這些評論,都是十分中肯的。
    一般來說,分析字形以求本義,不能以楷書為據(jù),而應(yīng)以小篆為據(jù),有時還應(yīng)參考甲骨文和金文。
    可以用來考核本義的古代文獻(xiàn),包括:經(jīng)史子集等著作及其注釋,古代的字典辭書,等等。當(dāng)然,材料越古越可靠。
    象形、指事、會意字可以通過直接分析字形、證以古書用例來確定其本義。例如:
    豆——《說文》:“豆,古食肉器也?!薄岸埂笔莻€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腳盤盂。《國語·吳語》:“在孤之側(cè)者,觴酒、豆肉、簞食,未嘗敢不分也?!表f昭注:“豆,肉器?!薄对娊?jīng)·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泵鄠鳎骸澳驹欢梗咴坏?。豆,薦葅醢也。”鄭玄箋:“祀天用瓦豆,陶器質(zhì)也?!庇纱?,我們可以斷定:“豆”的本義是古代用來盛放肉食的器皿。
    末——《說文》:“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毙鞛⒐{:“木杪曰末,故于木上作畫,指事。”“木”是個指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個抽象的指事符號來表示的,義為樹梢?!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澳┐蟊卣?,尾大不掉?!币饧礃渖姨蟊囟ㄕ蹟啵舶吞箅y以甩動。由此,可以斷定:“末”的本義是樹梢。
    秉——《說文》:“秉,禾束也。從又持禾。”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從又持禾,會意。手持一禾為秉,手持兩禾為兼。”《詩經(jīng)·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泵鄠鳎骸氨?,把也。”《儀禮·聘禮》:“四秉曰筥?!编嵭ⅲ骸按吮^刈禾盈手之秉也?!庇纱?,可以斷定:“秉”的本義是禾束。
    形聲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義所屬的意義范疇,而不表示字的具體意義,因此,不能從形旁直接斷定其本義。但是,如果我們知道了某一個形聲字的若干個意義,就可以根據(jù)其形旁來確定哪一個意義可能是本義,然后再通過古代的語言材料來論證。例如:
    脫——新版《辭源》“脫”字有八個義項(xiàng):① 肉去皮骨;② 脫落,失去;③ 解去,去掉;④ 逃脫,免禍;⑤ 散落,缺漏;⑥ 疏略,輕慢;⑦ 中醫(yī)病名“虛脫”;⑧ 副詞:倘或,或許?!懊摗笔莻€形聲字,從肉,兌聲。在上述八個義項(xiàng)中,只有第一義與“脫”的形旁“肉”有關(guān),因此,我們可以認(rèn)為“肉去皮骨”可能是本義。在古籍中,這一意義得到了應(yīng)用,如《禮記·內(nèi)則》:“肉曰脫之,魚曰作之,棗曰新之?!笨追f達(dá)疏:“肉曰脫之者,皇氏云:‘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處?!世钛沧ⅰ稜栄拧め屍鳌吩疲骸馊テ涔窃幻?。’郭云:‘剝其皮也。’”《玉篇》:“脫,肉去骨?!备鶕?jù)以上材料,我們可以斷定:“脫”的本義是“肉去皮骨”,義項(xiàng)②至⑦是由本義發(fā)展引申而形成的含義,義項(xiàng)⑧與本義毫無關(guān)系,是假借義。
    編——新版《辭源》“編”字有三個義項(xiàng):① 串聯(lián)竹簡的皮筋或繩子;② 順次排列,如編列、編排、編??;③ 編結(jié),編織,如編蒲、編竹。“編”是一個形聲字,從糸,扁聲?!棒椤钡囊饬x是“細(xì)絲也”(見《說文》)。由此可以確定:義項(xiàng)①可能是本義?!稘h書·儒林傳》:“(孔子)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注:“編,所以聯(lián)次簡也?!薄绊f”是熟牛皮,“韋編”即牛皮繩。根據(jù)上述材料,可以認(rèn)定“編”的本義是義項(xiàng)①,義項(xiàng)②③是引申義。等等。
    以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獻(xiàn)材料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探求本義,是比較可靠的方法。有些字難以找到或不能找到古代的文獻(xiàn)用例,則主要靠字形分析來確定本義。
    當(dāng)然,探求本義不僅僅運(yùn)用字形分析和文獻(xiàn)材料相結(jié)合的方法,還有其他一些方法。清代著名學(xué)者段玉裁在這方面曾做出過突出的成績,他在《說文解字注》中,運(yùn)用了十余種方法求證本義。例如,通過字的讀音來確定本義,就是段氏常用的一種手段。段玉裁指出:“形聲相表里”,“聲與義同原,故諧聲之偏旁多與字義相近”,“義存乎音”,“于聲得義”。這些話,就是段氏“以聲求義”的理論。由于這一問題十分復(fù)雜,所涉甚廣,我們不作全面分析。下面,舉幾個例子,看看段氏對這一理論的運(yùn)用:
    《說文·艸部》:“芋,大葉實(shí)根駭人,故謂之芋也?!倍斡癫米ⅲ骸翱诓吭唬骸?,驚也。’毛傳曰:‘訏,大也?!灿诼曌侄嘤?xùn)大。芋之為物,葉大根實(shí),二者皆堪駭人,故謂之芋?!倍问弦浴胺灿诼曌侄嘤?xùn)大”之理,證明了“芋”的本義。
    《說文·衣部》:“襛,衣厚皃。”段玉裁注:“凡農(nóng)聲之字,皆訓(xùn)厚。醲,酒厚也;濃,露多也;襛,衣厚皃也?!?
