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文化(11)----教師的閱讀
作者:郭元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173 更新時間:2006-3-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國諺語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等于為自己筑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毛姆 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許多人對書籍沒有了多少興趣,能夠歸入“讀書人”之列的,也許已經(jīng)不太多了。除了學生、學者之外,教師似乎該排在“讀書人”行列的第三位了。因為,教師如果不讀書,還能去“教書”么? “讀書人”以讀書為生。閱讀不僅是“讀書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這一部分,就好比汽車沒有了燃料,好比胎兒失去了聯(lián)結母體的臍帶。對“讀書人”來說,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讀書人”之所以喜愛讀書,是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是思想的寶庫,書籍是智慧的魔盒。當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去讀書吧!書籍能夠給你智慧的啟迪,正如高爾基所說:“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當你面對困惑和苦惱的時候,去讀書吧!書籍能夠幫你解開纖纖心結,毛姆告訴你和我:“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等于為自己筑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閱讀是一種生活,閱讀是一種品質;閱讀是一種思索,閱讀是一種解脫。 閱讀有一種境界是讀出自己。書籍恰如一面鏡子,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符號和文字,而深藏在符號和文字背后的,則是思想和意義。通過符號的刺激,折射出來的是讀者的心境、心態(tài)、心緒,以及感覺、感受和感悟。同樣一本書,不同的人說讀出的意義可能會千差萬別,這是讀者閱歷差異的緣故,是閱讀目的的不同所致。我國思想家張潮曾經(jīng)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教師的閱讀,要讀出教育的知識,讀出教育的思想,讀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讀出教師的個性,讀出一個大寫的“人”。教師的閱讀需要時刻關照“教育”,關照“學生”,關照“教育場景”。教師的閱讀如果不關照“教育場景”中的人,是難以達至“玩月”境界的。 時下的教育中,教師們疲于應付繁瑣的教育教學事務,有心讀書的教師在逐步減少,有閱讀計劃的教師也在減少。即使是讀書,也僅僅是讀考試之書,讀教參之書,讀應景之書,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學校沒有成為“書香校園”,相反成為“考試地域”,太悲涼了!要真正想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那就去讀書!要真正想體味書籍的價值,一定要買書!要真正想給好朋友一份忠告,最好去送書!學校真正想造就名師,千萬要去豐富藏書! 作為教師,一生要必讀這十本書: 孔子:《論語》 盧梭:《愛彌爾》 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學生的精神世界》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坎貝爾:《多元智能教學策略----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天賦》 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 教師作為“讀書人”和“教書人”,始于讀,發(fā)于思,成于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