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新成績的一年。全區(qū)各族人民在自治區(qū)黨委、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科學發(fā)展觀,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好勢頭,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達到4801.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031.93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882.23億元,增長19.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887.82億元,增長12.1%。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1.5%、39.2%和39.3%。第一、二、三產業(y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9%、52.8%和36.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qū)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240元。
圖1 2001-2006年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GDP(億元)——增速(%)
全區(qū)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3%,其中服務價格上漲4.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3%。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上漲9.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4%。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4%。
表1 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全區(qū) 城市 農村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1.3 1.6 0.9
食 品 1.9 2.4 1.2
其中:糧食 1.0 1.3 0.6
煙酒及用品 -1.2 -0.2 -2.5
衣 著 -2.4 -2.7 -1.9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0.9 0.5 1.5
醫(y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5.6 5.6 5.5
交通和通信 -0.9 -0.2 -2.0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9 -1.1 -0.4
居 住 4.4 5.1 3.3
年末全區(qū)就業(yè)人員2760萬人,增長2.1%。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27.34萬人,比上年增加3.83萬人,增長16.3%。年末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4.15%,與上年末持平。城鎮(zhèn)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064元,比上年增加2603元,增長16.8%。
全年財政收入56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2.28億元,增長20.9%。各項稅收收入224.91億元,增長17.9%。一般預算支出728.56億元,增長19.1%。
一至四季度企業(yè)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26.58、121.74、124.84、128.06,處于景氣區(qū)間,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1.24點、2.42點、6.26點、7.90點。一至四季度企業(yè)景氣指數分別為113.85、116.02、119.11、125.39,處于景氣區(qū)間。
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yè)基礎薄弱,抵御災害能力不強,農民增收渠道不多;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較弱,產品競爭力不強,生產受市場需求約束加大;投融資渠道單一,項目前期工作滯后,新上項目難度加大;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節(jié)能減排壓力較大;就業(yè)、社會保障、扶貧開發(fā)任務還比較艱巨等。
二、農業(yè)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326.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4.6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11.9千公頃,減少2.2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838.4千公頃,增加90.8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31.8千公頃,增加37.4千公頃;桑園面積111.2千公頃,增加27.5千公頃;烤煙種植面積15.9千公頃,增加2.0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539.0萬噸,比上年增加22.7萬噸,增產1.5%;油料產量64.2萬噸,增產1.5%;甘蔗產量5924.8萬噸,增產14.9%;蔬菜產量(含菌類)2247.8萬噸,增產5.5%;園林水果產量612.9萬噸,增長7.2%,其中荔枝產量35.9萬噸,增長7.2%;龍眼產量38.6萬噸,增長1.1%;香蕉產量124.3萬噸,增長5.9%。
表2 200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萬噸
產品名稱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糧 食 1539.0 1.5
#稻谷 1202.2 1.2
#早稻 581.5 1.5
晚稻 538.4 0.9
玉米 211.9 2.2
大豆 37.8 2.4
油 料 64.2 1.5
花 生 57.2 3.7
甘 蔗 5924.8 14.9
烤 煙 2.6 29.8
蔬 菜 2247.8 5.5
園林水果 612.9 7.2
茶 葉 2.9 9.0
木 薯 187.6 8.1
圖2 2001-2006年糧食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糧食產量(萬噸)——增速(%)
肉豬出欄4042.1萬頭,增長4.9%;肉牛出欄202.7萬頭,增長7.5%;肉羊出欄275.6萬只,增長8.2%;家禽出欄71582.5萬只,增長10.9%。全年肉類總產量445.4萬噸,增長6.4%。其中,豬肉產量314.5萬噸,增長4.8%;牛肉產量18.3萬噸,增長7.7%;羊肉產量4.0萬噸,增長8.4%;禽肉產量105.5萬噸,增長11.0%。牛奶產量6.3萬噸,增長17.0%。蠶繭產量19.7萬噸,增長33.0%。水產品產量296.4萬噸,增長4.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77.0萬噸,增長1.7%。
全年木材采伐量915.9萬立方米,增長20.1%,松脂產量38.5萬噸,增長27.5%。
年末全區(qū)農業(yè)機械總動力2011.03萬千瓦,增長5.3%。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85千公頃,新增節(jié)水灌溉面積21.4千公頃。
