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錄音軟件大比拼
很多喜歡多媒體制作的朋友,總是熱衷于體驗視頻編輯和音頻合成的樂趣,視頻領域尚有Premiere挑大梁,音頻方面就顯得十分陌生、無從下手了。在市場上眾多的音頻軟件中,怎樣選擇一款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軟件就成了當務之急。另一方面對DIY一族來說,在經(jīng)歷了3D動畫、網(wǎng)頁設計、FLASH制作等DIY階段之后,現(xiàn)在刮起的是電腦音樂DIY的旋風了,始終不想落伍的DIYer總是喜歡向新的目標挑戰(zhàn),電腦錄音就是進入電腦音樂的最直接途徑,選擇一款最容易上手的錄音軟件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當然,對想要組建個人家庭小型錄音室的專業(yè)和半專業(yè)玩家來說,錄音軟件更是這個Record Studio的基礎和核心,怎樣選擇一款功能強大、專業(yè)優(yōu)勢明顯的錄音軟件直接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砝碼。 從以上這幾方面的應用來說,基于PC電腦的錄音軟件的選擇和使用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錄音軟件的選擇范圍很大,但針對不同級別、不同要求的用戶應在不同的指導下,權衡功能強弱和操作難易后作出正確判斷,這里面可有很大的學問呢。下面我們就帶領大家走入錄音軟件的大世界,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側面分析各種軟件的優(yōu)勢和劣勢,為不同級別的用戶提供一個最實用、快捷、簡便的使用參考。 一.分門別類,群星登場 我們將以單軌錄音和多軌錄音為分界線,對兩種類型的錄音軟件進行比較,雖然他們都具有錄音功能,但在編輯操作、應用途徑等方面卻存在著千差萬別。單軌錄音,顧名思義就是指同時只能進行一個聲部(音軌)的錄制,要想進行多聲部錄制只能分別多次進行。而多軌錄音則可以同時對幾個聲部進行錄制,并能對音樂和人聲進行合成處理。單軌錄音雖然對多聲部錄制會比多軌錄音帶來更多的不便,但在編輯、修改單獨的一個音頻文件時卻顯得十分簡單,其編輯功能也普遍比多軌錄音軟件強大許多。因此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的,應該在錄音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錄音方法。 如果忽略單軌和多軌的這種特點上的差別就會造成很多用戶向筆者抱怨的錄音失敗、音質(zhì)太差、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等后果,只有區(qū)別清楚何種環(huán)境下使用哪種類型的錄音軟件才能達到預想的錄音效果,滿足你的各種錄音要求。 當然對各種錄音軟件的介紹,我們也是精選了市面上流行的、在用戶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軟件進行的,避免了一網(wǎng)打盡,泛泛而談,其根本出發(fā)點就在對用戶的實用性上。 1. 單軌錄音軟件大點兵 下面首先出場的是單軌錄音軟件,我們選擇了這個領域中的4位佼佼者,在它們閃亮登場的同時對各自的特性進行簡要概述。 (1). 強悍的Sound Forge 一說到單軌錄音立即就會從我們腦子里冒出一個震耳欲聾的名字-Sound Forge!的確,Sound Forge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已經(jīng)成為單軌錄音的代名詞,它主要以強大的功能和完善的技術支持一直以來都是獨霸這個領域,它的生產(chǎn)廠商Sonic Foundry公司也因此一夜成名,在這個行道享有"大哥大"級的待遇。 對于從事多媒體制作和專業(yè)工作室音頻應用的用戶來說,選擇Sound Forge絕對是無可厚非的,出色的性能會給你的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梢院敛豢鋸埖恼f,凡是跟聲音有關的處理,Sound Forge都能夠"通吃",套用一句時髦的廣告詞來概括它的特點,那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作不到的",更何況目前Sound Forge已經(jīng)更新到5.0的版本了(后文統(tǒng)一簡稱Sound Forge,如圖1),它的新功能更是讓你歡喜不已,在后文中我們就將以5.0為例進行介紹。 