    《說文·艸部》:“蔈,苕之黃華也。從艸,票聲。一曰:末也?!倍斡癫米ⅲ骸敖鸩恐S、木部之標(biāo),皆訓(xùn)末。蔈當(dāng)訓(xùn)‘艸末’。禾部曰:‘秒,禾芒也。秋分而秒定。’按《淮南子·天文訓(xùn)》作‘秋分蔈定’。此蔈為末之證也。”
    等等。
    3   常用詞的本義舉例
    古漢語常用詞很多,這兒舉若干例子,說明它們的本義:
    斤——本義是“砍斫樹木的橫刃斧頭”,象形字?!墩f文》:“斤,斫木斧也?!蓖躞蕖墩f文句讀》:“斤之刃橫,斧之刃縱,其用與钁相似,不與刀鋸相似?!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案镆詴r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戒——本義是“戒備”,會意字?!墩f文》:“戒,警也。從廾持戈,以戒不虞?!薄稗谩保ǎ绋睿纾┦菚庾?,由左、右兩手組成,意為“涑其兩手以有所奉也”(段注),即兩手捧物。左、右兩手持戈,即“戒”字的構(gòu)形。《荀子·儒效》:“勝敵而愈戒?!睏顐娮ⅲ骸敖?,備也。言勝敵而益戒備。”
    表——本義是“裘衣有毛朝外的一面”,篆字從衣從毛會意?!抖Y記·玉藻》:“表裘不入公門?!编嵭ⅲ骸氨眙?,外衣也。”
    策——本義是“馬鞭”,形聲字?!墩f文》:“策,馬箠也。從竹,朿聲?!薄稇?zhàn)國策·趙策三》:“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zhí)策而從?!?
    零——本義是“細(xì)雨徐徐而下”,形聲字?!墩f文》:“零,徐雨也。從雨,令聲?!薄对娊?jīng)·鄘風(fēng)·定之方中》:“靈雨既零,命彼倌人?!?
    更——本義是“更改”,篆字從攴,丙聲?!墩f文》:“更,改也。”《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質(zhì)——本義是“抵押品”,篆字從貝,斦聲?!稇?zhàn)國策·趙策四》:“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豹渲械摹百|(zhì)”義為“人質(zhì)”。
    佞——本義是“巧言善辯”,從女,仁聲。《說文》:“佞,巧諂高材也?!毙鞛⒐{:“佞者巧慧之稱,巧慧有邪有正,故佞有美惡?!薄墩撜Z·公冶長》:“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毙蠒m疏:“佞是口才捷利之名,本非善惡之稱,但為佞有善惡耳。為善捷敏是善佞,……為惡捷敏是惡佞。”
    及——本義是“追上抓住”,篆文從又從人會意。《說文》:“及,逮也?!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俺蟾笇嬘谵J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脩——本義是“干肉”,形聲字?!墩f文》:“脩,脯也。從肉,攸聲?!薄墩滞ā罚骸懊?,肉條割而干之也?!薄墩撜Z·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薄笆憽敝赣檬畻l干肉扎成的一束。
    造——本義是“到”、“去”、“前往”,形聲字?!墩f文》:“造,就也。從辵,告聲?!薄蹲髠鳌ぐЧ四辍罚骸熬安?fù)載,造于萊門?!薄妒勒f新語·任誕》:“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然——本義是“燃燒”,形聲字?!墩f文》:“然,燒也。從火,肰聲。”《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趣——此字在古代有二音、二義。① 音“七句切”(今音qū),義與“趨”通,為“疾行”、“疾走”之義?!墩f文》:“趣,疾也。從走,取聲?!背信嘣稄V說文問答疏證》:“趣,疾走也。……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為正字?!雹?音“趨玉切”(今音cù),義為“督促”、“催促”?!抖Y記·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薄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陳王)趣趙兵亟入關(guān)?!?
    構(gòu)——本義是“架屋”,形聲字。《說文》:“構(gòu),蓋也。從木,冓聲?!薄队衿罚骸皹?gòu),架屋也?!薄痘茨献印镎摗罚骸爸翗?gòu)木,以為宮室。”高誘注:“構(gòu),架也,謂材木相乘架也。”
    集——本義是“群鳥棲止在樹上”,會意字,篆字上面是三個“隹”,下面是“木”。《說文》:“集,群鳥在木上也?!惫痧ァ墩f文義證》:“《禽經(jīng)》:‘獨(dú)鳥曰止,群鳥曰集。’”《詩經(jīng)·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探——本義是“探取”,即把手深深地伸進(jìn)去摸取,形聲字?!墩f文》:“探,遠(yuǎn)取之也?!薄稜栄拧罚骸疤?,取也?!惫弊ⅲ骸疤秸撸∫?。”《論語·季氏》:“見不善如探湯?!?
    行(háng)——本義是“四通的道路”,象形字。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行象四達(dá)之衢,人之所行也?!薄对娊?jīng)·豳風(fēng)·七月》:“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微行”指小路?!对娊?jīng)·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薄爸苄小敝复舐?。
    旨——本義是“味美”、“好吃”,是個合體象形字:甲骨文、金文“旨”的上部似匙形,下部是“口”(篆文改為“甘”),以匙送食物入口,表示味美好吃?!墩f文》:“旨,美也?!薄抖Y記·學(xué)記》:“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本義是“開弓”,是個合體象形字:左邊是“弓”,右邊的“丨”表示箭?!墩f文》:“引,開弓也。從弓、丨?!倍斡癫米ⅲ骸柏嘞笫感??!薄睹献印けM心上》:“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朱熹集注:“引,引弓也?!?
    天——本義是“人的頭頂”,象形字?!墩f文》:“天,顛也?!薄邦?,頂也。”王國維《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局^人顛頂,故象人形?!薄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刑天與帝(天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鄙衩靶烫臁?,意即其頭為天帝所斬。
    向——本義是“朝北的窗戶”,象形字?!墩f文》:“向,北出牖也?!毙鞛⒐{:“古者前堂后室,室之前為牖,后為向,故曰‘北出牖’?!笮??!薄对娊?jīng)·豳風(fēng)·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毛亨傳:“向,北出牖也?!?
