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大學(xué)畢業(yè)生,到外企應(yīng)聘,寫了一封十分謙虛的自薦書,自云種種不足,以求獲得好感。不料,洋老板并不欣賞,評語是“缺乏自信”。這位求職者沒有將自己“推銷”出去,被所謂的謙虛所“封殺”。
謙虛誠然是一種美德。虛懷若谷,有容乃大。然而,有一種國粹式的謙虛,實在令人受不了。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否定自我,作賤自己。 自己本來挺聰明,但最好稱“愚”;本來知識淵博,但最好稱“鄙人”———淺陋之人,甚至稱“敝人”———破爛貨。若不如此,就會招來指責(zé),曰:“驕傲!” 自己的見解挺正確,挺深刻,挺新穎,但最好稱“愚見”。有了正確、深刻、新穎的見解,也不能理直氣壯、毫無顧忌地發(fā)表出來,最好說“竊以為……”,帶上一點偷偷摸摸、吞吞吐吐的味道。若不如此,張嘴就說“我認(rèn)為……”,就會遭到非議,曰:“狂妄!” 凡此種種,統(tǒng)稱自謙。若不自謙,也即自大。夜郎自大,狂妄自大,自高自大,誰若背上“自大”的惡名,難有出頭之日。 《愚公移山》里,正面人物叫愚公,反面人物叫智叟。“智”受到嘲笑。如果有人確實“大智”,也必須不露聲色,不顯鋒芒,裝成“若愚”的樣子。這如同武俠小說中的異人,大抵蓬首垢面,如癡似癲。倘若你帶著靈氣,冒著精氣,透著才氣,便有一盆盆污水兜頭潑來:“不謙虛!”“沒涵養(yǎng)!”“臭能耐!”非把你弄愚、整傻、逼呆不可。為了自保,你不得不縮進(jìn)蝸牛殼里,做一個符合傳統(tǒng)精神的“謙謙君子”。 這時候的“謙虛”,已經(jīng)成了捆綁智者的繩索,使他們不敢說,不能說;不敢做,不能做。 這時候的“不謙虛”,已經(jīng)成了打人的棍子,殺人的刀子?!度龂萘x》中的楊修之死,歸咎于他的“恃才傲物”。時至今日,仍有許多青年被領(lǐng)導(dǎo)或?qū)熞暈?#8220;不謙虛”而被打入冷宮,“你不是認(rèn)為自己行嗎?我偏不用你!”政治生命或?qū)W術(shù)生命,就這樣被扼殺了。 由此可見,國粹式的謙虛并非真謙虛,其實質(zhì)是提倡自賤、自虐甚至自殘。 要讓個體充分表現(xiàn)自我、展露才智,而不是“夾著尾巴做人”。這才是有生機(jī)有活力的民族。(馬錫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