圖1:單軌錄音軟件的王者-Sound Forge 5 (2). 菜鳥的福音-WaveCN E文不好的普通電腦玩家怎么消受得起Sound Forge的滿屏"鳥語"呀,而且還都是專業(yè)的英文術語(都是跟錄音相關的),還沒看就頭大了。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操作更方便一點的,功能也不用那么強大的中文錄音軟件,讓我們這種業(yè)余票友也享受一下錄音的樂趣?當然有!下面將要登場的就是"輕量級冠軍"-WaveCN(如圖2)。這是一個由國人蘇信東先生開發(fā)的全中文界面的免費軟件(?!),發(fā)展到如今的1.4版(后文統(tǒng)一簡稱WaveCN)不僅已經(jīng)具備了所有的基本錄音、音頻操作,還加入了直接讀取、編輯Mp3文件的功能,這對于一款完全由個人開發(fā)的專業(yè)音頻軟件來說已經(jīng)是非常難能可貴了,更重要的它還是中文的! 圖2:全中文錄音軟件-WaveCN 1.4 (3). 老牌勁旅-GoldWave 當然WaveCN也不是中文錄音軟件的唯一選擇,我們不要忘了長久以來很多用戶一直鐘愛的GoldWave(如圖3)漢化4.16版(后文統(tǒng)一簡稱GoldWave)。綠色軟件的"環(huán)保"安裝方式,體積小巧的程序容量都是它帶給我們的驚喜,對要求不高的普通用戶使用它就最合適不過了。 圖3:由國內(nèi)紫砂壺漢化的GoldWave 4.16 (4). 靠插件取勝的WaveLab 如果說Sound Forge有壟斷單軌錄音軟件市場的野心,恐怕最大的絆腳石就是WaveLab 3.0了(后文統(tǒng)一簡稱WaveLab,如圖4),這與其說是兩個軟件的競爭不如說是兩種音頻效果器插件形式DX和VST之間的較量。眾所周知,衡量一個錄音軟件,除了可以簡單的把聲音錄制下來之外,怎樣進行修改、剪輯、后期合成、特效制作等都顯得十分重要,而Sound Forge支持的DX形式的效果器插件和WaveLab支持的VST形式的效果器插件就變得勢不兩立了。目前,VST形式的插件效果器越來越多,各大效果器生產(chǎn)廠商好像都有意向VST這邊靠,如果想要享受VST的各種高質(zhì)量的音頻特效的話,你還非得使用WaveLab不可。 圖4:VST領域的寵兒-WaveLab 3.0 2.多軌錄音軟件群登場 多軌錄音方面,更是"高手云集、群星閃爍"了,各個公司推出的相關軟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誓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最先亮相的就是名聲顯赫的Cakewalk Pro Audio! (1). 老瓶裝新酒-Sonar Cakewalk可以算是國內(nèi)資格最老,用戶數(shù)量最多的MIDI制作軟件,以致很多朋友一說起MIDI馬上就聯(lián)想到Cakewalk,儼然一幅業(yè)界代名詞的派頭。可是你是否知道,自從Cakewalk 6.0推出以后,錄音編輯和音頻合成功能就加入到了這個軟件之中,所以現(xiàn)在它不僅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MIDI制作軟件,更是一個全方位、多功能的音樂制作系統(tǒng),連名字也變成了Pro Audio,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它內(nèi)置的強大錄音功能,要完成我們要求的錄音效果真的就是小Case了! 目前Cakewalk在推出了9.0之后,毅然決定放棄Cakewalk的軟件商標,啟用新的Sonar名稱,推出了Sonar 1.0(用以替代Cakewalk 10.0的名稱,如圖5),其音頻功能進一步增強,我們就將以前不久剛更新至1.3版本的Sonar為例(后文統(tǒng)一簡稱Sonar),進行介紹。 圖5:Cakewalk的后續(xù)產(chǎn)品-Sonar 1.0 (2). 視頻音頻雙料王-Vegas Video Vegas這個對不少朋友顯得比較陌生的名字同樣來自Sound Forge的出品公司Sonic Foundry,它的誕生和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贏得全世界用戶的一致口碑主要還是由于其操作的簡易性,充分發(fā)揮鼠標左右鍵的配合功能,用極少的菜單命令就能完成各種操作,包你3分鐘上手 :o) Vegas的出現(xiàn)真的名副其實的可以稱得上是后起之秀,對于習慣使用Sound Forge的朋友,使用起Vegas來那更是如魚得水,操作的一致性和兩個軟件的"無縫銜接"都能給你的工作帶來更高的效率!同時Vegas不僅能夠解決你錄音的困惑,還能夠給你增添視頻編輯的樂趣,這就是我們后面將要介紹的Vegas Video 3.0(后文統(tǒng)一簡稱Vegas)。