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資金源源不斷進入,推動中國股市連創(chuàng)新高。但由于新資金更多來自隨時可能松手的“弱手”,股市見頂可能并不遙遠。
股市里何謂“強手”,何為“弱手”?曾經成功預測美國網絡股泡沫的美國經濟學家林賽(Lawrence Lindsey)最早提出上述概念。
林賽說,在股市見底的時候,強手進入,買入基本面好的股票。隨著市場上升,強手將手中股票拋出,而弱手開始被價格的上漲所吸引,進入股市。強手把股票大量轉給弱手后,股市見頂,跌夠了后強手再次進入。
強手之所以為強手,因為他們有先見之明,建倉成本低,不被股市短期波動所左右。而弱手后知后覺,建倉成本較高,容易惴惴不安。市場若風吹草動,最先逃跑就是他們。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這時候市場內強手開始占主導地位。以機構為代表的成熟投資者擅長進行基本面研究,使得2006年成為藍籌股價值發(fā)現年。但隨著中國全民皆股開始出現,市場逐漸走向非理性。
股市走向非理性
一個弱手占上風的市場,必然是交易量極大,波動性極強,相對不理性的市場。中國股市顯著的賺錢效應吸引場外基金蜂擁入市,股東新開戶數量出現爆發(fā)性的增長。五一長假前一周,滬深股市每日新增開戶總數接近35萬。
從交易數據來看,凈買入的主力不是基金,而是個人投資者。他們當中有拿零用錢去炒股的大學生,把房子抵押的人,還有拿出枕頭底下藏著的積蓄來炒股的小保姆。這些新投資者的錢可輸不起,股市一旦起些波瀾,他們很有可能大舉撤出。
兩年不到,股市躍升近3倍,使得投資人開始變得浮躁。2006年普通投資者告訴基金經理,我要求不高,一年回報5-10%即可。
從目前市場走勢來看,基本上是機構被散戶挾持著再往前走。這樣的市場讓不少理性的投資者看不懂。有基金在3000點左右大量賣出,但因為股市繼續(xù)違反常理地上揚,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有一家上海的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基金公司比排名、拼業(yè)績使得市場陷入求多困境。
另外價格相對較便宜的H股也開始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有理財專家透露,大陸股市處于低谷的時,大陸資金涌入香港投資港股和H股。而現在大陸市場太紅火,有投資人開始去香港市場淘便宜貨。目前兩地交易的股票中A股價格已經全面高過H股。(根據路透社報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