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手”是監(jiān)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無論換屆前后,對一把手的監(jiān)督都是監(jiān)督中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一把手’的監(jiān)督效果是最不好的”、“‘一把手’監(jiān)督難……”,是所有被采訪干部的共同心聲。 甄杰說,“幾乎啥事都是‘一把手’說了算”,對“一把手”的監(jiān)督,現在來看效果是最不好的,也就很難在監(jiān)督問題上取得突破,形成監(jiān)督合力也就無從談起。 “‘一把手’在本部門是難以監(jiān)督的,因為平級沒法監(jiān)督,底下又不敢監(jiān)督,所以才造成了這么多大案、要案、窩案。”干了幾十年紀檢工作的武紹國這樣說。撫順市新撫區(qū)紀委常委、監(jiān)察局副局長崔志有也表示,在基層辦個案子很難,阻力大,如果沒有“一把手”同意,案子就難辦成。 之所以對“一把手”監(jiān)督難,主要是賦予“一把手”的權力過重,而責任追究制度又沒有相應真正建立起來。記者在遼寧、北京、江蘇等地采訪,相關人士均表露了這樣的觀點。 沈陽市委組織部干部監(jiān)督處處長孟憲杰說,目前賦予“一把手”的權力過多,尤其表現在任用干部時,發(fā)揮班子的整體作用,難度大,做到民主集中制,也非常難。 遼寧、江蘇的一些負責監(jiān)督工作的人士還指出,目前在省里,提拔干部實行全委會票決制,避免了少數人說了算,在縣區(qū),實行常委會票決制,決策發(fā)揚民主,這的確是個進步,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咋“決”,而是干部的“初始提名權”在誰手里。 孟憲杰說,“一把手”才有“初始提名權”,但干部出事了,想追究責任卻找不到人。他認為,在推薦干部人選上,應該搞署名推薦。甄杰也認為,最好的監(jiān)督是公開,尤其是黨務公開,應該穩(wěn)妥推進,但目前這項工作推進的力度非常有限。 今年,遼寧一南一北有兩個“市委(副)書記”落馬,分別是原撫順市委書記周銀校和原葫蘆島市委副書記李春枝。記者注意到,二人均犯受賄罪,受賄的原因也基本相同,那就是利用手中分管人事任免的權力、尤其是“初始提名權”大肆斂財。因收受賄賂120多萬元而于今年8月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4年的周銀校,公訴機關指控的8筆受賄行為均被法院予以認定,其中的6筆源于干部的升遷、調轉。周銀校的通常做法是:拿到錢后,應行賄者想得到某個“位置”的要求,伺機找到市委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說“某某人適合哪個位置,你們去考察一下”。礙于“一把手”的特權,周銀校的這個“初始提名權”幾經周折,最后經過“陽光操作”終于變成“某某局長”的產生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