如果有人問你,哪個錄音軟件能夠化難為易,讓初學者也游刃有余?那非Vegas莫屬了! 圖6:操作簡單、上手容易的Vegas Video 3.0 (3). 專業(yè)錄音師的致愛-Sam2496和Nuendo 筆者不少從事專業(yè)錄音混音和音樂制作的朋友,總喜歡在他的PC電腦上擺弄兩個華麗的面孔,以炫耀自己的專業(yè)性和品質(zhì)的權威性,這就是功能更加強大,操作也相應復雜的Samplitude 2496(圖7)和Nuendo(圖8)。前者來自Sek‘D公司(現(xiàn)已被MAGIX AG公司收購),后者來自目前勢頭最勁的Steinberg公司(也是WaveLab的出品公司)。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公司都是德國的錄音軟件制造廠商,日耳曼人做事的嚴謹和細致在這兩款軟件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一個按鈕、推子都經(jīng)過嚴格的考究,每一條注釋、說明都顯得準確、精煉。他們代表了PC錄音軟件的最高水平,功能強大得自然沒法說了,對于專業(yè)和半專業(yè)的音頻用戶以及對錄音要求苛刻的朋友將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后面將以Samplitude 2496 6.0(后文統(tǒng)一簡稱Sam2496)和Nuendo 1.53(后文統(tǒng)一簡稱Nuendo)為例慢慢道來。 圖7:專業(yè)級別的Sam2496 2496 6.0 圖8:錄音師測最愛-Nuendo 1.53 (4). 人氣最佳的Cool Edit 最后需要特別介紹的這位叫做"Cool Edit",它也是在國內(nèi)具有廣泛的用戶群和較高人氣值的一個錄音軟件(如圖9)。它的優(yōu)勢在于集合了單軌錄音和多軌錄音兩種模式(盡管一些多軌錄音軟件也可以進行單軌音頻編輯,但卻沒有Cool Edit來得方便),也就是說通過簡單的一個按鈕就可以進行單軌和多軌模式的切換,并且在兩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不少用Flash設計動畫和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體光盤的用戶喜歡用Cool Edit進行音效處理和人聲錄制,這好像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了,他們親切的稱它為"酷編輯",由此可以看出Cool Edit是一位多方位、全才型的"明星"。后面我們以Cool Edit Pro 1.2(后文統(tǒng)一簡稱Cool Edit)為例向你做更細致的介紹。 圖9:單軌/多軌錄音功能兼?zhèn)涞腃ool Edit Pro 好了,眾明星亮相登場之后,等待的就是一場激勵的擂臺賽了。需要事先指出的是,下面的對比并不是一次軟件的評測,因為從性能上來講,Sound Forge絕對遠遠超過GoldWave、Cool Edit,而Vegas、Sonar也絕對不是Sam2496和Nuendo的對手,而我們這里的比拼用意卻不在此,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實用性!由于不同的用戶對錄音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就是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的用戶,給出他們一個選擇這些軟件的參考方案。同時,在對這些軟件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時,你還能學到它們的最基本使用方法,真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快跟我一起來吧! 二.單軌錄音,誰與爭鋒 在單軌錄音軟件的較量中,我們的幾位選手-Sound Forge、WaveCN、GoldWave、 WaveLab-已經(jīng)亮相過了,它們將在下面幾個回合中一決高低,我們也將給出最切合你心意的"裁判意見"(就是筆者總結性的吐血推薦了)。 第1回合. 錄音質(zhì)量 既然我們要用它們來錄音,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錄音質(zhì)量了。如果錄制出來的效果很糟糕,那不管其他方面表現(xiàn)再好都是毫無意義的,畢竟音質(zhì)才是第一位的。 當對同樣一段聲音片段進行麥克風錄音時,我們基本感覺不到它們四者的差別,播放的時候都能比較忠實的回放出聲音的真實效果。