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許多城市,腦中風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而存活的患者又有近半數(shù)遺留有偏癱、失語等神經(jīng)功能殘疾。這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成為名副其實的威脅人們健康的“第一殺手”。
早期溶栓可拯救偏癱肢體
腦中風主要為缺血性腦中風(即腦梗塞)。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證實:超早期(3小時內)使用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進行溶栓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療效。這種藥物可以溶解血栓,挽救偏癱的肢體。但是,有資料表明,即使在醫(yī)療設施先進、健康教育水平很高的國家,能夠超早期得到溶栓治療的腦梗塞患者也不到10%。在我國tPA溶栓率在大城市還不到1%,其它地方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颊卟荒芗皶r獲得溶栓治療,主要是對腦中風緊急救治的認識不足,導致院前耽擱時間過長,錯過了超早期治療的時機。
治療應與時間賽跑
大腦是代謝非常活躍的器官,它沒有能量儲備,因此對于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腦血栓造成局部供血障礙,在血流完全中斷的缺血核心區(qū),腦細胞在幾分鐘內就開始壞死;在周圍的缺血區(qū),若不及時恢復血流,腦細胞在幾個小時內就會不可逆的走向死亡。因此,盡早恢復腦的血流十分重要,時間是挽救大腦細胞的關鍵。在90分鐘內接受tPA溶栓治療的腦梗塞患者,比在90~180分鐘接受治療的患者明顯得到更多的功能恢復和遺留更少的遠期殘疾。因此我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大腦,治療應與時間賽跑。
對中風的知識要增加
我接觸過許多因為沒有及時就醫(yī)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他們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對自己起初中風知識貧乏后悔不迭:沒有重視中風前的某些先兆,如一側肢體無力、麻木,一過性的說話不清,短暫的視物成雙等等。有的患者錯誤地認為,出現(xiàn)這些先兆后臥床休息一下就好了。殊不知休息反而會掩蓋先兆的發(fā)展變化。還有一些患者錯誤地認為是心臟病和高血壓,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和降壓藥,結果不但使病情加重,還浪費了寶貴的就診時間。腦中風是急癥,需要盡早到醫(yī)院救治。
腦出血同樣要早治
腦中風還有一大類屬于腦出血,占中風的20%~30%,半數(shù)患者死亡于發(fā)病兩天內。腦出血與腦梗塞一樣也強調超早期前往醫(yī)院就診。約有40%的腦出血患者在發(fā)病幾個小時內會持續(xù)地出血,使腦內血腫在急性期不斷擴大,從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并使其神經(jīng)功能障礙加重。超早期使用重組凝血因子的藥物,可以有效阻止腦內血腫擴大,減少死亡率,改善遠期殘疾率。這種新治療已在我國開始了初步的臨床觀察。將來它在治療腦出血方面一定會取得與溶栓治療腦梗塞一樣明顯的效果。退一步保守治療無效時,還可早期進行開顱或微創(chuàng)手術,清除血腫,挽回患者生命,減少遠期致殘率。
正確認識中風
中風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與生命。首先必須對它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對它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對中風認識模糊,甚至誤解,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中風是一種病 其實,中風不是一種病,它是中醫(yī)學上的一個病名,是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tǒng)稱或俗稱,又稱卒中。實際上中風是一類疾病,包括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塞和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等6種疾病。其中前兩種屬于出血性中風,后4種屬于缺血性中風。
中風可以預測 在前段時間,全國各地很多醫(yī)院都搞中風預測預報。主要方法是通過血里的生化指標,來判斷近期內是否會患中風。不少預測正常的,結果得了中風,許多預測可能中風的,后來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人是否患中風,或何時患中風,是體內諸因素以及與外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局,十分復雜,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準確、可靠預測手段。當然,這種預測對某些人預防中風也會有所幫助。
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風 雖然90%以上的中風發(fā)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輕人也會得中風,如中青年人有嚴重的高血壓病,照樣會發(fā)生中風。中青年人發(fā)生動脈瘤破裂的并非絕無僅有。中青年時期如不注意預防,同樣會發(fā)生中風,中風的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小,特別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青年人并不罕見。兒童偶爾也會得中風。
血壓正?;蚱驼卟坏弥酗L 血壓高者確實患中風者較多,但血壓正?;蚱偷哪X動脈硬化患者,由于腦動脈管腔變得高度狹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會發(fā)生中風。尤其是血壓偏低可導致腦血流變緩,更易發(fā)生缺血性中風。
得了中風不死必殘 過去是這樣,但近年來由于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中風的治愈率顯著提高,中風后5年生存率已達到62%左右,平均壽命已達66歲,后遺癥大為減少。
中風只能進行內科保守療法 但近年來國內外已開展了外科手術療法,而且效果較好。缺血性中風開展顱外動脈搭橋術、大網(wǎng)膜顱壓移植術、椎動脈減壓術等;出血性中風的手術適應癥是中等量出血,經(jīng)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手術主要有兩種:開顱清除血腫,還有一種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更安全。