三、工業(yè)和建筑業(yè)
全年全部工業(yè)增加值1595.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1%。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1090.82億元,增長23.8%;產品銷售率96.2%;工業(yè)新產品產值377.21億元,增長31.4%;工業(yè)品出口交貨值195.06億元,增長34.8%。
表3 2006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 標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長%
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 1090.82 23.8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 524.04 20.4
其中:大中型企業(yè) 670.64 20.3
其中:國有企業(yè) 248.85 14.3
集體企業(yè) 27.32 21.4
股份合作企業(yè) 6.96 24.1
股份制企業(yè) 542.57 26.8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yè) 215.14 26.8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yè) 49.97 32.3
其中:輕工業(yè) 378.80 17.4
重工業(yè) 712.02 27.3
圖3 2001-2006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億元)——增速(%)
從主要行業(yè)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增加值105.14億元,增長36.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yè)增加值133.57億元,增長21.1%;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增加值90.00億元,增長24.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增加值92.14億元,增長25.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yè)增加值58.05億元,增長41.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yè)增加值71.72億元,增長34.6%;農副食品加工業(yè)增加值157.43億元,增長15.5%。
發(fā)電量523.3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7.3%;鋼材產量715.31萬噸,增長37.6%;內燃機5871.57萬千瓦,增長31.4%;汽車產量51.86萬輛,增長37.5%;水泥產量3659.81萬噸,增長10.7%;成品糖產量566.02萬噸,增長12.2%。
表4 2006年主要工業(yè)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成品糖 萬噸 566.02 12.2
發(fā)酵酒精 萬升 42335.4 52.3
卷 煙 萬箱 110.00 2.9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144.88 15.6
原 煤 萬噸 680.53 -2.8
發(fā)電量 億千瓦小時 523.35 17.3
其中:火電 億千瓦小時 279.66 11.8
水電 億千瓦小時 243.69 24.4
粗 鋼 萬噸 623.48 25.6
鋼 材 萬噸 715.31 37.6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74.73 12.2
其中:電解鋁 萬噸 24.58 -0.2
鋅 萬噸 25.52 50.0
氧化鋁 萬噸 94.29 2.0
水 泥 億噸 3659.81 10.7
硫 酸 萬噸 180.25 4.9
燒 堿 萬噸 26.03 8.4
化 肥(折100%) 萬噸 102.42 21.9
內燃機 萬千瓦 5871.57 31.4
汽 車 萬輛 51.86 37.5
小型拖拉機 萬臺 13.88 17.8
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0.2,提高23.1點;主營業(yè)務收入3119.6億元,增長27.8%;利稅總額379.8億元,增長29.1%;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88.1億元,增長38.3%。
表5 2006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 標 利潤總額 比上年增長%
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 188.1 38.3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 90.20 28.3
其中:大中型企業(yè) 143.36 34.1
其中:國有企業(yè) 45.70 27.6
集體企業(yè) 2.99 93.2
股份合作企業(yè) 1.83 42.9
股份制企業(yè) 83.65 36.7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yè) 49.05 48.3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yè) 4.89 58.3
其中:輕工業(yè) 74.27 44.1
重工業(yè) 113.84 34.8
從行業(yè)看,農副食品加工業(yè)實現利潤52.5億元,增長57.8%,其中制糖業(yè)利潤44.8億元,增長48.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實現利潤26.9億元,增長39.2%;電力行業(yè)實現利潤25.4億元,增長41.6%。以上三個行業(yè)利潤合計104.8億元,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利潤的55.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yè)實現增加值2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全區(q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yè)承包建筑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13.29億元,增長76.2%;上繳稅金22.81億元,增長32.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6.03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1995.13億元,增長31.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50.91億元,增長1.7%。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170.11億元,增長29.9%;更新改造投資372.28億元,增長35.5%;其他投資82.76億元,增長38.0%;房地產開發(fā)投資369.98億元,增長29.0%。
圖4 2001-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增速(%)