    解——本義是“用刀宰割動物(如牛)”,會意字。《說文》:“解,判也。從刀判牛角?!薄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背尚⑹瑁骸敖?,宰割之也。”
    責(zé)——本義是“討債”,形聲字?!墩f文》:“責(zé),求也。從貝,朿聲?!蓖躞蕖墩f文句讀》:“責(zé),謂索求負(fù)家償物也?!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褂兴緦捳?,毀關(guān)(關(guān)稅),去禁(禁令),薄斂,已責(zé)(停止討債)。”
    牢——本義是“養(yǎng)牲口的欄圈”,會意字,從宀從牛,甲骨文也有把“?!睂懗伞把颉钡?。《說文》:“牢,閑,養(yǎng)牛馬圈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引羅振玉曰:“牢為獸闌(欄),不限牛,故其字或從羊?!薄对娊?jīng)·大雅·公劉》:“執(zhí)豕于牢,酌之用匏?!薄稇?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
    析——本義是“劈開樹木”,會意字。《說文》:“析,破木也。從木,從斤?!惫痧ァ墩f文義證》:“字從木、從斤,謂以斤分木為析也?!薄对娊?jīng)·齊風(fēng)·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析薪”即“劈柴?!?
    顧——本義是回頭看,形聲字?!墩f文》:“顧,還視也。從頁,雇聲?!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跋容F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shí)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楚辭·哀郢》:“過夏口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豹?
    和——本義是“聲音相應(yīng)”,形聲字?!墩f文》:“和,相應(yīng)也。從口,禾聲?!薄稄V韻》:“和,聲相應(yīng)?!薄逗鬂h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碧K軾《前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
    極——本義是房屋的正梁,形聲字?!墩f文》:“極,棟也。從木,亟聲?!毙戾|《說文系傳》:“極,屋脊之棟也?!薄肚f子·則陽》:“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
    利——本義是“刀刃鋒利”,會意字,從刀、從禾?!墩f文》:“利,铦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笨追f達(dá)疏:“二人若同齊其心,其纖利能斷截于金?!薄盾髯印駥W(xué)》:“金就礪則利?!?
    緒——本義是“絲頭”,形聲字?!墩f文》:“緒,絲耑(端)也。從糸,者聲。”段玉裁注:“抽絲者得緒而可引。”漢焦延壽《易林》:“饑蠶作室,絲多緒亂,端不可得?!钡鹊?。
    二、詞的引申義
    1   什么是詞的引申義
    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從詞的本義發(fā)展、推衍、引申出來的意義。引申義同本義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例如:
    焦——本義是物體被火燒傷,變成黃黑干枯之色?!墩f文》:“焦,火所傷也。”《玉篇》:“焦,火燒黑也。”《左傳·哀公二年》:“卜戰(zhàn),龜焦。”(意即用占卜的方式?jīng)Q定會戰(zhàn)的吉兇,結(jié)果龜殼被火燒焦了)即其本義之用?!敖埂庇杀玖x推衍派生出下列引申義:
    ① 物體燒焦后,其外形往往卷縮不平,由此引出“卷曲”義?!稇?zhàn)國策·魏策四》:“衣焦不申,頭塵不去?!眳菐煹姥a(bǔ)注:“焦,卷也。”
    ② 物體燒焦后,其顏色一般呈黃黑色,由此引出“黃黑色”之義。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二:“心悲則面焦,腦滅則發(fā)素?!?
    ③ 物體燒焦后,其氣味特殊,由此引出“燒糊的氣味”之義?!稄V雅》:“焦,臭也。”《禮記·月令》:“其味(味道)苦,其臭(氣味)焦?!编嵭ⅲ骸盎鹬粑兑玻部嘟拐呓詫傺?。”
    ④ 物體燒焦后,其質(zhì)地往往變脆變酥,由此引出“脆”、“酥”之義。宋周紫芝《五禽言·婆餅焦》:“婆餅欲焦新麥香。”
    ⑤ 物體燒焦后,其含水量劇降,由此引出“干枯”、“干燥”之義?!赌印し枪ハ隆罚骸叭赵虏粫r,寒暑雜至,五谷焦死。”明張綱孫《苦旱行》:“林木焦殺鳥開口,魴魚枯干溝底臥。”“干燥”是令人十分難受的事,由此又引申出“煩躁”、“著急”之義,《正字通》:“心不寧曰焦?!薄妒酚洝は谋炯o(jì)》:“(禹)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⑥ 專指燒焦的飯,引出“鍋巴”之義?!墩滞ā罚骸案罪堉烧咚自唤埂!薄妒勒f新語·德行》:“母好食鐺(三足鍋)底焦飯?!薄侗静菥V目·谷部·鍋焦》:“(鍋焦)一名黃金粉,乃人家煮飯鍋底焦也?!?
    上述七個義項(xiàng)(含“煩躁”),都同“焦”的本義有聯(lián)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引申義同本義的關(guān)系。
    詞義的引申,是產(chǎn)生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
    2   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人們一般從兩個角度來探討詞義引申的方式:① 引申義與本義的關(guān)系;② 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nèi)容。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 從引申義與本義的關(guān)系角度分析
    從引申義與本義的關(guān)系角度來看,詞義引申可以分為直接引申和間接引申兩類。
    ① 直接引申。所謂直接引申,指引申義是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引申義與本義發(fā)生直接關(guān)系。例如:
    基——本義是“墻基”,從土,其聲?!墩f文》:“基,墻始也?!蓖躞蕖墩f文句讀》:“今之壘墻者,必埋石地中以為基?!庇杀玖x直接派生出兩個引申義:
    1) 根本,基礎(chǔ)。這個含義比較抽象,如:《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毛亨傳:“基,本也?!薄尔}鐵論·非鞅》:“伊尹以堯舜之道為殷國基,子孫紹位,百代不絕?!?
    2) 開始,起頭?!秶Z·晉語九》:“基于其身,以克復(fù)其所?!表f昭注:“基,始也,始更修之于身,以能復(fù)其光?!?
    又如:
    徑——本義是“人步行的小路”,從彳,巠聲?!墩f文》:“徑,步道也?!倍斡癫米ⅲ骸爸^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敝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步行之道,謂異于車行大路?!薄墩撜Z·雍也》:“有澹臺滅明(人名)者,行不由徑?!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前有大蛇當(dāng)徑。”由本義直接派生出以下幾個引申義:
    1) 泛指道路?!冻o·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蓖跻葑ⅲ骸皬剑芬??!?
    2) 跡,蹤跡。小路上布滿人行之跡,故引申出此義?!稄V雅》:“徑,跡也?!?