如果我們借助一個頻譜軟件(就是能夠圖像化的表示出聲音的各種特性參數(shù)的軟件,讓我們的判別更具科學依據(jù)),比如Pinguin Audio Meter(PG-AM)還是能觀測出它們的音質(zhì)區(qū)別的。 用Sound Forge錄制出來的聲音潤澤、飽滿又不失清晰感,在PG-AM的各項指標測試中均表現(xiàn)良好,無疑是保證音質(zhì)的最好選擇。其實,在筆者的長期研究、對比中發(fā)現(xiàn),Sound Forge采用的音頻內(nèi)部算法的確是最優(yōu)的。對于同樣一個操作,Sound Forge作用后對聲音的直接影響效果要比同類其它軟件好,這也是Sonic Foundry公司引以自豪的一點,的確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圖10:用PG-AM測試后發(fā)現(xiàn)Sound Forge的錄音音質(zhì)最好 至于其他3個軟件的錄音音質(zhì)方面,WaveLab也具有很高的專業(yè)性,Steinberg的所有錄音軟件產(chǎn)品的品質(zhì)還是很有保證的,WaveLab也不例外;WaveCN和GoldWave次之,畢竟音頻內(nèi)部算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裁判意見: 第1回合-錄音質(zhì)量的較量中,Sound Forge勝出。雖然從普通用戶的耳朵里可能不太能夠聽出它們的差別,但對準求品質(zhì)的專業(yè)級別用戶,首選還是Sound Forge! 第2回合. 運行環(huán)境 一個優(yōu)秀的軟件是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下使用并且工作穩(wěn)定,相比這4種軟件來說,WaveCN 1.4的體積是最小的,僅有一個的安裝文件一共才1.1M,用一張軟盤就可以裝下,方便于攜帶。GoldWave 4.16體積也很小,其主文件也才1.4M,并且是這4種軟件中唯一一款不需要安裝的綠色軟件。相比之下Sound Forge和WaveLab的10多M安裝容量就顯得略為臃腫了,對網(wǎng)絡上的傳播也不太方面。 另一方面,從各個軟件的硬件要求來看,Sound Forge無疑是最高的,在打開多個其他軟件的情況下同時運行Sound Forge進行錄音操作,很容易造成死機,究其原因也在于其運算會消耗掉不少的CPU資源。而WaveLab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賽揚300以下的電腦基本玩不轉,所以還是WaveCN和GoldWave要好很多,尤其是GoldWave,綠色軟件的特性決定了在任何時候使用都不會出現(xiàn)非法操作的錯誤,的確難能可貴啊! 裁判意見: 第2回合-運行環(huán)境的較量中,GoldWave 4.16勝出。其取勝的法寶就在小巧的軟件容量和零耗時的安裝,并且在低配置的電腦上也能運行自如,對于口袋里銀子不多的朋友,有特別的實用價值! 第3回合. 操作難易 功能越強大,也就意味著操作越復雜!這個道理在錄音軟件中也普遍存在,從各個軟件的菜單命令中就可以看出來。Sound Forge無疑讓所有初學者望而卻步,其繁雜冗長的菜單命令給人眼花繚亂的感覺,往往很簡單的一個操作也會在各種主菜單、子菜單中反復切查找,費時費力。 與Sound Forge類似還有WaveLab,雖然菜單命令略顯精簡,但對不熟悉音頻軟件操作的朋友來說,面對滿屏的E文操作起來還是不那么順心。對于普通用戶,最好還是選擇文中操作界面的GoldWave和WaveCN,前者畢竟是英文軟件的漢化版本,在漢化過程中很多語法、詞條中文譯名漢化得不準確,雖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軟件的用法,但對要求較高的用戶就有點雞劣的感覺了。而后者WaveCN則完全不同,它是一款由中國人編寫的中文錄音軟件,各種音樂專業(yè)術語、詞匯都解釋得比較到位(如圖11),菜單命令和鼠標操作也十分簡單,能夠讓初學者在很短時間內(nèi)學會它的使用。 圖11:WaveCN的全中文操作方式 裁判意見: 第3回合-操作難易的較量中,WaveCN 1.4勝出。初學者要想快速掌握基本的錄音方法技巧,選擇WaveCN就不會錯的。當然GoldWave和WaveCN的操作中不支持右鍵快捷菜單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o( 第4回合. 外觀界面 現(xiàn)在任何一款軟件都十分重視操作界面的美觀性,誰都不想整天對著一張"丑陋的臉蛋"工作,因此美觀的界面已經(jīng)成為了各種軟件開發(fā)商在軟件設計中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的目標,錄音軟件也不例外。 