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blog的時間 有人說寫blog的必然是空閑的不得了的,實干家從來不寫blog。說得雖不能說錯,但不夠全面。 有人問我:你三年每天都花時間寫blog,不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嗎?我說:三年,它讓我每天至少有半個小時在思考,三年后可以有一個訪問量每月超過百萬的blog,而如果三年每天都在忙碌12個小時,還得到的呢? 我聽到過的對于傳統(tǒng)時間管理方法中時間的緊迫感的假象最尖刻和直白的質問就是:你已經浪費了整整20年的時間,還在乎這10分鐘干嗎?這是個好問題。當自己做的事情偏離了個人使命的時候,大量的時間在浪費了。至少英文blog向世界介紹上海的使命,三年沒有變過。 我希望通過blog來提醒自己,并不斷積累些東西。我真的不想在老的時候才后悔,這一生花費最多精力的事情,比如對傳統(tǒng)認為重要的名譽和金錢的追求,卻不是我想要的東西。 時間的記號 翻看以前的blog,在《旅行的邀約》攝影展閉展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還留著這樣一段話: 記住些什么 我真慶幸那時候把這些想法記錄了下來,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要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要做的東西。 公益的情節(jié) “你的生活目標是什么?”這是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我好像從一年前開始到現(xiàn)在的答案是:財務自由。就是說我不必每天工作,就可以干我想干的事情。這“想干的事情”,當然包括“工作”(但不是迫于生計的),更包括對這個世界做些改變。 我和很多朋友有深深的公益情結?;蛟S覺得自己過于幸運,接受過那么多人的幫助,包括聽到的講座,比我年長的朋友的建議,以及免費的學習的機會,所以想回饋回去,希望能做些事情,來產生些影響。無論是間接的啟發(fā),還是直接的幫助。 最近到交大,復旦和同濟的講座,這個季度客齊集計劃的其他40場上海的高校講座,以及以個人或者公司的名義參與到微笑圖書室的計劃里,就是公益活動的一部分。這些嘗試也是想在公益和商業(yè)直接找到一個平衡,看看“充分尊重捐贈者以及商業(yè)化運作公益項目”的理念是不是行得通。這比想象的難得多,受到質疑也多,否則就不用專門來寫“子路受人以勸德,子貢謙讓而止善”的道理了。 隨然還是土人一個,也并沒有多少錢,但正所謂“待有余而后濟人,必無濟人之日”,只要念及自己的工資已經比剛畢業(yè)或者沒畢業(yè)的時候多了很多,就足夠覺得自己是個富翁,有能力來做些事情了。 捐獻時間項目 不知道是年齡到了,還是時間到了,公益的活動如雨后春筍一樣子在身邊的朋友圈子里面涌現(xiàn),看得我滿心歡喜,深為他們所作的努力叫好。10月23號,劉潤和志愿者們創(chuàng)建的“捐獻時間”網站正式開通了。它是一個公益的需求和供給的一個平臺,讓志愿者可以在上面做交流。這又是一件“聽從自己心靈”而作的事情,對此深表祝賀。 劉潤說: “捐獻時間計劃”的理想是,將來任何真正需要幫助的組織、機構都可以在這個網站平臺上發(fā)布需求,而所有的志愿者可以盡情的捐獻自己的時間和愛心,而不必因為不知道哪里需要自己而著急。事實上,“捐獻時間”也想到了將新一代志愿者培育的計劃納入整個計劃當中,今天的需求者也可以是明天的志愿者。上海商學院計算機與電子工程學院的胡副院長在得到了志愿者們的幫助之后,也表示非常希望能夠通過“捐獻時間計劃”找到能夠讓學生們也能夠參與的需求來獻愛心。 劉潤是在公益活動中傾注的時間和精力是驚人的。以前在南京大學的義務的演講,以及最近一系列的大學演講,都有他的參與。一堂從入學開始準備畢業(yè)讓南京洛陽紙貴。在上海,我們也一起到過很多高校,他是我非常要好的搭檔??妄R集已經把在大學的活動記錄全部放在捐獻時間的網站上,作為對捐獻時間項目的支持,希望有更多的人和組織能夠參與進來,讓“捐獻時間”的火燒得更旺些。 |
|
|