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杰斐遜: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宇宙新邊疆 2007-03-11
杰斐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在同時代的美國人中間,杰斐遜可以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偉人。他在許多方面都走在當代人的前頭,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光彩照人的特色。 

美國在反英獨立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不少革命領袖,但是在這些革命領袖中,惟有杰斐遜能高瞻遠矚,目光如炬,為這些獨立運動指出斗爭的方向。他在自己所寫的《獨立宣言》中,莊嚴地宣布了一個顛撲不破的民主原則: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應該享有天賦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成立政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這些天賦人權。 

這寥寥數(shù)語,不但為美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方向,而且也為美國奠定了立國精神。因此,杰斐遜不愧是美國民主的奠基人。 

此外,這也是在人類史上第一次以公開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的君主專制的黑暗制度的大膽挑戰(zhàn)。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發(fā)表的震驚世界的《人權宣言》,實際上就是在杰斐遜《獨立宣言》的直接影響和啟發(fā)下產(chǎn)生的??梢杂邪盐盏卣f:杰斐遜的《獨立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18世紀末到19世紀前期席卷歐洲的革命運動的烈火就是杰斐遜在《獨立宣言》中宣布的這句不朽的名言點燃起來的。因此,僅僅一紙《獨立宣言》就足以使杰斐遜名留青史。 

其次,在這次反英獨立戰(zhàn)爭中,革命領袖們一般只是追求一個目的:實現(xiàn)美國的獨立。但是,杰斐遜卻懷抱兩個目的:除了爭取獨立外,他還追求民主。他說得好:如果只實現(xiàn)獨立而不實行民主,就等于趕走了英國壓迫者,有來了另一個壓迫者。這樣一來,獨立戰(zhàn)爭就無任何意義了,而且還白白地流了無數(shù)烈士的鮮血。 

因此,當其他人只滿足與爭取獨立的斗爭的時候,杰斐遜卻單槍匹馬地在弗吉尼亞大力推行民主改革。他希望用弗吉尼亞的民主改革去帶動全國范圍內(nèi)的民主改革。他的希望終于實現(xiàn)了“其他各州在弗吉尼亞的推動下,先后都實行了民主改革。 

這些便是杰斐遜在革命期間特立獨行精神的突出表現(xiàn)。 
而且,當美國其他領袖們把眼光囿限在美國的革命和建國事業(yè)上面的時候,杰斐遜的眼光則突破了國界,不但希望民主在美國開花結果。而且也希望民主在全世界普遍取得勝利。他認為,在實現(xiàn)民主方面,美國應該成為全世界的楷模,以供其他國家仿效。 

再者,杰斐遜在第二次就任總統(tǒng)的演說中,還就美國的外交政策宣布了一項重要原則:“與國家交往就同與個人交往一樣,我們的正當?shù)睦?,永遠不能與我們的道德義務分離。”他的這句話,擲地有聲,意義重大。它是他的民主思想在外交上的反映。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向來都是以國家利已主義為準則的,而大國沙文主義者甚至實行“以鄰為壑”的損人利己的對外政策。但是,杰斐遜卻主張美國在外交上履行道德義務!這是何等的胸懷! 

杰斐遜關于美國成為全世界的民主楷模的思想和他的道德義務的外交思想,表明在他的思想里已經(jīng)有了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萌芽。這同樣是他的特立獨行的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 

