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術(shù)基礎(chǔ) 數(shù)術(shù)基礎(chǔ)不外乎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如果說陰陽、五行是數(shù)術(shù)的果實,那干支就是數(shù)術(shù)的樹干支叉。簡單的說:“沒有干支那就無法標(biāo)識及體會到古老的陰陽、五行。”。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鞏固了“天人合一”的中華人文歷史的智慧結(jié)晶思想。在中國的古代歷史長河中,具有傳統(tǒng)色彩的道、釋、儒三家都非常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則。 “天地人”是宇宙的“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人”是廣義的,說的是原始有形的一面,可用于解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數(shù)”。“數(shù)”是道家數(shù)術(shù)的演繹法則,道家用“數(shù)”涵蓋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這與儒家用“理”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道理是一致的。“數(shù)”在道家最高的自然法則中,稱為“定數(shù)”,此“定數(shù)”即為人們所說的“命中注定”,與儒家常說的“天命難違”的道理也是一致的。紫微斗數(shù)離不了“天地人”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簡單的說:“天地人”是“陰陽、五行(氣化)”的體(質(zhì)),“陰陽、五行”是“天地人”的用(氣)。有了“陰陽、五行、天地人”的體用,數(shù)術(shù)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變化,這變化就是人們所說的“變數(shù)”。 紫微斗數(shù)中所涉及的“數(shù)”有《太微賦》的“其星分布一十二垣,數(shù)定乎三十六位,入廟為奇,失度為虛。”,其“數(shù)定乎三十六位”指的就是“天地人”在一十二垣中的“定數(shù)”,“天”之“數(shù)”一十二位,“地”之“數(shù)”一十二位,“人”之“數(shù)”一十二位,而“入廟為奇,失度為虛。”指的就是“天地人”在這三十六位中的“變數(shù)”。 斗數(shù)中所涉及的“數(shù)”還有《太微賦》的“星有同躔,數(shù)分定局,須明其生剋制化之要,必詳乎得垣失度之基。”,這“數(shù)分定局”指的就是斗數(shù)五行局的“定數(shù)”,而“得垣失度之基”指的就是斗數(shù)五行局“定數(shù)”后可變的“變數(shù)”。 大凡研習(xí)中國古老文化,皆需強行記取重點含義,尤其于初次接觸中國哲學(xué)文化者,有許多事物只可意會,暫時難以言傳,原因在于所引用的許多事物,皆有許多博大淵深的背景知識,如要言明含義,就得牽涉到非常多的古代天文地理知識。 現(xiàn)今商業(yè)環(huán)境龍蛇混雜,抱殘守缺,于理不合,故此,吾尊重任何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但望對古文詮釋有異議者,即使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錯誤,也別輕易更改古文,只僅在旁邊作個附注,以避逸“失之毫里,差之千里”的錯誤。 學(xué)習(xí)數(shù)術(shù)所要理解的是“定數(shù)”,所要追求的就是“變數(shù)”,因而理性的掌握自己,創(chuàng)造未來,是學(xué)習(xí)數(shù)術(shù)者的應(yīng)有態(tài)度。 《陰陽說》
《易傳·系辭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明時期,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元代全真道士李道純《中和集》的《無一歌》云:“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五行體性》 木居少陽之位,春氣和煦溫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溫柔為體,曲直為性。 『洪范』云:「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故瞧湫砸病?br>『淮南子』云:「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陰之寒氣反者為水。積陽之熱氣反者為火?!?/p> 水雖陰物,陽在其內(nèi)。故水體內(nèi)明。 『洪范傳』曰: 「火曰炎上?!寡咨险?,南方。揚光輝,在盛夏,氣極上。故曰-炎上。