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懷感恩心   記得有一次去看一部電影,銀幕上出現(xiàn)了這樣的鏡頭:清晨,陽光灑進(jìn)室內(nèi),媽媽給坐在餐桌邊的兒子端來一杯咖啡,兒子微笑著說了聲:“謝謝,媽媽。”這時,坐在我身旁的兩個小觀眾不以為然地相互對視了一下,那疑惑的表情分明是在說:“這么平常,這么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氖?,還用得著說謝謝嗎?”
 這不由使我想起一個故事, 前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他的每一屆學(xué)生都要講的故事—— 有兩個行路者——爺爺和孫子在茂密的森林里走著。天很熱,他們感到渴了,于是來到一條清亮的小溪邊,俯下身喝了個夠。 爺爺說:“謝謝你呀,小溪流!”說完這句話,他從提包里拿出一把小湯勺,從小溪里挖出幾勺淤泥放在一旁。孫子發(fā)笑了,說:“爺爺,您為什么要對小溪說謝謝呢?它既聽不見您的話,又不懂得您的謝意。” 爺爺沉思不語。過了許久,他又說道:“小溪什么也聽不見。假如是狼喝夠了水,它或許也不會表示感激。可我們不是狼,是人!孩子,你可千萬別忘了這一點(diǎn)。你知道人為什么要說‘謝謝’這個詞兒嗎?你知道這個詞能使人變得精神高尚嗎?” 這回是孫子陷入沉思。 今天的少年一代是被幸福的暖流所包圍的一代。作為人類的一員,他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作為社會的一員,他們享受著方方面面的悉心照顧;作為家庭的一員,他們享受著父母的百般呵護(hù)??墒牵钟卸嗌偃嗽?jīng)真誠地對小溪對綠樹說一聲“謝謝”呢?又有多少人曾經(jīng)真誠地對父親對母親說一聲“謝謝”呢?或許,這一切給予來得太平常、太持久、太理所應(yīng)當(dāng)了,以至于忘了感動,忘了感激。 的確,這些給予是無償?shù)模^不是無限的。把大自然當(dāng)作可以不斷索取的對象,小溪和綠樹會有干枯的可能,把父母當(dāng)作可以不停為自己服務(wù)的“工具”,父母的心田也會有干涸的時候。 請記住“謝謝”這個詞吧,請經(jīng)常使用“謝謝”這個詞吧,因?yàn)樵谀愠砷L的過程中,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實(shí)在是太多了。一個懂得感謝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懂得回報的人,一個懂得奉獻(xiàn)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