    3) 行。人常在小路上行走,故引申出此義?!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拔糈w衰(人名)以壺飱從徑。”杜預(yù)注:“徑,猶行也?!薄稘h書·蘇建傳附蘇武》:“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
    4) 疾速。小路往往短近易達(dá)終點(diǎn),故引申出此義。《史記·大宛列傳》:“從蜀宜徑,又無寇?!迸狍S集解引如淳曰:“徑,疾也。”
    5) 圓中的直徑。小路往往是舍曲取直形成的,故引申出此義?!吨荀滤憬?jīng)》卷上:“此夏至日道之徑也?!壁w嬰注:“其徑者,圓中之直者也?!?
    6) 徑直,直截了當(dāng)。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徑,戴氏侗曰:‘小道徑達(dá)?!室蛑疄閺街敝x?!?
如果直接引申義不止一個,那么,每個引申義實(shí)際上都是從本義的某一個特點(diǎn)上派生出來的;本義同引申義之間,形成以本義為中心的輻射關(guān)系,各個引申義與本義都是等距離的。
    ② 間接引申。所謂間接引申,指引申義是由直接引申義再引申出來的,即前人所講的“展轉(zhuǎn)為他訓(xùn)”,引申義和本義不發(fā)生直接關(guān)系,只發(fā)生間接關(guān)系。例如:
    露——本義是“露水”?!墩f文》:“露,潤澤也。從雨,路聲?!惫痧ァ墩f文義證》:“潤澤也者,《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薄对娊?jīng)·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濃茂的露水啊,不出太陽就不會干)露水只出現(xiàn)在室外,“露”因而引申出“露天”之義,如《史記·平準(zhǔn)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庇伞奥短臁敝x又引申出“顯露”的意思,如《論衡·對作》:“文露而旨直,辭奸而情實(shí)?!庇伞帮@露”又引申出“洩露”之義(使不該顯露的事情顯露了,就是洩露),如《后漢書·皇甫嵩傳》:“(張)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勑諸方,一時俱起?!泵孛鼙粵读?,往往招致失敗,因而又引申出“敗壞”義,如《莊子·漁父》:“故田荒室露,永食不足?!惫鶓c藩集釋:“荒露謂荒蕪敗露?!?
    “露”的詞義引申情況可以圖示如下:
                    露(露水)→露天→顯露→洩露→敗壞
    可見,除“露天”同本義有直接關(guān)系外,其余含義都同本義無直接關(guān)系,是引申義的引申義。展轉(zhuǎn)引申的次數(shù)越多,所產(chǎn)生的含義與本義的聯(lián)系越弱,但不論多弱,聯(lián)系總是存在的。
    又如:
    貴——本義是價格高,篆形為從貝、臾聲?!墩f文》:“貴,物不賤也。”《玉篇》:“貴,多價也?!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皣T市,屨賤踴貴?!庇杀玖x價格高引申為社會地位高,如《玉篇》:“貴,高也,尊也?!薄盾髯印s辱》:“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庇伞暗匚桓摺庇忠隇椤爸匾?,如《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月戰(zhàn)》:“間于天地之間,莫貴于人?!薄墩撜Z·學(xué)而》:“禮之用,和為貴?!庇伞爸匾庇忠隇椤爸匾暋?、“崇尚”(即“認(rèn)為重要”),如《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禮記·中庸》:“去讒遠(yuǎn)色,賤貨而貴德?!庇伞爸匾暋庇忠隇椤熬粗亍薄ⅰ白鹬亍?,如《孟子·萬章下》:“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荀子·正論》:“下安則貴上?!庇伞熬粗亍庇忠隇榫崔o,如《三國志·蜀志·張裔傳》:“貴土風(fēng)俗,何以乃爾乎?”“貴姓”、“貴庚”、“貴地”、“貴干”中的“貴”,也是敬辭,義猶“尊”。
    “貴”的詞義引申情況,可以圖示如下:
                    貴(價格高)→地位高→重要→重視→敬重→敬辭
    由上述引申圖可以看出:本義同間接引申義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種以本義為起點(diǎn)、以直接引申義為第二環(huán)節(jié)、沿著線型序列一層一層引申下去的傳遞關(guān)系。
    ③ 直接引申和間接引申舉例。在實(shí)際語言中,以本義或某引申義為中心的輻射關(guān)系,和以本義為起點(diǎn)的傳遞關(guān)系,在詞義引申的過程中是交織在一起的。這也表現(xiàn)了詞義引申的復(fù)雜性和漢語詞義的豐富性。下面,我們舉若干例子,說明直接引申和間接引申的情況:(詞的義項(xiàng)錄自《漢語大字典》)
    朝——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早晨;② 初;③ 日,天;④ 東方;⑤ 早朝;⑥ 朝見;⑦ 諸侯相見;⑧ 下屬見上官;⑨ 兒女向父母請安;⑩ 宮室;11朝政,政事; 12朝服; 13會聚;14歸附;15朝廷;16官府廳堂;17朝代,等等。
    聚——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會合,集合;② 積蓄,儲備;③ 征收搜刮財物,斂財;④ 眾,集團(tuán),一伙;⑤ 共同;⑥ 村落;⑦ 并攏。
    徒——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步行;② 步兵;③ 跟隨的人,從人;④ 徒黨,同一類或同一派人;⑤ 門人 ,弟子;⑥ 役使;⑦ 服役的人;⑧ 拘禁使服勞役,即徒刑(古代刑法名);⑨ 服勞役的犯人;⑩ 眾;11獨(dú);12僅,只;13裸露;14空;15白白地;16(貶義的)人,如“酒徒”、“暴徒”、“游手好閑之徒”。
    烈——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火猛;② 猛烈,激烈;③ 甚,厲害;④ 嚴(yán)酷,嚴(yán)厲;⑤ 食物味道濃烈,味濃;⑥ 香氣濃郁;⑦ 火光;⑧ 燒;⑨ 炙烤;⑩ 曝曬;11光明,顯赫;12威;13剛正,忠義;14功績,功業(yè);15禍害。
