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徐”如今真是火,活動不斷,先是《夢想照進現(xiàn)實》開始全國大學(xué)校園行,現(xiàn)在又成為了一本新時尚月刊《25ANS》的代言人。商家看重的是她的知性美和才女氣質(zhì),32歲的老徐在經(jīng)歷過一系列蛻變之后,脫去“玉女”這一他人界定的外殼,愈發(fā)多姿多彩。 
 
 記者:如今你被這么多時尚產(chǎn)品所青睞,自己對“時尚”真正的看法是什么? 徐靜蕾:前幾天我和一個美籍華人聊天,他說現(xiàn)在中國的女人真厲害,比男人還厲害。我說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女性的地位正在往上走,所以會顯得比實際情況還要過,真到了平等的時候,反而不覺得了。我覺得真正的時尚是個性,不是說米蘭發(fā)布了今年的時尚是蕾絲,咱們就清一水全穿蕾絲,那不叫時尚,那叫傻。所有的東西都得“為我所用”,時尚雜志只是給你提供一個潮流的信息,最終一個人打扮得好不好看都得靠個性,你可以看時尚雜志學(xué)會怎么發(fā)揚自己的長處,以及回家偷偷地遮蓋住自己的短處。 記者:你現(xiàn)在經(jīng)常給時尚雜志拍片子,自己又是這么講究個性的人,看了那些拍出來的片子之后,覺得那是自己嗎?   徐靜蕾:不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不覺得那是我自己。其實我拍時尚雜志拍得很少,能不拍就不拍,人到了那地方就都變成模特了,還沒有模特身材好呢。但那種雜志的確有一些宣傳的作用,我們公司的人經(jīng)常跟我商量。但能夠拍出個性的真不多,因為所有人化成濃妝擺個Pose站在那兒都一樣……但現(xiàn)在大家都去拍……那我就有選擇性的拍一些唄,像宋娟我是比較喜歡她寫的卷首,加上又是新雜志,就合作了。 朋友說我是有自毀傾向的人 記者:作為一個三十出頭的女性,你喜歡現(xiàn)在還是年輕時的自己? 
 徐靜蕾:好多女的吧,經(jīng)常特別諞庾約旱哪炅?,或者隐瞒年龄什么的,我觉抵i婷槐匾蛭炅涫且桓鐾θ萌私景戀氖慮欏D夢依此擔(dān)皇竅顧擔(dān)蟻衷?2歲,比我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好。反而我覺得我越小活得越慘……現(xiàn)在讓我回到十幾歲,我絕對不會愿意的,沒有任何意義,一點都不好玩,沒有現(xiàn)在好玩。 記者:下一步有什么計劃嗎? 徐靜蕾:下一步啊,還正在想呢。我前三個電影的調(diào)子都比較偏暗,現(xiàn)在我想拍一部輕快一點的電影,但還沒想好故事……因為只要我自己去想,就肯定會想成挺悲劇性的故事。當(dāng)然還有之前準備的《宮里的日子》,那個也是一定要拍的。其實我想干的事情特別多,前兩天他們還勸我“干脆你出一張唱片得了”,我自己又想去讀個EMBA…… 記者:這么多,會不會混亂?。?/p>   徐靜蕾:說實話,還真是把自己弄得挺亂的。五年前的想法特別簡單,就是“我要當(dāng)導(dǎo)演,我要拍電影”。到現(xiàn)在連著拍了三個了,時間總是很緊張,現(xiàn)在開始想要放松一下,想點別的事情。包括……我有一朋友說我是有點自毀傾向的人,當(dāng)我干成了一件事的時候,差不多我就不想干了,覺得這東西沒什么意思了。 《夜宴》里的打戲沒必要 記者:以后有可能去拍大片嗎? 徐靜蕾:其實大片這個東西,就像剛剛說的辦雜志似的,比如《宮里的日子》這種,你肯定得拍成一個大片,因為它是古裝戲,錢肯定會花得很多——有時候大片的概念就是一個錢的概念。但錢多了之后,肯定會有很多商業(yè)上的限制,比如他會要求你加點武打吧,加點噱頭吧……這就挺沒意思的。其實要想賺錢,我還不如去演戲,又短,又快,又賺錢。你要真給我五千萬,我肯定天天想著“這是五千萬呀!我得給人賺回來呀!”然后你想讓我加一段武打,我還能不加嗎?但這跟我自己的想法就太抵觸了。 記者:拋開投資的方面,你覺得自己有可能把文藝和商業(yè)結(jié)合得特別好嗎? 徐靜蕾:當(dāng)然我覺得是有可能的了(大笑),但我得說服別人,別人才能相信我啊。 記者:看了《夜宴》,感覺怎么樣? 徐靜蕾:這個很難說……我覺得它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商業(yè)方面的壓力,比如說那個老臣被打死的時候,也得打得他飛來飛去?他(馮小剛)一定是受到這種壓力了,因為這樣打得飛來飛去,片花里才能好看,賣片子才能好賣。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我是做這個的,能理解導(dǎo)演都有他的難處。所以這種片子你就很難公正地評價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從我個人來說,我不喜歡看打,為了打而打就更不愛看了。 【后記】沒法再做偶像藝人的老徐 老徐真的沒辦法再做一個偶像藝人了,這么說的原因是——她已不會再去扮純情,不會一揚臉就笑得青春燦爛像一杯純凈水,不會說什么特別違心的話。她已經(jīng)這樣成熟,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為32歲的年紀而驕傲,并精心地挑選著未來有可能發(fā)生的“好玩”的事。 就像記者關(guān)于《夜宴》以及“拍大片”的問題,你可以感覺到她似乎不是特別欣賞《夜宴》,雖然同為導(dǎo)演,并不方便去評價別人的作品,但還是本著“不違心”的原則,從投資的角度分析同為導(dǎo)演的苦衷。不是隨便什么人都有這樣的道行,她同樣經(jīng)歷了很多年的磨煉,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但做藝人的先天優(yōu)勢依舊擺在那里——皮膚光潔,身形姣好,與她口中頻頻蹦出來的“32歲”似乎不是同一種概念。 從一個記者的角度來看,一個偶像藝人通常屏幕上光鮮亮麗,但與真人一接觸,總像清湯掛面一樣沒什么交談的樂趣。而一個真正有趣的人,通常屏幕上有點像清湯掛面,但與真人一接觸,才發(fā)現(xiàn)魚翅的確比粉絲勁道。徐靜蕾就像那一盤魚翅,看起來像一盤粉絲,但的確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