杰斐遜的特立獨行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他那獨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上面。他的民主思想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它有一種與專制獨裁勢不兩立的激進色彩。 杰斐遜反對君主制、反對貴族特權、反對暴政比任何人都更為嚴重強烈。他甚至說過如下這樣激烈的話:“自由之樹必須時時用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灌溉。”“我在上帝的圣壇上發(fā)誓,要永遠與對于心靈的一切暴政勢不兩立。”1776年他偶然從富蘭克林那里聽到一句格言:“反對暴君,就是服從上帝。”于是他便把這句格言鐫刻在他的印章上,終身配帶,作為自己大座右銘。他反對專制、反暴政、反壓迫的思想,甚至直到臨終仍未有絲毫減弱。 
杰斐遜是這樣痛恨暴政,以致為了防止保政的出現(xiàn),他設計出周密完備的機制,提出了下述幾種辦法:第一,實行三權分立及地方分權(即聯(lián)邦制)。暴政的產(chǎn)生,關鍵在于權力,因為權力機關意味著腐化,絕對的權力意味著絕對的腐化。而實行三權分立及地方分權,就是對于權力的限制與制約。第二,限制總統(tǒng)任期。美國聯(lián)邦憲法對于總統(tǒng)任期沒有限制,一個總統(tǒng)可以連選連任下去,這就有可能演變?yōu)榭偨y(tǒng)的終身制;再進一步發(fā)展就會變?yōu)槭酪u制,從而意味著君主制的恢復。所以,杰斐遜要求限制總統(tǒng)任期,因為這樣就可以杜絕君主制的恢復及暴政的產(chǎn)生。第三,普及教育、發(fā)展教育。杰斐遜重視教育,說明他眼光高明,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因為野心家之建立獨裁,主要是利用人民的愚昧,而有文化有知識的有民主意識的人民就不會容許獨裁統(tǒng)治的建立。反之,民主政治的首要前提便是人民有知識、有文化、有民主意識。那么,人民怎樣才能有知識、有文化、有民主意識呢?只有通過教育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第四,培養(yǎng)人民的反抗精神。因為人民有了反抗精神,當權者就不敢任意壓迫人民,不敢實行暴政。 

杰斐遜的民主思想的第二大特點,便是它的包容性(Comprehensiveness)。杰斐遜主張的民主不單純是政治上的民主((代議制、選舉制、人民享受各種自由、言論、出版及信仰的自由),它也包括抑富扶貧的經(jīng)濟措施,并且與提倡道德想配合。
 
那么,杰斐遜為什么要抑富扶貧呢?這是因為他有先見之明,他預見到:在民主制度下,自由發(fā)展到極端,會導致經(jīng)濟上的不平等,最后會產(chǎn)生貧富懸殊的可悲局面。因此,他認識到民主只有與抑富扶貧的經(jīng)濟措施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縮小貧富的差距,才能真正促進人民的幸福。他為什么要抑富扶貧呢?這是因為人民的貧困主要是富人對窮人壓榨、掠奪的結果。抑富扶貧在實質(zhì)上就是用平等的原則去調(diào)和自由的原則,使得自由和平等互相補充,互相平衡。 

不僅如此,杰斐遜還進一步看到,光有政治民主和抑富扶貧的經(jīng)濟措施是不夠的。因為在民主制度下,自由的無限發(fā)展,必然出現(xiàn)強凌弱、眾暴寡、互相殘害的可怕局面,并且,飽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而淫欲的進一步發(fā)展,便是“放辟邪侈”,無所不為。為了防止和矯正這種可怕局面的出現(xiàn),杰斐遜感到法律制裁固然重要,但是拔本塞源的辦法是提倡道德,使人人講求道德。然而,與法律制裁不同,道德是政令達不到的領域,因為講求道德需要基于個人自愿,是一種自覺的個人行為,所以必須有人大力提倡才能奏效。為此,杰斐遜慨然承擔了這個責任。他研究道德意識理論,亦即性善論,目的是鼓勵人們?yōu)樯?,而?他在當政期間,還于百忙之中擠出時間研究基督教義,編寫出《耶穌的哲學》一書。退休后,他又編寫《耶穌的道德》。他剝編寫這兩部書的目的,便是宣揚耶穌的仁愛思想??傊?,他在自己的后半生,為宣揚道德不遺余力。 

杰斐遜還認識到藝術和道德的關系,認為愛好藝術和欣賞藝術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因此,他又致力于提倡藝術,其中包括古代羅馬的建筑藝術、優(yōu)美的巴洛克式庭園藝術等等。為此,他還特地為美國引進歐洲的雕刻藝術。 

他弘揚道德,也是為了使美國人民不但享受民主,而且成為有道德的高尚的人民。在美國歷屆總統(tǒng)中,只有杰斐遜認識到提倡道德的重大意義,只有他為弘揚道德付出了大量心血。 

