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軟件中的通俗分類Isaac的“通俗分類”介紹了近期來Blog空間內社會性軟件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 Furl、Flickr、Del.icio.us所做的自由標簽的嘗試,應當是一種很重要的變化。軟件作為工具,它的設計,反映了一種對待世界、對待使用工具的人的看法。所以,一種統(tǒng)一的強加的類別和給個人以自由分類的樂趣,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世界觀和民主觀有著很大的不同。 前者很霸道,它需要的是一個它的設計者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可以掌控的歐幾里德的幾何世界。任何使用者必須用它的劃分的刀,刻出符合它的規(guī)范的知識世界。 后者就不同。軟件本身不是一個統(tǒng)治者,而是一個協(xié)調者。在軟件所建立的空間內,個人的知識、個人的世界充分得到了尊重,充分的民主,由此也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加貼近真實世界的社會性出來。 除了Flickr、Del.icio.us之外,我覺得Baidu、Yisou的基于關鍵詞的帖吧,也有這種通俗分類的異曲同工之妙。 多樣、相似、模糊、可能、創(chuàng)造,在這種通俗分類的社會性軟件空間中得到了機會。作為個人的用戶也就能利用它們,擴展出自己的社會性關系出來。這種關系要比論壇、社群中有更多的樂趣和不可確定性。 除了人的主動擴展,軟件在這方面也可以做的更多,比如Furl的推薦,比如Flickr的相似標簽。 你我的世界不同,設計者必須要尊重這點。我想,這也是社會性軟件的一個方向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