    驕——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六尺高的馬;② 馬雄壯;③ 強(qiáng)烈,旺盛;④ 傲慢,驕矜;⑤ 欺;⑥ 放縱,橫暴;⑦ 士卒不整肅。
    粲——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精米,上等白米;② 鮮明貌;③ 清潔,潔白;④ 盛笑貌(露齒之笑,牙齒粲然);⑤ 有文采;⑥ 明白,清楚;⑦ 眾多。
    繩——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繩子;② 繩墨,墨斗(木匠工具);③ 準(zhǔn)則,法度;④ 直,正;⑤ 度量,衡量;⑥ 糾正,彈正;⑦ 約束,制裁;⑧ 捆綁;⑨ 糾合;⑩ 頌揚(yáng),稱譽(yù)。
    精——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優(yōu)質(zhì)純凈的米;② 純潔,純凈;③ 完美,最好;④ 精華;⑤ 專一;⑥ 細(xì)致,嚴(yán)密;⑦ 精通;⑧ 精明;⑨ ?。虎?神靈,鬼怪;11明亮;12事物內(nèi)在的本質(zhì);13真氣,宇宙間的靈氣;14精神,魂魄;15精力,人的生命力;16精液;17瘦肉;18甚,很;19全,皆;20光,袒露。
    草——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草;② 割草;③ 荒野;④ 粗劣,草率,簡略;⑤ 微賤;⑥ 創(chuàng)始,草創(chuàng),起稿;⑦ 底稿,草稿。
    粗——有下列義項(xiàng):① 糙米,粗糧;② 粗糙,質(zhì)地低劣;③ 粗疏,不精細(xì);④ 粗野,魯莽;⑤ 粗大;⑥ 壯;⑦ 略微;⑧ 剛,才;⑨ 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
    等等,等等。
    (2)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nèi)容角度分析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nèi)容角度來看,詞義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由實(shí)詞到虛詞。
    ① 由具體到抽象。由具體到抽象,是指本義所指的事物十分具體,人們憑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能夠直接感覺到,而發(fā)展出來的引申義,所指對象則概括、抽象,一般只能靠理性思維去體會。例如:
    綱——本義是“提網(wǎng)的總繩”,如《尚書·盤庚上》:“若綱在網(wǎng),有條而不紊?!薄秴问洗呵铩び妹瘛罚骸耙家渚V,萬目皆張?!币隇椤笆挛锏目傄蛑黧w”,如“大綱”、“總綱”,《詩經(jīng)·大雅·卷阿》:“豈弟君子,四方為綱。”鄭玄箋:“綱者能張眾目?!薄栋谆⑼āとV六紀(jì)》:“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庇钟纱艘隇椤皣业姆ǘ取?,如《史記·淮陰侯列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庇钟纱艘隇椤凹m正”,如《韓非子·八經(jīng)》:“設(shè)諫以綱獨(dú)為,舉錯以觀奸動。”陳奇猷校注:“綱,謂紀(jì)綱,猶今言糾正?!?
    網(wǎng)——本義是用繩線結(jié)成的捕魚鱉鳥獸的工具,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币攴褐妇W(wǎng)狀之物,如五代毛文錫《虞美人》:“蛛絲結(jié)網(wǎng)露珠多,滴圓荷?!庇纱擞忠隇榉ňW(wǎng)、法律,如《老子》:“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薄妒酚洝た崂袅袀鳌罚骸拔籼煜轮W(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庇杀玖x還引申出“收容”、“搜羅”之義,如司馬遷《報任安書》:“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
    規(guī)——本義是畫圓的工具,即圓規(guī),《孟子·離婁上》:“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員(圓)?!币隇椤爱媹A”、“加工成圓形”,如《國語·周語下》:“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墨?!庇钟纱艘隇椤皥A形”,如《太玄·玄圖》:“天道成規(guī),地道成矩?!庇钟纱艘隇椤暗浞丁?,如漢王粲《詠史詩》:“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guī)?!庇钟纱艘隇椤胺ǘ取?,如《韓非子·飾邪》:“釋規(guī)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庇钟伞胺ǘ取陛椛涑鋈齻€引申義:謀劃,如《商君書·錯法》:“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guī)其功?!毙Х?,如張衡《東京賦》:“規(guī)遵王度,動中得趣。”規(guī)勸,如《左傳·昭公十六年》:“子寧以他事規(guī)我。”杜預(yù)注:“規(guī),正也?!?
    術(shù)——本義是都邑中的道路,篆形為“從行,術(shù)聲”?!墩f文》:“術(shù),邑中道也?!薄赌印て鞄谩罚骸跋镄g(shù)周道者必為之門?!币隇椤巴緩健?,如《禮記·樂記》:“應(yīng)感起物而動,然后心術(shù)形焉?!编嵭ⅲ骸靶g(shù),所由也?!庇纱擞忠瓿觥凹夹g(shù)”和“方法”兩個含義,前者如《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shù)不可不慎也?!焙笳呷纭睹献印けM心上》:“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庇伞胺椒ā币隇椤胺睢?,如《禮記·文王世子》:“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shù)也?!编嵭ⅲ骸靶g(shù),法也。”又由此引申為“學(xué)說”、“學(xué)問”,如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钡鹊取?