WaveLab秉承了Steinberg產(chǎn)品的一貫界面風格,在細致入微地"雕琢"每個按鈕、推子的造型同時又不失整體布局的統(tǒng)一、整潔性(如圖12),毫無疑問的征服了"評委們"的心。 圖12:WaveLab秉承了Steinberg精制的界面設計風格 在WaveLab的比較下,其它3個軟件就顯得有點黯然失色了。對于GoldWave這種容量本來就小到無法顧忌太多界面性的軟件,和WaveLab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在低擋電腦上享受GoldWave的穩(wěn)定運行的朋友又要忍受它"恐龍"的形象了 :o) 裁判意見: 第4回合-外觀界面的較量中,WaveLab 3.0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沒有太多的解釋,把它們都運行一次就一目了然了。使用WaveLab進行錄音操作,就象是在欣賞一件視覺藝術品一樣(有點夸張),絕對是一種享受! 第5回合. 特效制作 往往錄音操作不僅是把聲音錄制進去就完事了,而是要在后期對聲音進行各種處理,來制作出我們想要的各種聲音特效,這就要看錄音軟件提供的編輯手段和特效制作方法了。雖然WaveCN、GoldWave、WaveLab對常用效果的制作都能游刃有余,但相比Sound Forge細致地調(diào)節(jié)、豐富的預置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象淡出淡入、音量最大化、時間拉伸、均衡調(diào)節(jié)都效果對Sound Forge來說簡直就是小Case了,連聲場模擬、降噪、波形生成、同步設置等高級技巧也不在話下,的確象前面所講到的那樣,用Sound Forge進行音頻處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 裁判意見: 第5回合-特效制作的較量中,Sound Forge勝出!如果你不需要制作那么多復雜的聲音效果,那么選擇WaveCN和GoldWave也行,如果你想把錄音DIY進行到底,那Sound Forge是跑不掉的。 綜合意見 真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從上面的較量中可以看出,再強大的一個單軌錄音軟件都無法完全取代其他同類軟件的。其實,根據(jù)不同的錄音要求和不同的專業(yè)程度,選擇自己理想的軟件才是最重要的。對專業(yè)和半專業(yè)的多媒體制作者和錄音師來說,Sound Forge是首選,也可以考慮WaveLab,以其與后面的Nuendo多軌錄音軟件形成一個整體。對于普通初學者來說,WaveCN和GoldWave才是最理想的選擇,中文化的操作界面是它們最大的賣點! 第4回合:插件效果器的支持 錄音過后對聲音進行的各種特殊處理往往比錄音所花去的時間還要多,因為它可以彌補錄音造成的缺憾,讓聲音最美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而這種特殊處理就是依靠插件效果器來完成的,這又要說到前面提到過的DX和VST兩種效果器形式之爭了。 在幾年前,PC音頻領域還是DX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DX的效果器陳出不窮,質(zhì)量在當時看來也是十分不錯的。但隨著近兩年來德國Steinberg公司的迅速崛起,它帶來了VST效果器的全新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了DX的大片市場,目前不少頂級的插件效果器都是基于VST形式的。更讓人費思的是,支持VST的軟件(如Nuendo)使用起DX的插件來仍然游刃有余(如圖17),但支持DX的軟件(如Sonar、Sam2496、Vegas、Cool Edit)就根本不能使用VST的插件了,即使用第三方的VST to DX軟件轉換之后,仍然問題多多。 圖17:在Nuendo中各種玲瑯滿目的VST插件效果器 裁判意見: 第4回合-插件效果器的支持較量中,Nuendo勝出。目前基于VST形式的插件效果器越來越多,而且音色效果也大幅度提升,而DX的旌旗搖搖欲墜,大有被VST取代之勢。為了長遠的打算,還是投靠Nuendo吧。 第5回合:操作難易程度 凡是使用過Vegas的朋友,對它簡便的操作一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對比一下Vegas和其它軟件的菜單命令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如圖18),Vegas的幾乎所有操作都集中在鼠標左右快捷鍵上面,不用為看不懂英文命令而犯愁,錄音的過程就在鼠標的簡單活動中就可以完成,的確是初學者的福音啊。 