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中,從投資主體看,國有單位投資804.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非國有單位投資1190.15億元,增長46.1%,其中民間投資1026.25億元,增長50.4%。從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投資49.02億元,增長14.9%;第二產業(yè)投資830.92億元,增長45.8%,其中工業(yè)投資824.23億元,增長46.0%;第三產業(yè)投資1115.18億元,增長22.6%。
表6 2006年分行業(y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行 業(yè) 投資額 比上年增長%
總 計 1995.13 31.1
農林牧漁業(yè) 49.02 14.9
采礦業(yè) 46.86 89.6
制造業(yè) 494.11 42.2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 283.26 47.3
#電力 265.87 51.9
建筑業(yè) 6.69 26.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è) 246.00 11.1
#郵政業(yè) 1.59 161.2
交通運輸業(yè) 235.54 8.5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 34.33 -
批發(fā)和零售業(yè) 33.70 37.5
住宿和餐飲業(yè) 25.32 33.2
金融業(yè) 2.67 17.6
房地產業(yè) 391.96 33.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 7.13 -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yè) 6.13 19.3
水利、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è) 216.74 15.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è) 2.23 1.7
教育 48.54 19.7
衛(wèi)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yè) 18.80 3.4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yè) 16.50 69.5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65.13 53.8
國際組織 - -
商品房竣工面積1130.46萬平方米,下降15.1%。商品房銷售額329.86億元,增長17.7%,其中住宅銷售額270.72億元,增長16.3%。房地產業(yè)完成增加值185.36億元,增長11.0%。
表7 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指 標 單位 新增生產能力
新增發(fā)電機組容量 萬千瓦 213
11萬伏及以上變電設備 萬千伏安 309.2
新建公路 公里 2401.9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136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 萬噸 606
新型干法水泥 萬噸 560
新增汽車 萬輛 15
金桂林漿紙一體化、中石油欽州煉油、香港財富集團高科技產業(yè)等93個自治區(qū)層面統(tǒng)籌推進的重點項目實現新開工;148個市級層面統(tǒng)籌推進的重點項目實現新開工。沿海基礎設施大會戰(zhàn)一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9億元,二期26個實施項目全面啟動建設。龍灘水電站下閘蓄水,洛湛鐵路廣西段、華銀氧化鋁一期等續(xù)建重大項目進度加快,百色水利樞紐、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新型發(fā)動機、柳州環(huán)城高速等37個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分城鄉(xiāng)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943.8億元,增長15.2%;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657.0億元,增長13.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01.94億元,增長10.2%;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54.74億元,增長12.8%;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158.68億元,增長20.2%;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1019.54億元,增長13.1%;聯(lián)營經濟實現零售額2.19億元,增長40.5%;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91.43億元,增長19.3%;外商投資經濟實現零售額14.13億元,增長31.6%;港澳臺投資經濟實現零售額2.91億元,增長1.44倍;其他經濟實現零售額55.28億元,增長14.8%。分行業(yè)看,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實現零售額1380.1億元,增長14.6%;住宿和餐飲業(yè)實現零售額192.3億元,增長16.1%。
從商品主要類別看,在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中,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06.35億元,比上年增長43.5%;通訊器材類零售額7.41億元,下降21.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6.23億元,下降6.8%;汽車類零售額84.22億元,增長17.2%;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0.4%;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4.4%;家具類增長2.47倍;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14倍。
圖5 2001-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增速(%)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 66.74億美元,增長28.8%。其中,出口35.99億美元,增長25.1%;進口30.75億美元,增長33.4%。實現貿易順差5.23億美元。從出口企業(yè)性質看,國有企業(yè)出口11.13億美元,增長16.5%;外商投資企業(yè)出口8.13億美元,增長27.9%;集體企業(yè)出口1.95億美元,下降5.1%;其他企業(yè)出口14.77億美元,增長36.7%。
表8 2006年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單位:億美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66.74 28.8
#一般貿易 46.68 30.3
來料加工 3.22 1.2
#出口額 35.99 25.1
#初級產品 4.55 8.6
工業(yè)制品 31.44 27.9
#一般貿易 26.78 30.1
來料加工 1.70 2.6
進料加工 3.55 29.0
邊境小額貿易 3.87 2.4
#進口額 30.75 33.4
圖6 2001-2006年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增速(%)
表9 2006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國家和地區(qū) 出口額 比上年增長%