    ② 由個別到一般。由個別到一般,是指本義所指的是個別事物,具有特殊性,而引申義所指的是一般的同類事物,具有普遍性。例如:
    匠——本義是木工,《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币隇楦鞣N有專門技術(shù)的工人,如瓦匠、陶匠、冶匠、皮匠、鞋匠等,段玉裁說:“匠,以木工之稱,引申為凡工之稱也?!薄妒酚洝ば⑽谋炯o(jì)》:“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庇忠曛冈谀骋环矫嬖煸劵蛐摒B(yǎng)很深的人,如杜甫《陳拾遺故宅》:“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詩中“哲匠”指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
    河——本義專指黃河,《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币隇樗揽偡Q,泛指各種河流,如《漢書》顏師古注云:“冀州凡水大小皆謂之河?!薄逗鬂h書》李賢注云:“河者,水之總名也。”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特——本義是公牛,《說文》:“特,樸特,牛父也?!薄队衿罚骸疤兀蹬R??!币攴褐感坌陨螅稄V雅》:“特,雄也?!痹鞫薄读鶗省罚骸疤兀蟾敢?。”《周禮·夏宮·校人》:“凡馬,特居四一?!编嵭⒁嵥巨r(nóng)云:“四之一者,三牝一牡?!鼻鍖O詒讓正義:“特,本為牡牛,引申之,牡馬亦得稱特也?!薄疤亍边€引申為女子的配偶、對象,如《詩經(jīng)·鄘風(fēng)·柏舟》:“髧彼兩髦,實(shí)維我特?!?這是一個姑娘為追求婚姻自由而唱出的詩句,意為:那個頭發(fā)向兩邊下垂的小伙子,就是我看中了的好對象。)
    市——本義是做買賣的地方,如《戰(zhàn)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薄睹献印る墓稀罚骸半m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薄墩f文》:“市,買賣所之也?!奔醋鲑I賣所去的地方。引申為一般性的人群聚集之地,即城鎮(zhèn)、市鎮(zhèn),《呂氏春秋·仲夏紀(jì)》:“門閭無閉,關(guān)市無索。”高誘注:“市,人聚也?!庇忠曛赋鞘?、都市,如劉克莊《玉樓春》:“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钡鹊?。
    ③ 由實(shí)詞到虛詞。古代漢語中,有許多虛詞是由實(shí)詞詞義引申、虛化發(fā)展而來。例如:
    向——本義是朝北的窗戶,《說文》:“向,北出牖也?!薄跋颉笔浅泵娴拇皯?,引申出“方向”、“趨向”之義,如《國語·周語上》:“明利害之向。”《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壑圓而峽長,南北向皆有脊中互?!庇忠瓿觥俺?、“對著”之義,為動詞,如《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薄稇?zhàn)國策·燕策三》:“北向迎燕?!庇钟蓜釉~義引申虛化為介詞,或表示動作對象,如《世說新語·雅量》:“后有人向庚(子嵩)道此,庚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或表示動作方向,如李白《贈崔郎中宗之》:“日從海旁沒,水向天邊流?!钡鹊?。
    及——本義是后面的人追上抓住前面的人,《說文》:“及,逮也?!毙戾|《說文系傳》:“及前人也?!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肮什荒芡栖嚩啊!币隇橐话阈缘淖飞希秶Z·晉語二》:“往言不可及也。”韋昭注:“及,追也?!痹儆纱艘隇榈竭_(dá),《廣雅》:“及,至也。”成語“由此及彼”、“力所能及”中的“及”,即此義。又由此義引申虛化為介詞,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笨勺g為“趁著”;《韓非子·難三》:“及文公反國,披(人名)求見?!笨勺g為“直到”;《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笨勺g為“跟”、“同”。由介詞又進(jìn)一步虛化為連詞,如《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被——本義是被子?!墩f文》:“被,寢衣,長一身有半?!彼斡瘛墩谢辍罚骸棒浯渲楸?,爛齊光些?!庇杀蛔拥墓δ芴攸c(diǎn),引申出“覆蓋”之義,如《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蓖跻葑ⅲ骸氨?,覆也。”由此義引申為“施加”,《詩經(jīng)·大雅·既醉》:“天被爾祿?!编嵭{:“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臨天下?!薄稘h書·佞幸傳·石顯》:“忤恨睚眥,輒被以危法?!鳖亷煿抛ⅲ骸氨?,加也?!庇伞笆┘印庇忠隇椤霸馐堋薄ⅰ霸獾健?,如《史記·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庇钟伞霸馐堋币晏摶癁橹鷦釉~和介詞,用于被動句,如《后漢書·班超傳》:“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蔡邕《被收時表》:“今月十三日,臣被尚書召問?!薄妒勒f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頗——本義是頭偏,《說文》:“頗,頭偏也。從頁,皮聲?!币隇椤捌薄薄ⅰ安徽?、“不平”,如《左傳·昭公二年》:“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杜預(yù)注:“頗,不平?!薄渡袝ず榉丁罚骸盁o偏無頗,遵王之義?!笨装矅鴤鳎骸邦H,不正?!庇纱肆x引申虛化為副詞,有時表示程度低,義為“略微”、“稍微”,如《史記·三代世表》:“至于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庇袝r表示程度高,義為“很”、“甚”,《正字通》:“頗,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論衡·明雩》:“雨頗留,湛之兆也;旸頗久,旱之漸也?!钡鹊取?
    3   詞義引申的主要規(guī)律
    詞義是以詞的語音形式所固定下來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觀評價,以及詞在特定的使用范圍中所產(chǎn)生的意義。詞的意義內(nèi)容包括概念意義(理性意義、所指意義)和附加意義,前者主要指詞義的特征、范圍、性質(zhì)等,后者主要指詞義的感情色彩、語體風(fēng)格和社會文化意義。
    詞義的引申,實(shí)際上是在上述詞的意義內(nèi)容的某一點(diǎn)或某幾點(diǎn)上,派生出新義的過程。
    詞義的引申,主要有4條規(guī)律,即: 相似比喻、相容聯(lián)想、相關(guān)代用和相因推演。下面,我們就對此作一簡單分析。
    ① 相似比喻
    “相似比喻”反映了由詞義特征所產(chǎn)生的引申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所謂詞義特征,是指詞的意義內(nèi)容所表示的客觀事物的特征,這些特征通常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這種引申,是通過比喻即打比方的方式產(chǎn)生的。本義和引申義代表不同的事物,但它們在某一點(diǎn)上有相似之處。例如:
