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這樣的想法是否妥當,只是愿意和朋友們分享。
或許是與生俱來的一個愛好——我喜歡讀每一個人,在任何可能的機緣里。
比如昨天下午,在街上,我看到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男子,窩坐在白家莊過街天橋東側(cè)的橋墩處,衣衫襤褸,嘴邊掛著食物的碎渣,黑黑的手攥著吃的,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風(fēng),很大。估計當晚,那里就是他的“家”。
我并不可憐他——不管他是緣由什么,落魄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我也并不厭棄他,盡管他讓美麗的街道,表現(xiàn)出一些不完美。
我仿佛靜靜地看見——他的童年:一個純純的小男孩兒,貧窮或富貴,他都簡單地接受下來,不大的腦瓜兒里,歡笑、奔跑和玩耍,一定占據(jù)了許多的地方。
因此,在這個層面上,我沒有理由厭煩或唾棄他,也沒有必要可憐他。盡管當前,他自有他現(xiàn)在的理由。
童年的影像閃過之后,我的腦際,出現(xiàn)了一個閉眼的他。在那一刻,他將安靜地了無牽掛。這樣的狀態(tài),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一點不想躲避他。
如果真的有緣相識,我愿意聽他的故事。并非為了獵奇,因為早已明了:所有的故事都是愛恨情仇,還有什么更驚奇的?
只是我知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許多故事缺少的,恰恰是善意真誠的聽者。
比如,對于死刑囚犯,我會設(shè)想她的媽媽。在母親眼里,他的兒子,確實犯了一些錯誤,只是懇求政府,再給一次改過的機會。同樣在我看來,這個死刑囚犯,依然是那個拽著母親衣襟的小男孩兒,善良和孝順,一定深埋在他的心底。只是沒有機會,再向我們展示。
比如,對于婚外戀者,我很愿意讀懂他——內(nèi)心的煎熬與掙扎。讓我們充分地相信吧,如果不是許多的理由和無奈,,他依然會是那個發(fā)乎情、止乎禮,愛女孩子勝過愛自己的純情少年。
比如,對于做事不太上路的人,我會痛惜他的狹隘,或者他的懶惰,或者他的笨拙。但是,我沒有理由不接受他。如果相遇的話,也沒有理由不對他微笑。因為他依然只是一個曾經(jīng)的小男孩兒,未來的一個無可奈何的小老頭兒。他自己只要按他的方式去活著,走過這一生就好了。不就是一輩子嗎?誰都不容易呀。
比如,對于我自己,我會自戀,亦會自卑。我會智慧有時,也會笨拙常在。大家不是依然對我很寬容、很關(guān)心嗎?我是昨天那個語文老師喜歡的小女孩兒,也是明天那個白發(fā)蒼蒼、拄著拐杖、需要別人攙扶的老太婆,我到底愛她們當中的哪一個呢?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沒有特別的愛恨與情仇、好壞與對錯,亦沒有所謂的高貴與卑微、優(yōu)越與低賤,更沒有清晰的美麗與丑陋、青春與年邁。
我的興趣,只是盡量地站在你所在的位置,充滿善意地,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