亞洲 21.56 24.3
#東盟 9.85 18.5
#越南 7.50 16.4
#香港 3.78 25.1
日本 3.29 17.3
韓國 1.06 10.4
非洲 1.34 58.2
歐洲 6.53 17.8
#歐盟 5.96 15.3
拉丁美洲 1.14 55.9
北美洲 4.33 23.8
美國 4.07 24.0
大洋洲 1.10 33.1
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15周年紀念峰會和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圓滿成功舉辦。北部灣(廣西)經濟區(qū)開放開發(fā)全面啟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有效推動。第二屆桂臺經貿交流會和首屆兩岸共同產業(yè)市場論壇成功舉辦。我區(qū)與東盟各國、港澳臺及各省區(qū)市的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全年區(qū)外境內到位資金615.42億元,增長48.5%。實際利用外資7.11億美元,增長11.4%,其中直接利用外資4.47億美元,增長18.2%。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yè)額0.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倍。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yè)增加值256.04億元,增長8.6%。
表10 2006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運輸總量 萬 噸 44388.6 10.3
鐵路 萬 噸 9359.1 14.2
公路 萬 噸 29476.0 7.5
水運 萬 噸 5548.0 20.1
民航 萬 噸 5.6 15.6
貨物運輸周轉量 億噸公里 1326.50 10.0
鐵路 億噸公里 844.78 9.0
公路 億噸公里 275.68 6.7
水運 億噸公里 206.03 19.4
表11 2006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總量 萬 人 56204.3 7.3
鐵路 萬 人 2350.1 15.5
公路 萬 人 52175.0 6.7
水運 萬 人 1023.0 15.7
民航 萬 人 656.2 18.5
旅客運輸周轉量 億人公里 641.68 8.9
鐵路 億人公里 150.54 15.7
公路 億人公里 488.12 6.9
水運 億人公里 3.02 17.3
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684萬噸,比上年增長26.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551.6萬噸,增長31.4%。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69.9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0%,其中轎車20.70萬輛,增長29.1%。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39.41萬輛,增長17.7%。
全年完成郵電業(yè)務總量38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郵政業(yè)務總量13.72億元,增長17.0%;電信業(yè)務總量372.03億元,增長18.5%。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含接入網設備)30.7萬門,總容量達到1313.8萬門。新增固定電話用戶46.8萬戶,年末達到916.3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68.3萬戶,農村電話用戶348.0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82.0萬戶,年末達到1203.1萬戶。年末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119.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28.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2.88部/百人。
全年接待過夜境外旅游者人數167.6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外國人102.57萬人次,增長17.6%;港澳游客24.02萬人次,增長22.2%;臺灣旅客40.60萬人次,增長4.6%。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04億美元,增長22.4%。全年國內游客人數7399.67萬人次,增長14.0%。國內旅游總收入334億元,增長20.3%。國際國內旅游總收入366.2億元,增長20.3%。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金融業(yè)增加值99.93億元,增長14.4%。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971.86億元,比年初增長18.3%;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595.25億元,比年初增長17.9%。
表12 2006年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 標 絕對數 比年初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4971.86 18.3
#企業(yè)存款 1204.54 20.3
居民儲蓄存款 2946.22 15.0
各項貸款余額 3595.25 17.9
#短期貸款 1241.62 8.8
#工業(yè)貸款 404.77 6.0
農業(yè)貸款 337.08 18.5
個人短期消費貸款 7.64 183.4
中長期貸款 2259.80 24.9
圖7 2001-2006年居民儲蓄存款及其增長速度
居民儲蓄存款(億元)——增速(%)
年末上市公司(A、B股)數量到達22家,市價總值417.8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7.9%。
全年保險業(yè)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財產險業(yè)務保費收入26.11億元,增長15.3%;壽險業(yè)務保費收入46.01億元,增長7.4%;健康險和意外險業(yè)務保費收入8.45億元,增長9.9%。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25.00億元,增長47.7%,其中財產險業(yè)務賠款支出11.47億元,增長1.9%;壽險業(yè)務給付支出10.65億元,增長262.5%;健康險和意外險業(yè)務賠款和給付支出2.87億元,增長5.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37萬人,在校生38.74萬人,畢業(yè)生8.2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6.46萬人,在校生73.97萬人,畢業(yè)生20.20萬人。普通小學招生77.96萬人,在校生460.12萬人,畢業(yè)生77.41萬人。全區(qū)所有縣(市、區(qū))全部通過自治區(qū)“兩基”評估驗收,“兩基”攻堅任務提前一年完成,631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免費上學。
表13 2006年各類教育發(fā)展情況
單位:萬人
指 標 招生人數 在校生人數 畢業(yè)生人數
研究生 0.52 1.33 0.25
普通高等教育 13.37 38.74 8.23
中等職業(yè)教育 24.52 54.91 12.64
普通高中 26.46 73.97 20.20
