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與法律基礎(ch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四章第二節(jié)第二目“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主要內(nèi)容”中有這么一句話:“老子以江海處下而為百谷王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自伐’、‘自是’。”(見該書第70頁)此言出自《老子》。這里的“谷”指河流;“矜”:自大,自夸;“伐”:自夸;“是”:對。“百谷王”:百川之王;“自矜”:自尊自大;“自伐”:自夸功績;“自是”:自以為是。
            《老子•第六十六章》有言:“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兩山之間為“谷”,也指山澗,即兩山之間流水的溝。在這里是指河流。意思是,大江大海能匯聚容納百川流水,是因為它所處低下,便為百川之王。《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思是說,自以為能看見的是瞎子,自以為聰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勞無功,自高自大的不能為首。《老子•第二十二章》寫道:“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這是說,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正因為不爭不競,天下沒有能與之爭競的。古人說“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話,豈是虛構(gòu)的嗎?那確實得成全者,天下便歸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