這樣,杰斐遜的獨具特色的民主思想,是以政治民主為核心,以抑富扶貧的經(jīng)濟措施及弘揚道德為輔翼的意識形態(tài)的復合體。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民主思想好像與個人主義是分不開的。但是,杰斐遜的獨具特色的民主思想與單純的個人主義是有區(qū)別的。一方面,他維護的是以人身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為內(nèi)容的個人主義;另一方面,他反對的是損人利己的個人主義。而且,杰斐遜對于自由也作了限定。他寫道:“關于自由,我愿意說:在它充分的限度內(nèi),它是不受拘束地按照我們的意志行動,然而正當?shù)淖杂墒前凑瘴覀兊囊庵就瑫r又受他人的相等的自由所制約的限度內(nèi)的不受約束的行動。”用通俗的話來講,真正的自由應該是:既要自己活下去,又要讓別人活下去。 

除了這個獨具特色的民主思想外,杰斐遜的人生觀也有其獨具的特色。 他認為追求幸福是每一個人的天賦權利,追求幸福也是人生的目的。然而,他對于幸福這個問題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在他看來,政治自由和經(jīng)濟上的保障固然是幸福的前提條件,物質(zhì)上的享受固然是幸福的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但是,與禽獸不同,對人類來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幸福。他反對窮奢極欲,反對縱欲,而強調(diào)節(jié)欲。他反對物質(zhì)主義,反對肉體享受至上。他所珍視的,是高尚的、優(yōu)雅的精神上的享受:對藝術的欣賞,欣賞田園風光或大自然之美,與志趣相同的朋友盤桓,一個人坐下來靜靜地讀書以及在與家人團聚中享受天倫之樂等等。他特別指出: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互相體貼,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他最為向往的幸福,感人至深。他寫道:“(我是在)我的家庭的懷抱和天倫之樂中,在與鄰居的交往中,在書本中,在我的農(nóng)田及家庭的有益健康的活動中,在每一個花蕾勃然怒放所帶來的樂趣和喜悅中,在從我身旁吹拂而過的每一陣微風中,在休息或活動、思考或息念完全取決于我自己的時間和行動的完全自由中,尋求幸福的。” 

而且在杰斐遜看來,一個人只要愿意,都可以,都可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他說:“在我們內(nèi)心中最豐富的幸福的資源可以供我們和平地、安全地享受。”“防止痛苦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反求諸位己,滿足于我們自己的幸福。” 

他對于讀書的樂取有起獨到的體會。他道:“那些從我們自己身上找到的樂趣,才是聰明人所指望的唯一的樂趣,因為別人可以從我們這里奪走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算是我們自己所有的東西。因而,知識上的樂趣,有無法估量的價值。” 

在這個人生觀的指引下,杰斐遜早在1781奶奶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幻想或潛在的渴望。他幻想美國成為一個由小農(nóng)構成的農(nóng)業(yè)共和國,而把工業(yè)留在歐洲,因為他反對大工業(yè),反對資本主義。這便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國”。按照他的設想,在這個共和國里,每個人都是擁有小塊土地的農(nóng)民。他們樂天知命,自食其力,過著獨立自由的逍遙自在的生活。人們督忠厚淳樸,都講求道德,因而這也是一個互助友愛的社會。他們生產(chǎn)勞動,是為了維持一個小康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穩(wěn)定的,不像工商社會那樣時時刻刻有破產(chǎn)之虞。這也是一個以家庭為生產(chǎn)單位的社會,全家人都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可以永遠享受家人團聚之樂。與金錢至上的工商業(yè)社會不同,在這個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不是斤斤計較、得失利害的金錢關系,而是一個休戚與共、守望相助、充滿人情味的關系。 

杰斐遜的這些幻想都表達在他所寫的《弗吉尼亞紀事》一書及給友人的信里。這些文字讀起來,使人們立刻聯(lián)想到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及“桃花源詩”。因為在這個“秋熟靡王稅”的桃花源里,“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這中人間樂園會很自然地使充滿憂患的塵世中人悠然神往。 

從上面談到的杰斐遜的獨具特色的民主思想和他的獨具特色的人生觀中,吾人可以歸納出幾個思想傾向: 

第一,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杰斐遜重視的情誼和道義,而不是金錢。他認為人與人的關系是友愛的關系,而不是利害關系。 