圖18:Vegas超級精簡的主界面 同時,我們介紹的這款Vegas Video 3.0還兼具視頻處理的功能,在Video FX中提供了各種視頻特效可供選擇,最適合那種進行音頻、視頻同期合成的用戶,所有操作都十分簡單,包你3分鐘上手! 裁判意見: 第5回合-操作難易程度的較量中,Vegas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沒有同類軟件使用經(jīng)驗的朋友不妨安裝一個Vegas試試,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電腦錄音。 第6回合:使用的全面性 前面幾個回合中,都沒見到Cool Edit有什么嬌人的表現(xiàn),那為什么他還會有那么多忠實的用戶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使用的全面性。Cool Edit的功能雖然不是最強大、操作不是最簡單的,但它卻有優(yōu)于Vegas的錄音音質(zhì),高于Sam2496、Nuendo的運算速度,強于Sonar的命令體系,并且它即可以做單軌錄音軟件,又可以作多軌后期合成軟件(如圖19),其綜合實力是最強的,能夠為各種音樂、人聲的錄制提供幫助。筆者一位好友,也是中國著名吉他手李延亮的最新專輯《火星滑雪場》,就是用Cool Edit錄制出來的呢! 圖19:單軌和多軌的切換只需一個按鈕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不久推出的Cool Edit 2000與Cool Edit Pro 1.2有較大的差別,前者是一款非常業(yè)余的精簡型、民用級軟件,而后者才是絕對能夠達到專業(yè)水平的專業(yè)錄音軟件,選用時一定要將它們區(qū)別開來。 裁判意見: 第6回合-使用的全面性較量中,Cool Edit勝出。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很大的用戶數(shù)量,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于它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它能在多媒體制作、人聲錄制、視頻配樂、后期合成等各種音樂環(huán)境下都發(fā)揮出良好的狀態(tài)的,當之無愧的獲得用戶的青睞。 綜合意見 上面講到的多軌錄音軟件只是整個同類軟件領域中的冰山一角,還有太多其它多軌錄音軟件未能一一評述,而這5種軟件在國內(nèi)知名度最高,在不同層次的用戶中已經(jīng)完全普及開來了。 對于經(jīng)常制作音效、剪輯聲音素材的多媒體玩家,Cool Edit和Sonar是不錯的選擇。Cool Edit中自帶的降噪、混響等效果器會給你的聲音片段帶來更多的新奇感受;Sonar的強大MIDI編輯功能,能夠幫助你將網(wǎng)上下載的現(xiàn)成MIDI根據(jù)自己要求進行編輯后再作合成,一體化操作更方便。 對于喜歡自己動手DIY歌曲和專輯的普通音樂愛好者,Vegas能夠幫助你更快的實現(xiàn)你的夢想,簡單的操作使它更具親和力,一用你就會愛上它的。 對于家庭錄音室(Record Studio)和專業(yè)錄音棚,選擇Sam2496和Nuendo就沒錯,其軟件的品質(zhì)完全能夠達到出版級的水平?,F(xiàn)在很多著名音樂人和錄音師紛紛拋棄ProTools(一種蘋果電腦為基礎的錄音系統(tǒng),價格非常高昂)的"舊愛",投入PC的懷抱,它們就是沖著Sam2496和Nuendo來的。 四.總評 軟件是死的,人才是活的!什么樣的軟件能夠錄制出什么樣的聲音,不光靠硬件、軟件的支持,還得主要靠人們的使用。各種軟件之間不能相互取代的道理主要來源于不同用戶的操作習慣和層次要求,選擇最適合自己使用的才是關鍵。 令人興奮的是,目前電腦音頻技術隨著CPU等硬件設備的不斷更新?lián)Q代迅猛的發(fā)展起來,各種新技術、新成果不斷的涌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一派繁榮的勢態(tài)。現(xiàn)在沒有人再會低估PC音頻的技術實力,這些強大的錄音軟件都已正式批量地投入各種音樂的制作中。伴著WTO時代的到來,Steinberg、Sonic Foundry、Cakewalk等國際著名軟件廠商也都瞄準了中國的市場,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電腦錄音領域會開放出更絢麗的花朵,接出更豐碩的果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