上王者,向明而治,蓋取其象。古者明王南面聽政,攬海內(nèi)雄俊,積之于朝,以助明也。退邪佞之人臣,投之于野,以通壅塞。任得其人,則天下大治,垂拱無為。易以離為火、為明。重離,重明,則君臣俱明也。明則順火氣,火氣順則如其性,如其性則能成熟。順人士之用,用之則起,捨之則止。若人君不明,遠(yuǎn)賢良,進(jìn)讒佞,棄法律,疏骨肉,殺忠諫,赦罪人,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則火失其性,不用則起,隨風(fēng)斜行,焚宗廟宮室,燎于民居。故曰 - 火曰炎上。 「土曰稼穡?!辜诜w者,種曰-稼,斂曰-穡。土為地道,萬物貫穿而生。故曰-稼穡。土居中,以主四季,成四時,中央為內(nèi)事,宮室,夫婦,親屬之象。古者天子至于士人,宮室寢處皆有高卑節(jié)度。與其過也寧儉。禹卑宮室,孔子善之后。夫人、左右妾,媵有差。九族有序,骨肉有恩,為百姓之所軌則也。如此順中和之氣,則土得其性。得其性則百榖實,而稼穡成。如人君縱意廣宮室,臺榭鏤雕,五色罷盡,人力親疏無別,妻妾過度,則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則氣亂,稼穡不成,故五股不登,風(fēng)霧為害。故曰 - 土曰稼穡。 「金曰從革?!箯母镎?,革更也。從范而更形,革成器也。西方物,既成殺氣之盛。故秋氣起而鷹隼化,此殺、生之二端。是以白露為霜。霜者,殺伐之表。王者教兵,集戎事以誅不義,禁暴亂以安百姓。古之人君,安不忘危,以戒不虞。故曰:「天下雖安,忘戰(zhàn)者危國。邑雖強,好戰(zhàn)者必亡?!箽⒎ケ貞?yīng)義,應(yīng)義則金氣順,金氣順則如其性。如其性者,工冶鑄作,革形成器。如人君侵凌好攻戰(zhàn),貪色、賂,輕百姓之命,人民騷動,則金失其性,冶鑄不化,凝滯涸堅,不成者眾。秋時萬物皆成,百榖已熟。若逆金氣,則萬物不成。故曰 - 金曰從革。 「水曰潤下?!?jié)櫹抡?,水流濕,就污下也。北方至陰,宗廟祭祀之象。冬陽之所始,陰之所終。終始者,綱紀(jì)時也。死者魂氣上天為神,魄氣下降為鬼,精氣散在于外而不反。故為之宗廟,以收散也?!阂住辉唬骸笢o,亭。王假有廟?!勾酥^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孝乎。故天子親耕,以供粢盛。王后親蠶,以供祭服。敬之至也。敬之至則鬼神報之以介服。此順?biāo)畾?,水氣順則如其性,如其性則泉源通流,以利民用。若人君廢祭祀,慢鬼神,逆天時,則水失其性,暴出漂溢,沒溺壞城邑,為人之害。故曰 - 水曰潤下也。
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 以五行體性: 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進(jìn)行于丑。 高堂?。骸敢酝辽谖矗⒂谛?,壯于丑,終于辰。」辰為水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喪故也。袒踴之哀,豈待移日,高堂所說,蓋為浮淺,其生王意,又別是一家。 五行書云:「土雖有寄王于火鄉(xiāng),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br> 孝經(jīng)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給天下。」 《論干支》 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撓採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辰。陰陽之別,故有支干名也。」 天干有十 地支有十二 地支別名:
爾雅歲次云:「太歲在寅,名攝提格?!够茨献幼⒃疲骸父?,起也。萬物承陽而起?!? 卯,名單閼,單盡閼止也。言陽氣推萬物而起,陰氣盡止也。 辰,名執(zhí)徐。執(zhí),蟄也。徐,舒也。言伏蟄之物,皆散舒而出也。 巳,名大荒落。荒,大也。言萬物熾盛而大出,落落而布散也。 午,名敦樣?;茨献釉疲骸付厥訅岩?,言萬物盛壯也。」 未,名協(xié)洽?;茨献釉疲骸竻f(xié)和也,洽合也。言陰欲化萬物和合也?!?br>申,名芚涒灘?;茨献釉疲骸笡鉃?,大脩也。言萬物皆脩其精氣也。」 酉,名作鄂?;茨献釉疲骸缸鞫?,零落也。言萬物皆陊落也?!剐?,名掩茂。掩蔽也。茂,昌也,言萬物皆蔽昌也。 亥,名大淵獻(xiàn)。淵藏獻(xiàn)迎也。言萬物終亥,大小深藏窟伏以迎陽也。 子,名困敦。困混也,敦沌也。言陽氣混沌,萬物芽孳也。 丑,名赤奮若。奮起也。若,從也。言陽氣奮迅,萬物而起,無不順其性。赤,陽色也。春秋緯云:「大陰所在之名。」 ---------------------------------------------- 歷數(shù)之興,其來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紀(jì)。推步天象,消息母子。 五勝輪環(huán),三正互起。孟陬貞歲,疇人順軌。敬授之方,履端為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