    斗——“斗”的本義是舀酒器,《詩經(jīng)·大雅·行葦》:“酌以大斗以祈黃耇?!泵珎鳎骸?strong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大斗,長三尺也?!标懙旅鳌夺屛摹罚骸叭?,謂大斗之柄也。”由于“斗”的外形與天上北斗七星(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quán)星、玉衡星、開陽星、搖光星)聯(lián)起來的形象相似,所以就以“斗”來比喻“北斗”,從而使“斗”引申出“北斗”之義。例如,《詩經(jīng)·小雅·大東》:“雖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節(jié)——“節(jié)”的本義是竹節(jié)?!墩f文》:“節(jié),竹約也。從竹,即聲?!倍斡癫米ⅲ骸凹s,纏束也。竹節(jié)如纏束之狀?!秴嵌假x》曰:‘苞筍抽節(jié)。’引申為節(jié)省、節(jié)制、節(jié)義字?!薄肮?jié)”的形貌特點(diǎn)是“纏束”,而“節(jié)省”、“節(jié)制”、“節(jié)義”等也都有抽象的“纏束”之義,兩者相似,所以能夠產(chǎn)生引申。
    肉——“肉”的本義是鳥獸之肉,引申指中間有孔的環(huán)狀玉器的體部?!稜栄拧め屍鳌罚骸叭獗逗弥^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睍x郭璞注:“肉,邊;好,孔?!薄叭狻钡倪@個引申義,是由比喻產(chǎn)生的: 鳥獸肢體的橫切面呈圓形,其中央圓空處為骨,骨外一圈是肉,形狀正與中間有孔的環(huán)狀玉器相似。
    ② 相容聯(lián)想
    “相容聯(lián)想”反映了由詞義范圍所產(chǎn)生的引申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所謂詞義范圍,是指詞的意義內(nèi)容所概括的客觀事物的范圍,這種范圍一般具有確定性。這種引申,是通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產(chǎn)生的,引申的結(jié)果,可以是詞義范圍的擴(kuò)大,也可以是詞義范圍的縮小。引申之后,本義與引申義的范圍具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guān)系,能夠互相容受。例如:
    柄——“柄”的本義是“斧柄”。《說文》:“柄,柯也?!薄翱拢?。”《詩經(jīng)·豳風(fēng)·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毛亨傳:“柯,斧柄也?!倍斡癫迷疲骸氨玖x專謂斧柯,引申為凡柄之稱?!薄胺脖笔侵敢磺衅魑锏谋?,引申后詞義范圍擴(kuò)大了。
    牲——“牲”的本義是供祭祀用的全牛。《說文》:“牲,牛完全也?!薄蹲謪R》:“牲,祭天地宗廟之牛完全曰牲?!币隇椤胺残笾Q”(段玉裁語),即泛指供祭祀和食用的家畜,包括馬、牛、羊、豕、犬、雞,引申后詞義范圍擴(kuò)大。
    壻——“壻”的本義是“丈夫”,即男子漢?!墩f文》:“壻,夫也。從士胥?!倍斡癫米ⅲ骸胺蛘撸煞蛞?。然則‘壻’為男子之美稱,因以為女夫之稱,《釋親》曰:‘女子,子之夫?yàn)閴??!薄皦佟庇伞澳凶又婪Q”,引申為“女夫之稱”(后代將此義寫作“婿”),詞義范圍縮小了。
    ③ 相關(guān)代用
    “相關(guān)代用”反映了由詞義性質(zhì)所產(chǎn)生的引申現(xiàn)象的一種規(guī)律。所謂詞義性質(zhì),是指詞的意義內(nèi)容所概括的客觀事物的根本屬性,這些屬性一般具有穩(wěn)定性。這種引申,是通過代用(借代)的方式產(chǎn)生的。本義和引申義代表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兩者之間有實(shí)質(zhì)性的關(guān)聯(lián)。例如:
    筑——“筑”的本義是搗土用的杵?!蹲髠鳌ば荒辍罚骸胺Q畚筑,程土物。”孔穎達(dá)疏:“筑者,筑土之杵?!币隇椤皳v土使堅(jiān)實(shí)”之義,《儀禮·既夕禮》:“甸人筑坅坎?!编嵭ⅲ骸爸瑢?shí)土其中堅(jiān)之?!边@是以行為工具代稱行為本身。
    縛——“縛”的本義是用繩索捆綁?!墩f文》:“縛,束也。”段玉裁注:“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薄八钥`之之物”即用來捆綁東西的繩索,如《左傳·僖公六年》:“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边@是以行為的名稱代指行為的工具。
    飯——“飯”的本義是吃飯,動詞。《說文》:“飯,食也?!倍斡癫米ⅲ骸霸啤骋病撸^食之也,此‘飯’之本義也。引申之,所食為飯?!薄八场敝赋缘膶ο蟆_@是以行為的名稱代指行為對象。
    內(nèi)——“內(nèi)”的本義是進(jìn)入,動詞(今字作“納”)。《說文》:“內(nèi),入也?!倍斡癫米ⅲ骸敖袢酥^所入之處為內(nèi),乃以其引申之義為本義也?!庇啥巫⒖芍?,“內(nèi)”的引申之義為“所入之處”。這是以行為之名代稱行為的處所。
    縫——“縫”的本義是用針線連綴?!墩f文》:“縫,以針紩衣也。”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币曛羔樉€縫合之處,三國魏阮藉《大人先生傳》:“獨(dú)不見手虱之處于 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這是以行為之名代稱行為結(jié)果。
    譯——“譯”的本義是翻譯人員,《說文》:“譯,傳四夷之語者?!币曛阜g行為,即“傳宣言語使相通曉也”(王念孫語)。這是以行為主體之名代稱行為本身。
    兵——“兵”的本義是兵器,《說文》:“兵,械也?!币曛赣帽鞔蛘痰娜?,即士兵、戰(zhàn)士。這是以行為工具之名代稱行為主體。
    ④ 相因推演
    “相因推演”反映了由詞義性質(zhì)所產(chǎn)生的引申現(xiàn)象的另一種規(guī)律。這種引申,是通過推導(dǎo)演繹的方式產(chǎn)生的。本義和引申義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但兩者之間有深層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例如:
    膴——“膴”的本義是無骨的干肉。《說文》:“膴,無骨臘也?!倍斡癫米ⅲ骸盁o骨則肥美,故引申為凡美之稱?!薄队衿罚骸澳?,土地腴美?!薄对娊?jīng)·大雅·綿》:“周原膴膴?!泵鄠鳎骸澳娔?,美也?!敝祆浼瘋?,“膴膴,肥美貌。”“膴”由本義引申出“凡美”之義,是由“無骨則肥美”推演而來。這是由原因推演結(jié)果。
    靖——“靖”的本義是立容安靜(站著的容貌安詳)?!墩f文》:“靖,竫(靜)也。”段玉裁注:“謂立容安竫(靜)也。安而后能慮,故《釋詁》、毛傳皆曰:‘靖,謀也?!薄熬浮庇杀玖x引申出“謀”義,是由“安而后能慮”推演而來。這是由條件推演結(jié)果。
    攻——“攻”的本義是攻擊?!墩f文》:“攻,擊也?!倍斡癫米ⅲ骸啊犊脊び洝贰ツ尽ⅰテぁ?、‘攻金’注曰:‘攻猶治也。’此引申之義?!薄肮ァ钡谋玖x是“攻擊”,但在《周禮·考工記序》“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這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攻”的目的是為了治理加工,所以引申出“治”的意義。這是由行為推演目的。