第二,在人與物的關系上,他重人而輕物,把人放在第一位,而把物放在次要地位上。他重視人的尊嚴,他提倡民主就是為了維護人的尊嚴,因為專制獨裁同志把人視為芻狗,甚至把人當做牛馬,而民主最能維護人的尊嚴。他之對小農(nóng)制經(jīng)濟一往情深,就是因為小農(nóng)制最能保障人的獨立自由,最能維護人的尊嚴。他反對美國發(fā)展大工業(yè),是因為在他看來,大工業(yè)會把人降低到附屬地位,工人在資本家的壓榨下變?yōu)闄C器的附屬品。在大工業(yè)制度下,物支配了人,金錢支配了人。在資本主義下面,人失去了獨立存在的價值。這說明,在杰斐遜心目,人高于一切,人就是目的,而其他一切,包括財產(chǎn)甚至政府,都不過是為人服務的手段。 

第三,在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上,杰斐遜把人的精神生活放在首要地位,而把物質(zhì)生活放在次要地位。這里,他并不是完全否定物質(zhì)生活,因為物質(zhì)生活是人存在的前提,但是他反對人們沉溺在物質(zhì)享受之中而不能自拔。他最重視高尚的、雅致的精神生活,認為只有這樣,人才能和禽獸區(qū)別開來,才能不虛度這一生,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 

以上三個思想傾向綜合起來,就是杰斐遜的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humanism)”,它既可以譯成“人道主義”,有又可以譯成“人文主義”,但是,我覺得譯成“人文主義”,最為恰當,因為人文主義不但包涵人道主義,而且也有文化的內(nèi)涵。 

杰斐遜不但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學者,一位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學者。他學問之淵博,在同時代的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 

關于杰斐遜的學問,卡爾•列赫曼作了最為公允的評價。他說:杰斐遜不僅在同時代的美國,而且也在同時代的歐洲,是最為博古通今,最為多才多藝的人物。在歐洲,只有哥德堪與他比肩而立。 

但是杰斐遜并非生爾知之的圣人,天才加勤奮玉成了他這樣杰出的人才。他之勤學是異于常人的,讀書是他最大興趣。他說過:假若沒有書,他是無法生活下去的。他于書無所不讀,手不釋卷,博覽群書。 

杰斐遜之刻苦讀書,并不是為了追求名利,而是有著他的高尚的目標的。他是希望通過讀書來陶冶自己的人品道德,并且培養(yǎng)為人民謀福利的能力。正如他自己說的,他讀書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杰斐遜不但是杰出的思想家和學者,而且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政治家。他不但長與外交,因而為國家建立了豐功偉績。 

作為總統(tǒng),杰斐遜充分地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風度。 

第一,他雖然是一位學者兼思想家,但是他一旦從政,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扎扎實實地埋頭于政務早上臺后,他一開始就提倡平民作風,反對擺架子,反對排場。呀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人。在內(nèi)閣里,他從不以長官自居,遇事總是和閣員商量,能以理服人,勇于納諫。他當州長,當國務卿,當總統(tǒng),都沒有個人榮耀感,沒有權力欲,更沒有以權謀私。在擔任總統(tǒng)時,他只是感到個人責任加重了。如何恪盡職責,如何為人民謀福利,如何維護民主,是他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作為國家元首,他遵紀守法,一切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從來不讓行政機關凌駕于人民代表機關之上。他清正廉潔,禁絕納賄。終其一生,他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在美國革命領袖中,參加土地投機者比比皆是)。而且,他從來不玩弄政治陰謀,不勾心斗角。他一直堅持主張實行公平選舉,反對選舉舞弊,光明正大是他為政原則。更可貴的是,他雖然受到人民的熱烈愛戴,但是他始終以人民的公仆自居,堅決反對個人崇拜。 

第二,他的施政方針,一切以人民的愿望及要求為依據(jù),決不自己另搞一套。 作為思想家的杰斐遜,在當選為總統(tǒng)后,本來是想大有作為的,想把自己的思想主張和政治抱負全部付諸實踐,但是他又想到:一個人不管他有多么美好的政治綱領或改革計劃,他沒有權利把它強加于人民;他在施政時不但應該照顧國民的承受能力(他曾說,為國民做好事不能超過國民的承受能力),而且也應該按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去做,因為他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什么救世主。 

