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慶祝世界經濟4年來的出色表現(xiàn),另一方面警告大好時光可能會慘淡收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年會本周末將在新加坡召開。在此之前,拉詹先生在倫敦接受了《金融時報》采訪并在本報今天的報紙上撰文。他的觀點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及其前景比先前更為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透露了對經濟所作的部分預測(《金融時報》上周發(fā)表了這些內容),它們顯示,該組織預計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為5.1%,而相比之下,該組織于今年4月所作的上一次預測為4.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將于今天發(fā)表,屆時有關上述數(shù)據(jù)和拉詹想法的真實性將得到證實。該基金組織預計,2007年,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將減速,但隨著新興國家的經濟蓬勃發(fā)展,世界經濟仍將增長4.9%。 拉詹先生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達了一種新的憂慮,即隨著新的政策改革陷入停滯,一度支撐了世界經濟的生產率增長可能會逐漸消失。 “我目前看到的情況,是政策改革的緊迫性還相當?shù)停?#8221;他表示。 一種日益高漲的預測是,全球經濟明年將出現(xiàn)衰退。對此拉詹并不認同。“風險是雙方面的,”他表示。通脹和美國經濟放緩是美國的風險。“關鍵問題是,經濟放緩是否足以壓制通脹壓力,或是否需要進一步升息。” 但在拉詹看來,最主要的問題仍是不斷擴大的全球貿易失衡。它導致美國背負巨額貿易逆差,而中國、石油出口國和日本則相應獲得了大量盈余。 過去18個月中,國際貨幣資金組織曾警告說,無序解決這些失衡,會使美元大幅貶值、全球利率大幅上升和全球經濟衰退,從而增加金融市場紊亂和保護主義再度抬頭的風險。 該組織呼吁,美國應減少預算赤字,歐洲和日本應加快內部經濟改革,中國要推動國內消費并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其余亞洲國家應加大投資力度,以及“亞洲新興經濟體增加匯率彈性”,即委婉地敦促中國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