    顛——“顛”的本義是人的頭頂?!墩f文》:“顛,頂也。”由本義引申出“顛仆”、“倒下”、“從高處隕墜”之義,如《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薄蹲髠鳌る[公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薄邦崱敝詴a(chǎn)生這個引申義,是因?yàn)椤邦崬樽钌?,倒之則為最下”(段玉裁注)。這是由“正”向“反”的推演。
    賕——“賕”的本義是行賄?!墩f文》:“賕,以財物枉法相謝也。”段玉裁注:“枉法者,違法也。法當(dāng)有罪,而以財求免,是曰賕。受之者亦曰賕?!薄百g”由“行賄”引申出“受賄”之義,這是由“施(施與)”向“受(接受)”推演。
    騎——“騎”的本義是提腿跨馬?!墩f文》:“騎,跨馬也。”段玉裁注:“兩髀跨馬謂之騎,因之人在馬上謂之騎?!薄膀T”由動態(tài)的“兩髀跨馬”引申出靜態(tài)的“分腿跨坐在馬上”,這是由“動”向“靜”推演。
    觀——“觀”的本義是仔細(xì)地察看?!墩f文》:“觀,諦視也?!倍斡癫米ⅲ骸皩徶B之視也。《谷梁傳》曰:‘常事曰視,非常曰觀。’凡以我諦視物曰觀,使人得以諦視我亦曰觀,猶之以我見人、使人見我皆曰視?!薄坝^”的本義是主動的“細(xì)看”,如《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引申出使動的“讓人細(xì)看”之義,如《漢書·宣帝紀(jì)》:“饗賜單于,觀以珍寶。”這是由“主動”句“使動”推演。
    上述“相似比喻”、“相容聯(lián)想”、“相關(guān)代詞”、“相因推演”四種引申規(guī)律,在詞義引申的過程中,往往是交錯出現(xiàn)的,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引申義項(xiàng)上,可能是由不同的規(guī)律在起作用。因此,我們在考察詞義引申現(xiàn)象時,必須根據(jù)不同情況進(jìn)行具體分析。
    三、詞的假借義
    詞的假借義,是指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含義。它與詞的本義沒有任何關(guān)系,同詞的引申義也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純粹是由同音借用而得來的含義?!凹俳琛卑ā傲鶗俳琛?即“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和“古音通假”(即“本無其意,依聲托字”,也可稱為“本有其字,依聲借用”)兩類,在第一章第四節(jié)中,我們已經(jīng)詳加分析。下面,我們再舉兩個例子,進(jìn)一步說明什么是假借義:
    果——本義是樹上所結(jié)的果子,合體象形字?!墩f文》:“果,木實(shí)也。象果形在木之上?!庇杀玖x引申出五個含義:1飽足,如《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薄肮弧笔恰帮柟墓牡臉幼印薄?美,如《國語·鄭語》:“味一無果?!表f昭注:“五味合,然后可食。果,美?!?有決斷,《玉篇》:“果,果敢也?!薄稄V韻》:“果,定也?!毙鞛墩f文解字注箋》:“果,木實(shí)謂之果,故謂事之實(shí)然者曰果然,因之果敢、果斷之義生焉?!薄墩撜Z·雍也》:“由(人名)也果,于從政乎何有?”4事情的結(jié)局、結(jié)果,成語“自食其果”的“果”即此義。5成為事實(shí),實(shí)現(xiàn)。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三:“凡言與事應(yīng)曰果?!狈惭耘c事不應(yīng),就叫“未果”。《韓非子·外儲說下》:“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人名)而謀得果?!碧諟Y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庇伞俺蔀槭聦?shí)”引申虛化為副詞,表示三種含義:1終于,最終,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2果真,如《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到底,究竟,如《孟子·離婁下》:“儲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異于人乎?’”由“成為事實(shí)”引申虛化為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即“如果”、“假如”之義,《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果遇,必敗?!薄肮钡纳鲜龇N種引申義,都與本義有關(guān)。但“果”還有與本義、引申義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假借義:① 通“裹”:《靈樞經(jīng)·壽夭剛?cè)帷罚骸捌づc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2通“裸”:《周禮·春官·龜人》:“東龜曰果屬?!?通“婐”,義為“女侍”,《孟子·盡心下》:“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其——本義是“簸箕”,象形字?!墩f文》:“其,所以簸者也。……籀文箕。”由六書假借,“其”在古漢語中主要用作:1人稱代詞,可以表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它、他們)的”,如《孟子·公孫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币部梢员硎镜谝蝗朔Q,如《楚辭·九章·哀郢》:“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蓖跻葑ⅲ骸捌洌蛔鳌唷??!币部梢员硎镜诙朔Q,如《墨子·尚同上》:“天子發(fā)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薄捌渖稀奔础澳銈兊纳纤尽?。2指示代詞,意為“那”、“那樣的”,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庇袝r義為“其中的”,如《聊齋志異·狼三則》:“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3語氣詞,可以表示多種語氣,如委婉語氣,譯作“還是”,《左傳·僖公三十年》:“吾其還也。”測度語氣,譯作“也許”、“大約”,《左傳·成公三年》:“子其怨我乎?”祈使語氣,《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反問語氣,譯作“難道”、“豈”,《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等等?!捌洹钡倪@些虛詞含義,都是假借義。
    詞義問題,是古代漢語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它面廣量大,關(guān)系復(fù)雜。但只要善于判斷本義,正確把握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的關(guān)系,就能從紛紜復(fù)雜的詞義現(xiàn)象中理出頭緒,摸清規(guī)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