雖然如此,他的政績還是輝煌的。他在財政上實行了大膽的改革,體現(xiàn)了抑富扶貧的原則。他實行精兵簡政的措施,這表現(xiàn)了民主的精神,因為政治民主要求削弱國家機器。 

他的更大的、發(fā)生持久影響的政績有二:一是合并路易斯安那。美國獨立后的領土只局限在大西洋與密西西比河之間。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闊土地稱路易斯安那,它原來是西班牙的土地,1800年西班牙把它轉讓給了拿破侖的法國。1803年美國合并了路易斯安那,于是美國領土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美國之合并路易斯安那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是少有的奇跡。因為它的合并不是通過血腥的侵略戰(zhàn)爭,也不是靠欺騙手段,而是用金錢從拿破侖的法國手中購買到的。這就是說:這次合并是靠和平的外交手段實現(xiàn)的。這是合乎杰斐遜的一貫思想的,因為他歷來主張:除非萬不得已,決不訴諸武力。 

二是他在鞏固美國民主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但是歷史學家們一般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獨立宣言》和聯(lián)邦憲法在理論上和法律上為美國的民主打下了基礎。但是,在建國后,在華盛頓和亞當斯當政期間,他們保留了君主制度的大量殘余;漢米爾頓在擔任財政部長時,依靠賄買手段控制了理發(fā)機關,從而破壞了三權分立的憲法原則,并且實行了掠奪人民的財政政策聯(lián)邦黨人在亞當斯擔任總統(tǒng)期間,不顧憲法的規(guī)定,實行了壓制人民言論、出版自由的政策(《煽動暴亂法》)。這一切,使得美國偏離了民主的軌道,并且朝著帶有君主制色彩的金融商業(yè)寡頭統(tǒng)治下的集權體制方向劃下去,盡管它在表面上披著共和國的外衣。 

杰斐遜在上臺后,從容不迫、不動聲色地把美國重新引上民主的正軌,并且進一步鞏固了美國民主。 
他首先從國家生活中掃除了一切君主制遺跡,因而縮小了當政者與人民之間大距離。侵犯人民的言論、出版自由的法律被廢除了。漢米爾頓通過賄買手段控制立法機關的現(xiàn)象成為歷史的陳跡;而且,其掠奪人民財政的也被保護人民利益的財政政策取而代之。杰斐遜還恢復了憲法規(guī)定的三權分立原則,并嚴格地遵守了這個原則。他在憲法的構架內(nèi)建立了總統(tǒng)與國會之間的合作關系。 

杰斐遜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道德家。 

如前所述,杰斐遜為了弘揚道德做了大量工作。他不但是道德的弘揚者,也是道德的實踐者。他能以身作則,把道德規(guī)范付諸實踐,他在家里是一個模范丈夫、模范父親、慈愛的祖父,并且對兄弟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對朋友也以情誼為重。他提拔獎掖后進,不遺余力。更難能的是,他的仁愛不僅施于親近的人,而且也施于一般人。他同情窮人,時常施舍窮人。他出使法國時,時常到尋常百姓家去了解人民的疾苦。他是以悲天憫人的懷抱同情人民的。他的民主思想及施政方針都是以愛民為出發(fā)點的。 

對于政治家來說,有私人道德與政治道德之分,杰斐遜是二者兼?zhèn)涞?。可以說,杰斐遜在道德上是一個完人。 

這樣,杰斐遜是一位集杰出的思想家、杰出的學者、杰出的政治家和杰出的身體力行的道德家于一身的稀世偉人。 

杰斐遜以他的豐功偉績澤及美國人民,美國人民迄今對他有甘棠之思是自不待言的。更為重要的,他是一種精神力量。他的深厚的民主思想,是他留給美國人民及全世界人類的重要的寶貴遺產(chǎn)。他的人格魅力對后世一直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他的人文主義對于金錢萬能、人欲橫流和崇高物質(zhì)主義的當今世界,會發(fā)生針砭作用。 

如果回過頭來,把杰斐遜和中國歷史上的子產(chǎn)、諸葛亮、文天祥、方孝儒相比的話??梢钥吹剑核麄冊诒憩F(xiàn)的形式上或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行為、思想和業(yè)績都體現(xiàn)了孔子所提倡的“仁”字。 

像杰斐遜這樣歷史巨人,我是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心情仰慕欽佩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