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崇孔、尊孔、拜孔,把孔夫子當(dāng)作中華民族惟一的精神之父,更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陽光,如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現(xiàn)在,我要反過來說:“正為有仲尼,中華無光明。” 過去,為孔夫子評功擺好的是歷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的確,從他們利益的角度來看,孔夫子確實是偉大至極。因為,正是有了孔夫子及其《論語》中種種獨斷的觀念,當(dāng)它們被灌輸入并嚴(yán)密抓牢歷代中國文人,進而“天下”中國全體老百姓的頭腦之時,人治的專制制度就將在中國固若金湯,永世不變,萬古長存。用董仲舒的話來說,即:“天不變,道亦不變。”這里的“道”,正是孔夫子的“正”“道”,后面還會說到。兩千多年來的中國歷史嚴(yán)重地證實了這一點。 但今天,當(dāng)我從一個要求人格平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應(yīng)恰恰相反,孔夫子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他嚴(yán)重地阻礙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進化和發(fā)展之道。 孔夫子之“罪”究竟是什么呢?我可以告訴大家,是他和他的種種獨斷的觀念(通過歷代“獨尊儒術(shù)”的帝王和御用文人),嚴(yán)重地折斷了中國人作為真正“人類”的精神的“脊梁骨”。 人類精神的“脊梁骨”是什么?我前面的文章已經(jīng)為此進行了大量的鋪墊,即人類堅持真理的意志和認識真理的能力。按照中國古代圣人老子的說法,即他的《道德經(jīng)》中的道德。什么是老子的“道”,我前面已經(jīng)談到,老子的“道”是真理之道;什么是老子的“德”,老子的“德”即循其“道”之所“得”,或按照“真理”而行所“得”到的知識和能力。 稍有一點現(xiàn)代哲學(xué)知識的人們都顯然知道,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道”,指的是人類精神的本體,“德”則指的是本體之“用”,是循道而行之“得”,也即因道而“得”到的實踐知識和能力。 讀過孔夫子《論語》的人們也同樣顯然知道,孔夫子《論語》中的“道”是“正”道,更是“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所謂“忠”是人們的“安分守己”,所謂“恕”是人們的“推己及人”),最后更歸納為“仁義”之“道”,孔夫子的“德”因而也只能是循其“仁義”之道之所“得”。顯而易見,“道”在孔夫子這里,明顯不同于老子,他已從根本上與人類精神的“本體”無關(guān),而完全變成了人類精神終極的“目的”。所謂“仁者愛人”,明顯是“目的”,是情感的追求,而決不是意志的先驗的認定,因而決非“本體”。眾所周知,“本體”是先驗的固有,是屬于“過去”的自然而然的“根本”,是人類生存包括認識的起點、出發(fā)點;而“目的”則是屬于“未來”的東西,它決不可能作為人們生存的起點,更不應(yīng)是人類認識的出發(fā)點??墒瞧追蜃蛹捌洹墩撜Z》,卻要求中國人從“目的”出發(fā),去達到復(fù)古,也即恢復(fù)“三代”“過去”的“目的”。這種從“目的”到“目的”的荒唐的“道”,事實上也是一個極其荒唐的錯亂的“邏輯”,兩千多年來,竟然沒有一個中國人表示質(zhì)疑,或者不敢質(zhì)疑。 事實上,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心目中的道德全都只是孔夫子所“教導(dǎo)”的“仁義道德”,而根本就不是老子原本意義上的“本體”的自然“道德”。 我親愛的同胞們,千萬別小看了上述孔夫子與老子之間關(guān)于“道德”認識的差別,它們決不只是差別,而是根本的對立,截然相反的對立。從今天人類理解能力的水平看,顯然老子的“道德”是真道德,是真正可以逐漸演變?yōu)槿祟惿鐣砉碌恼娴赖?。從哲學(xué)的意義上看,老子對道德的理解,實際上比《摩西十誡》還更先進、更智慧,更具有文明的前瞻性。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孔夫子對老子的嚴(yán)重的遮蔽,甚至蓄意的篡改??追蜃佑盟拇蛑?#8220;仁義”招牌的偽道德篡改了老子的真道德。說白了,由于孔夫子對老子的遮蔽和篡改,更由于漢代以來人們的“獨尊儒術(shù)”,中國人兩千多年來,事實上早就已經(jīng)是一個喪失了真道德的民族了。按照我前面的推論,喪失了真道德,其實就是被折斷了人類精神的“脊梁骨”。 很請楚,正是因為有了孔夫子以及后來的“獨尊儒術(shù)”,所以中國人早就是一個被折斷了人類精神“脊梁骨”的民族了。一個被折斷了精神的“脊梁骨”的民族,能夠在歷史中變得聰明起來嗎?能夠不斷推進自己的精神文明向前發(fā)展嗎?而從反面看,正是因為中國人早就被折斷了精神的“脊梁骨”,所以中國人永遠都只能變得愚昧,永遠都只能擁有最落后、最不人道的人治的專制制度。 這種罪應(yīng)該判歸誰?我認定,首先且必須判歸孔夫子。這是因為,孔夫子及其《論語》,也包括被他刪“正”的《六經(jīng)》,正是使中華民族變得愈來愈愚昧、愈來愈衰弱、愈來愈非人道的淵藪。正是因此,我稱孔夫子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
|
|
來自: 宇宙新邊疆 > 《學(xué)術(shù)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