普通初中 78.28 229.04 73.05
普通小學 77.96 460.12 77.41
特殊教育 0.20 1.35 -
學前教育 - 100.75 -
年末全區(qū)城鎮(zhèn)單位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97.10萬人,增長2.6%。國家安排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9項?!?63”計劃項目11項。高技術產業(yè)化示范工程項目4項。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427項,增長7.0%,其中應用技術成果401項,增長5.2%;軟科學成果9項,增長28.6%;基礎理論成果17項,增長54.5%。專利申請量2775件,授權專利1438件,共簽訂技術合同247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0.92億元。
十、文化、衛(wèi)生和體育
年末全區(qū)有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118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00個,文化館100個,博物館50個,各級各類檔案館139個。全區(qū)報紙出版量6億份;期刊出版量0.52億冊,下降9.9%;圖書出版量1.64億冊(張)。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5%,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88.7%。
全區(qū)共有衛(wèi)生機構9514個(不含村衛(wèi)生室),婦幼保健院(所、站)103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2個。全區(qū)醫(yī)療機構床位總數為9.7萬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13.5萬人,注冊護士4.6萬人。全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10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wèi)生技術人員4607人。衛(wèi)生監(jiān)督檢驗機構76個,增長20.6%;衛(wèi)生監(jiān)督檢驗機構衛(wèi)生監(jiān)督員(不含行政機關衛(wèi)生監(jiān)督員)2600人。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280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床位數2.2萬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衛(wèi)生人員3.4萬人,其中衛(wèi)生技術人員2.9萬人。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試點工作的縣(市)40個,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農民1214.82萬人,參合率67.14%。全年全區(qū)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fā)病人數15.2萬例,報告死亡1054人;報告?zhèn)魅静“l(fā)病率448.51/10萬,死亡率2.32/10萬。
在國際重大比賽中,廣西體育健兒在世界三大賽中獲9枚金牌,1枚銀牌,破世界紀錄1項,破世界青年錦標賽1項。體育基礎設施和群眾運動場所增加,群眾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各族人民體質不斷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總人口(包括戶口在廣西,離開廣西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49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萬人。年末常住人口(指常住廣西半年及以上的人口)471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1萬人,出生率為14.44%。;死亡人口30萬人,死亡率為6.10%。;自然增長率為8.34%。。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23。
表14 2006年人口主要構成情況
單位:萬人
指 標 年末數 比重(%)
全區(qū)總人口 4961 100.0
其中:城鎮(zhèn) 1718 34.64
鄉(xiāng)村 3243 65.36
其中:男性 2612 52.64
女性 2349 47.36
其中:0-14歲 1123 22.64
15-64歲 3384 68.21
65歲及以上 454 9.15
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5元,增長11.1%,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9.4%;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8.8元,增長11.0%,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9.6%。
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13.9元,增長2.7%。其中,食品類支出1196.1元,增長0.8%;衣著類支出79.9元,增長0.5%;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支出110.1元,增長15.3%;醫(yī)療保健類支出123.9元,增長0.4%;交通和通訊類支出239.5元,增長11.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支出198.2元,下降12.5%;居住類支出424.9元,增長11.9%;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支出41.5元,下降6.8%。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791.9元,增長5.7%。其中,食品類支出2857.4元,增長4.6%;衣著類支出477.7元,增長1.7%;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支出360.6元,下降5.0%;醫(yī)療保健類支出401.1元,增長5.1%;交通和通訊類支出785.0元,增長21.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支出850.9元,下降1.8%;居住類支出826.9元,增長12.3%;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支出232.4元,增長8.6%。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9.5%,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2.1%。
表15 2001-2006年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改善情況
指 標 單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665.7 7315.3 7785.0 8177.5 8916.8 9898.8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 1944.3 2012.6 2094.5 2305.2 2494.7 2770.5
