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拿只飛鏢往報紙上的證券行情版隨便投,投中哪只都能漲。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2005年6月上證指數(shù)的998點被認為是本輪行情的引爆點,而今滬指已經(jīng)在4000點上運行多日。
滬深兩市的股票總市值也隨著股市的增長不斷突破高位。在過去不久的2006年1月份,滬市股票總市值仍然僅為24900.05億元,直到去年5月份,滬市股票總市值才突破3萬億元,達到30723.62億元。短短一年時間,股票總市值膨脹了四倍,當然,其中也要考慮到不斷發(fā)行的新股以及諸如中國銀行(601988.SH)和工商銀行(601398.SH)等超級大盤股的貢獻。
一夜暴富不再像聽來的神話,似乎變成眼見的真實。 4月13日,之前經(jīng)過長達5個月停牌的*ST長控股改復牌后,以14.36元開盤,隨后買盤洶涌,股價被逐波推高,終盤以68.16元報收,大漲850.1%。根據(jù)其今年一季報,其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金玉龍持有的49.15萬股,當日收盤市值就已經(jīng)達到了3350.06萬元。
于是,有股民開始調(diào)侃“股神”巴菲特,他的年收益率根本無法與A股的造富故事相比。按巴菲特的收益率,中國到處都是“股神”。
中國證券登記結(jié)算有限責任公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07年5月22日,滬深兩市賬戶總數(shù)達到9873.42萬戶,逼近一億戶。
大多從未經(jīng)歷過4000點高位的老股民開始擔憂股市的風險。然而,大學生、青年白領等新股民沒有經(jīng)歷過熊市挫折,表現(xiàn)得異常勇敢,甚至只要電視上或者報紙上出現(xiàn)哪只股票的名字,就會立刻有人“殺入”。
股票市場也遵循供求規(guī)律。如果供貨豐腴,股價自然下跌。如果緊俏,則搶購風行,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莊家坐莊,不過如此。在眾多老投資者擔心泡沫之際,新進的股民帶來的大量資金推動了股價的繼續(xù)上漲。
在資金推動型的股市下,指數(shù)的上漲力度越大,積累的風險也會越大。從成交指標來看,滬市日成交額突破千億元已是往事,深市日成交額早已多日在千億元之上。兩市最高突破了3000億元。乍一看,技術指標顯示了交易洶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交易額過大也顯示了市場投機程度在加大。
縱觀整個股市,沒有投資價值的個股,總是不能走得長久。有業(yè)績支撐,以及未來發(fā)展的良好預期,則最容易成為投資者青睞的對象。
比較去年以來兩市各大板塊的上漲幅度,藍籌股漲幅偏弱于市場上的題材股。但是走勢卻沒有出現(xiàn)大起大落。相比之下,ST股盡管頗受熱捧,但是這種通過消息吸引資金入場推高價格的個股,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
每一個理性投資者都清楚,只有上市公司的業(yè)績獲得了提升,股價才有上升的動力。投資者應當審慎觀察持有的個股,挖掘具有估值優(yōu)勢和成長潛力的品種。
人人都夢想成為“股神”,但是如果能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假設設定目標在獲利20%~30%即離場,這時候你已經(jīng)成為了“股神”。
一夜暴富的神話,畢竟發(fā)生幾率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