中風治愈后很少復發(fā) 中風很容易復發(fā),復發(fā)率高達25%,而且還有多次復發(fā)者。這是因為所謂中風治愈僅僅還是臨床癥狀消失,其病理基礎——動脈硬化、高血壓與血液流變學改變,均未治愈,故應認真對待復發(fā)。特別是腦梗塞患者,如患病之后不注意預防,5年后復發(fā)的幾率是1/3。
瘦人極少得中風 常言道:“有錢難買老來瘦”,此話并不科學。身體消瘦的人也能得中風。據(jù)統(tǒng)計分析表明,高度肥胖者得中風者為34.48%,而瘦人得中風者為28.88%,并無顯著性差異。
父母親患中風,子女一定會中風嗎 中風并不是遺傳病,僅有一部分中風具有遺傳傾向。因此,中風患者的子女不必憂心忡忡。但應知道,這些人患中風的危險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為此,他們應加強自我保健,積極地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和動脈硬化等。
中風是遺傳病 這種說法不準確,因為前面已經(jīng)提到中風是一類病,所以有的中風具有遺傳傾向,而有的中風則沒有遺傳傾向。只有由動脈硬化、高血壓引起的中風才與遺傳因素有關,后天環(huán)境、社會心理因素才是發(fā)病與否的關鍵。因此,中風患者的家人不必憂心忡忡。但應指出,這些人患中風的危險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
偶爾漏服藥與中風沒關系 一些老年人常忘記服藥,覺得漏服一兩次沒關系。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誘發(fā)中風。建議中老年朋友將自己常服的降壓藥、降糖藥、強心藥等分開包裝,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服藥的具體時間,或者把每日用藥種類按時間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家中醒目處作為備忘錄。工作繁忙的朋友應備三套藥,辦公室、家里、手提包內各一套,隨時提醒自己服藥。
運動不會得中風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老年人,身體耐受能力有限,因此鍛煉身體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凌晨至上午這段時間是腦血管病的高發(fā)時刻。腦部供血比平臥時減少,如果再劇烈運動,心、腦的供血相對減少,就容易患中風。
中風病人要靜養(yǎng) 一般講只要生命體征平衡24小時以后,腦梗塞從發(fā)病后3~5日,腦出血從發(fā)?。病持芗纯祻推陂_始,就應動起來。因為中風病人靜養(yǎng),不但影響偏癱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而且還易造成廢用綜合征:癱肢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中風為何難預報
人們常想,要是中風前能夠提前知道及時預防,那該有多好。但要準確預報中風什么時候發(fā)生還很難做到。
檢測只能作參考 血液流學是目前用來進行中風預測的主要依據(jù)。通過測定全血液黏度、血液濃稠性、血紅細胞聚集性、血液凝固性等8項指標,可以了解被測者的血液流變學特性。這些指標的異常改變,被視為中風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預報時,還要考慮年齡、血脂、血糖、血壓,有無冠心病史、中風史、家庭史以及體重、飲食習慣、吸煙、飲酒等因素,并對每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給予不同的評分,最后經(jīng)過綜合評估,預測出患中風的可能性有多大。
但是醫(yī)學專家指出:在血液流變學的眾多檢測項目中,很難說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或者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中風。眾所周知,中風發(fā)生的機理極為復雜,由許多已知或未知數(shù)組成,血液流變學因素僅僅是導致中風發(fā)生諸多因素之一。就拿纖維蛋白原高者也有不發(fā)生中風,纖維蛋白原低者也有發(fā)生中風的情形。但是,血液流變學的崛起,畢竟為中風預報提供了一些理論和客觀指標,使人們看到了中風預報的曙光。
特殊人群要小心 導致中風的原因除年齡、基因背景等因素屬于不可控制、不可逆轉外,其它一些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理狀況等,都屬于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就能減少中風發(fā)生的幾率,延緩中風發(fā)作的時間。
生活方式是關鍵 要對中風進行預報,目前還沒有什么好辦法。而要減少中風發(fā)生幾率,一是對慢性病要堅持治療,二是要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風復發(fā)——可怕的“回馬槍”
中風治好了會復發(fā)嗎?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次中風治好了,但原有的發(fā)病基礎——腦動脈硬化等仍然存在,若再出現(xiàn)血流緩慢或血液黏度增加則又形成血栓而再發(fā)生腦梗塞;一旦發(fā)生導致血壓升高因素,如情緒變化、用力過猛等,就會出現(xiàn)動脈破裂而發(fā)生腦出血。中風復發(fā)非逝即殘,預防復發(fā)不可小視。
據(jù)調查,約有1/3中風病人在5年內復發(fā)。復發(fā)一次者占84%,兩次者占10%,三次者占4%。許多病人在第一次中風時,自己和家人十分重視,當好轉痊愈或病情穩(wěn)定后就放松警惕,甚至不再堅持服藥,結果導致復發(fā),因第一次中風血管和神經(jīng)已受到損害,再發(fā)時的病情則更為嚴重,傷殘加重,第三次復發(fā)時死亡率就更高。
中風病人本來已經(jīng)好轉的癥狀又復出現(xiàn)或有所加重,如頭痛、眩暈、嘔吐、講話不靈活、嗜睡呆滯、偏癱加重等,即提示中風復發(fā);也有些病人原有癥狀沒加重,而突然出現(xiàn)新生的癥狀或對側健肢也有癱瘓,則揭示腦部其他地方也出了問題,也應屬中風復發(fā)。
如何預防中風復發(fā)?定時到醫(yī)院檢查。經(jīng)常測血壓,定期復查血液指標及血脂、血糖。堅持服藥。按自身需要,服用一些活血化淤、通絡止痛的藥物,可以改善后遺癥狀,防止或消除血栓,軟化血管,保持血流通暢。控制血壓。血壓過高會引起腦出血,血壓降得太低就容易引起腦梗塞。所以,應根據(jù)血壓高低由醫(yī)生指導降壓藥物的劑量。調節(jié)生活規(guī)律,保持心情舒暢,戒酒戒煙。除做好以上幾方面外,還要注意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