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 37.67 40.67 40.01 44.02 42.50 42.07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 52.3 51.9 51.3 54.3 50.5 49.5
年末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減少57.29萬人。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4平方米,增長1.4%;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增長3.2%。
年末全區(qū)參加城鎮(zhèn)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人數302.70萬人,增長4.9%,其中在職職工225.61萬人,增長4.8%;離退休人員77.09萬人,增長5.1 %。參加失業(yè)保險人數222.30萬人,增長1.1%。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人數302.01萬人,增長5.7%。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1.10萬人,增長11.5%。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45.18萬人,增長2.7%。領取失業(yè)保險金人數15.02萬人,下降6.8%。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6.9萬人,與上年持平。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6.9萬人,比上年增加32.6萬人。
年末全區(qū)各類收養(yǎng)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9.8萬張,收養(yǎng)各類人員7.8萬人。城鎮(zhèn)建立各種社區(qū)服務設施1328個,其中綜合性社區(qū)服務中心101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3.6億元,籌集公益金2.3億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款0.24億元。
十二、資源、環(huán)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實際建設占用耕地0.76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1.18%。災毀耕地1.52千公頃。生態(tài)退耕15.77千公頃,因農業(yè)結構調整減少耕地21.94千公頃。查出往年建設未變更上報的建設占用耕地8.69千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fā)補充耕地10.59千公頃。當年凈減少耕地32.95千公頃,下降46.91%。
全區(qū)平均氣溫21.2℃,比常年偏高0.8℃。各地降水量在868.0-2300.6毫米,降水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呈現桂東多、桂西少,兩頭旱、中間澇的特點。全年平均降水量1515.3毫米,與常年值接近。全年水資源總量1908.9億立方米,增長9.6%;人均水資源3848立方米,增長8.8%。年末全區(qū)大型水庫蓄水總量82.05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02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308.3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227億立方米,工業(yè)用水44億立方米,生活用水26億立方米。全區(qū)人均用水量622立方米,下降2.0%。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12.4萬公頃。全區(qū)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9個。全區(qū)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qū)7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2個,比上年增加1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143.5萬公頃,下降5.3%。全區(qū)森林面積125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71%?;盍⒛拘罘e量5.1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4.68億立方米。森林生態(tài)功能等級達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積占75%。
全區(qū)供水綜合生產能力950萬立方米/日,增長4.4%。污水集中處理能力57.85萬立方米/日。污水集中處理率9%,提高0.14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35%,提高2個百分點。城市燃氣普及率79.1%,提高3.5個百分點。城市道路長度7992公里,增長5.13%。新增公共交通運營車輛580標臺。城市公共綠地面積595公頃,增長7.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9平方米,增長6.15%。
在監(jiān)測的14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占監(jiān)測城市數的71.4%;有3個城市為三級,占監(jiān)測城市數的21.4%;有1個城市為劣三級,占監(jiān)測城市數的7.2%。
年末全區(qū)建成城市煙塵控制區(qū)86個,面積1231.1平方公里,增長0.3%;建成城市環(huán)境噪聲達標區(qū)69個,比上年增加9個,增長15%;建成城市環(huán)境噪聲達標區(qū)面積達545.9平方公里,增長6.2%。
全年共發(fā)生森林火災549起,比上年下降20.2%。其中森林火警331起,一般火災218起。因森林火災造成受害森林面積1345公頃,下降45.5%。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3852人,比上年下降13.01%。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8人,下降26.6%;工礦商貿企業(yè)從業(yè)人員生產安全事故10萬人死亡人數為3.4人,下降4.0%;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6.32人,增長92.7%。全年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8895起,造成3016人死亡、11336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2787.34萬元;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5.53人,下降21.0%。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tǒng)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yè)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郵電業(yè)務總量完成額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
4、電話普及率的計算含接入用戶交換機的話機數。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萬噸
億元
%
%
億元
億元
%
%
億美元
億元
%
%
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